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驗材料

時間:2022-03-27 07:43:00

導語: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驗材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匯報

X縣是一個農業縣,總面積722平方公里,全縣12個鄉鎮,1個辦事處,323個行政村,總人口48萬,其中農業人口41.6萬,占87%,耕地面積50萬畝,農民人均耕地1.2畝。2005年,我們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縣各項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縣生產總值達到62.2億元,增長16%,第一產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7.9請支持原創網站%,二、三產業比重達88.4%;完成財政收入1.91億元,增長48.9%;全年投資500萬元以上建成和在建項目達117個,累計完成投資14.6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49元,分別增長11.3%和11.6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8.52億元,增長11.6%。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

近期,我們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結合省、市工作部署,立足我縣當前實際,扎實開展了新農村建設的前期工作。

一是調查摸底,篩選試點村。去年12月份,我們組織有關單位人員,認真學習上級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抽調人員深入全縣12個鄉鎮的重點村,摸底調查,掌握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廣泛征求鄉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意見后,首批篩選6個村作為今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其中,上報市級試點村1個;縣級試點村5個,分別是X村。請支持原創網站

二是組織外出參觀,學習先進地區經驗。今年元月16日,縣委、縣政府組織農業等部門負責同志到X市柴嶺村、西萬村考察,學習他們的做法;春節剛過,副縣長李留軍又帶領五個鄉鎮的鄉鎮長和六個試點村的黨支部書記,到濮陽縣慶祖鎮慶南村、西辛莊村、子岸鄉西掘地村三個濮陽市小康建設示范村參觀學習。通過實地參觀,不僅增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感觀,而且也著實看到了我們自己工作的差距。參觀沁陽、濮陽兩地五個村新農村建設情況后,我們得到了三點啟示: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有一個堅強的村級黨組織,必須有一個率領群眾致富的帶頭人。西辛莊是全國先進基層黨支部,他們的村支書李連成是十六大黨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慶南村、西掘地村都是濮陽市先進五好基層黨支部。這幾個村兩委班子凝聚力、戰斗力強,干事創業積極性高,在群眾中威信很高。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較好地發揮村組干部和農民群眾兩個積極性。只有廣大干群自覺自愿參與,才能使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三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以經濟基礎為后盾。我們所參觀學習的5個先進村,每個村都有一定數量的工業企業,工業化程度高,村集體有收入,農民絕大部分有入股,收入水平高,村里公共設施建設投入有保障,農民住宅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較高。如慶南村,有大小股份制企業幾十家,全村剩余勞動力全部進企業當工人,村里修路全部集體投入,農業稅和小學學費從1993年就開始全免,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6000余元,該村工業區、商貿區、住宅區分片集中建設,布局合理,新農村已具雛形。

三是召開座談會,制定新農村建設意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新任務、新課題,我們在參觀學習、借鑒外地先進做法的基礎上,依據我縣實際,多次組織計劃、城建、統計、農業、交通、水利等部門負責同志、專業技術人員和鄉村兩級負責人召開座談會,詳細研究、討論,初步制定了《寶豐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標準》及《X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建設標準》主要包括五項內容:1、生產發展方面,包括私營經濟規模,農村從事二、三產業人請支持原創網站數,農業機械化程度,農民人均純收入及其增長幅度等發展指標;2、生活寬裕方面,主要包括吃、住、用、受教育程度、群體文娛活動及社會保障等內容;3、鄉風文明方面,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移風移俗,崇尚科學,培養農民達到“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四有標準;4、村容整潔方面,強調基礎設施建設及環境的改善,主要包括水、電、路、電話、有線電視“五通”,宅基地規劃合理,無空心村,農戶全部用上沼氣,達到“生活環境優美化、家居條件清潔化、農業生產無害化”標準;5、管理民主方面,主要強調兩委班子團結,能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有凝聚力和戰斗力,依法辦事和干事創業能力強,在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有相應的協會、合作組織,并能較好發揮作用。

為了使新農村建設標準更符合實際,更具操作性,近期,我們再次組織人員對《建設標準》進一步修改,并及時發到各鄉鎮及縣直有關單位征求意見,現正在收集各方面反饋意見,待歸納整理后,結合市里安排意見,正式印發并組織實施。

四是對照《建設標準》,加大試點村建設投入。首先是縣財政為每個試點村撥出專項經費5萬元,用于其基礎設施建設補助。其次是鄉村兩級自籌資金,加快硬件建設。去冬今春,在龍泉寺村投入資金19萬元,拆除臨街房、危房11間,道路拓寬150米,硬化修補300米,栽植各種常青樹1300棵。在棗莊村投入161萬元,硬化道路4.5公里,建沼氣池350個,打深水井1眼,植樹1.5萬棵。在周營村投入5.5萬元,進行沿街綠化和墻體涂白。在高鐵村投入資金4.5萬元,修水泥路600米,栽樹5000棵。在陳營村投入80萬元,建成了1個村民健身廣場、4座花園、1個標準化公廁和3個垃圾堆放點,栽種綠化樹5000余棵。在馬旗營村投入8.3萬元,建沼氣池40座、橋涵4座,在村主街安裝了路燈。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情況

(一)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

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總體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完善各項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從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全面進步,努力實現農村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力爭通過不斷發展,逐步實現新房屋、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五新”目標,全面完成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任務。

(二)試點村基本情況

我們上報的市級試點村X村,耕地面積2470畝,總人口1631人,2005年工農業生產總值達7400萬元,人均50140元,人均純收入3900元,村容村貌整潔,70%以上農戶建有沼氣池,主要街道已硬化、亮化、綠化;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有秧歌隊;建成了河南省“生態農業示范園區”;現有一個工業園區,有頤寧多肽保健品廠、機械廠、面粉廠、洗煤廠和養雞場等7家企業,企業全部投產后工業園區年產值可達1.2億元,利稅800萬元。該村先后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先進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生態平衡村”等榮譽稱號。

五個縣級試點村中,X村,有耕地面積2747畝,總人口2324人,養殖業比較發達,是我縣重點養殖專業村,建有源源乳品加工廠、萬頭商品豬場和幾十個規模養殖場,村里主要道路已硬化,現有沼氣池200余座,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達7737萬元,人均33290元,人均純收入2982元。X村,460戶,1725人,耕地面積1400畝,村民主要從事養殖、種植及運輸,村主要道路已硬化、綠化,2005年工農業生產總值16031萬元,人均97810元,人均純收入2899元。X村,耕地面積1410畝,總人口985人,80%以上的農戶從事建筑器械出租,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420萬元,人均4220元,人均純收入2436元,村主要道路已硬化,并安裝了路燈。X村,耕地面積1800余畝,全村近400戶1500口人,380多戶建有沼氣池,養殖業發達,是聞名全市的養殖專業村,建成了河南省無公害養殖園區,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8975萬元,人均63790元,人均純收入4226元。X村,430戶1619人,耕地面積2300畝,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2119萬元,人均12750元,人均純收入3718元,村主要道路已硬化、綠化,是“魔術之鄉”的中心和魔術的發源地,從事魔術產業人數占50%以上,魔術產業已成為該村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專門組織,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涉及社會方方面面,是一項綜合的、系統的社會工程。為搞好協調,扎實推進,調動全社會積極性,我縣將成立“寶豐縣建設和諧新農村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和副組長,各鄉鎮及縣直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下設辦公室,抽調得力人員充實到辦公室,從事日常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全面部署,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實施意見,每個試點村由兩名縣領導分包,加快推進,確保此項工作按計劃有條不紊進行。

二是認真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戰略方針。明確縣直各部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的職責和任務,并開展對口幫建活動。按照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動員組織部門、宣傳部門和農業、林業、畜牧、水利、交通、城建、衛生、文化等多個部門參與,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指導、幫建;動員部分重點企業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行支援,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突出重點,加快推進。

三是加大縣公共財政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保證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今年,我們在認真落實上級惠農政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項目的同時,縣財政至少列出100萬元資金用于試點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另外,我們還將制定一系列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以獎代補政策,使中央的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四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發展。建設新農村,必須以新產業的發展壯大為支撐,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農業產業的戰略轉型。發展壯大農業產業,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發展農村非農產業,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優勢品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逐步形成以農村工業為主導,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為基礎,服務業為紐帶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加大農業內部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力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笆晃濉逼陂g,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或“多村一品、多鄉一業”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

五是深化農村改革,擴大公共財政在農村的覆蓋面。首先是深化就業制度改革,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擴大農民就業渠道,促進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和安居樂業。其次是深化城鄉建設體制改革,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公益事業納入公共財政,鼓勵各種主體參與農村建設,加大對農村建設投入的力度。其三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進程,擴大公共財政在農村的覆蓋面,增加農村教育、公共衛生體系、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投入,加快建立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對農村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

六是加強農民素質培訓,培養新型農民。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提升農民文化素質。開展適用技術培訓,提升農民科技素質。培養一批農村的致富帶頭人、農民技術員、骨干農民、農民企業家和能工巧匠五支隊伍,實施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陽光工程”等各項農民培訓工程,提升新型農民的科技素質,引導廣大農民加快由體力型向技能型、專業型、知識型轉變。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農民文明素質。扎實開展普法教育,推進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和信用村、信用戶的創建工作,提高農民的法治意識和誠信意識;加強村鎮文化設施和文化隊伍建設,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導農民自覺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證。結合正在開展的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親民、愛民、富民”為宗旨,健全農村基層干部聯系群眾的工作機制,增強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的功能,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不斷發展和擴大農村基層民主,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向深入,把農村建成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