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黨內監督長效機制上下功夫

時間:2022-02-26 11:07:00

導語:在構建黨內監督長效機制上下功夫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構建黨內監督長效機制上下功夫

近年來,各級黨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為契機,加快了黨內建章立制工作,初步形成黨內監督制度的框架,各項監督都取得一定進步。但從實際情況看,仍然存在差距。因此,強化監督意識,增強監督和接受監督的自覺性是落實有效監督的關鍵。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是強化監督意識,突出監督重點

黨內民主的實質,就是承認黨員的主體地位,黨員有管理黨的事務和發表意見的充分權利。黨內民主是監督的理論政治依據和重要保證。從黨內民主的要求出發,一要增強在黨的紀律和黨的監督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要讓全體黨員懂得,黨的每個成員既是監督的主體,同時又是受監督的客體,不允許有不服從監督的特殊黨員。二要重點增強黨員干部接受監督的意識。克服封建特權思想,自覺接受黨組織和普通黨員的監督。三要增強黨員主動參與黨內監督的意識,把主動監督意識的強弱,看作是黨性強弱的重要表現,看作是否履行黨員權利和義務的表現,并以此來要求和考核黨員。四要分清輕重緩急,突出監督重點。首先監督關系全局的重點、難點問題。在監督對象上,突出對領導班子、黨員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監督;在監督內容上,突出對重大問題決策、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的監督。

二是增強監督的自覺性,建立科學的監督體系

建立科學的監督體系,一要突出整體性和系統性。使各種程序和機制相互銜接和配套,做到具體周密,科學規范。從中央到地方制定的制度要保持上下一致,防止政出多門。二要注重民主性和公開性。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在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又容易產生腐敗的工作環節上,在進行決策、執行公務、行政管理過程中,公開相應的規定和措施,公開監督的內容和程序。三要以權制權。健全黨員監督制度,本質是以一種權力對另一種權力實施的監督控制。要授予和保障監督主體相應的權力,增強黨員監督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其在黨紀國法規定的范圍內對黨員干部運用權力的情況進行監督,形成權力相互制衡。四要按照從嚴治黨方針,加強黨內監督機制建設。堅持程序設置從嚴、內容規定從嚴、違規處理從嚴,建立起一整套運行有序的科學的監督體系。

三是健全完善監督機制,進一步實現黨內監督的制度化

1.完善激勵環境,建立自我監控機制。要通過建立和完善各項引導、教育、警示、規范黨員干部行為的規章制度,增強黨員干部依紀依法行政、按章辦事的自覺意識,從主觀上預防和減少濫用權力的動機。

2.創造制衡環境,建立相互監控機制。通過制定規范權力行使主體相互監督、相互約束、相互控制的各種有效機制,使黨員干部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時時處處都能受到近距離各種牽制力量的制約與制衡,確保黨員干部始終堅持集體行使權力、公正使用權力、規范使用權力,不斷優化權力的運行效果。

3.優化監督環境,建立外部監控機制。進一步優化監督環境,暢通監督渠道,整合監督資源,加強監督力量,從系統性、聯動性、效益性的角度確保權力的正確行使,逐步建立起科學規范的權力運行機制。重點建立不同層次機關黨內監督工作領導責任制,健全監督工作考評制度;建立各級紀檢機關垂直管理、獨立辦案的制度;建立健全紀檢監察機關的檢查制度;建立健全紀檢機關對黨員干部的質詢制度;實行黨內舉報、彈劾和罷免制度;完善考核獎懲制度,科學合理地建立黨員干部考察評價指標體系等。

4.規范職能環境,建立程序監控機制。通過完善各種工作程序,減少和消除“監督真空”,使黨員干部在科學周密的程序制度面前不能濫用權力。重點建立健全黨代會、全委會、常委會職能關系方面的各項制度;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程序方面的各項制度,制定對干部的推薦、考察、使用、辭職等各個環節科學嚴密的規范制度;建立健全規范政府行政行為方面的各項制度,堅持依法行政,鏟除少數黨員干部以權謀私的土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