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給農業帶來哪些商機
時間:2022-07-20 07:12:00
導語:奧運給農業帶來哪些商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奧運農業”,是指與舉辦奧運會相適應而開展的全部農業經濟活動。換句話說,凡是以奧運會為軸心、能滿足舉辦奧運會所必需的各種條件
而開展的農業經濟活動,都可理解為“奧運農業”。這包括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儲存、物流,以及用于美化環境和觀光的苗木、花卉、園藝等各種產品及相應服務的供應。在奧運會招商項目中,現代農業類大項目有25個之多,總投資高達15.8億元。可以肯定,北京“綠色奧運”一定會給中國農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和市場空間,振興起具有勃勃生機的現代“奧運農業”。
2008北京奧運,必然給農業帶來空前巨大的商機,拉動生產基地現代化、產品加工集群化、營銷機制市場化、農民增收富裕化、農業更加國際化。
首先,將有力拉動農業生產基地現代化。從籌備北京2008奧運開始之日起,各地農業部門和企業就瞄準“奧運農業”的目標,針對奧運的需要興辦包括優質專用稻谷、小麥、蔬菜、水果等在內的各種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立家禽、家畜、水產品飼養場;培育特種苗木、花卉等觀賞植物。僅以北京為例,在郊區興建起養鴨場、養雞場、養牛場等“綠色飼養場”和“綠色蔬菜生產基地”。2005年前,北京已新建6萬畝綠色蔬菜基地,還要在現有的6個工廠化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基礎上建成4.95萬畝-9.9萬畝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確保無公害蔬菜上市總量達到6億-10億斤。此外,所有新建和擴建的各類農業生產基地,都必須是“綠色農業基地”或“有機農業基地”,采用“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模式,實行安全認證體系和農產品市場準入的標準體系,確保各類產品都必須達到“安全、優質、味美、綠色、無公害”的標準。
其次,將有力拉動農產品加工集群化。“奧運農業”在有力拉動農產品生產增長的同時,還促進農業種植結構升級,促進形成農產品加工集群化。奧運盛會大量消費的是加工食品,這一需求直接拉動了農產品加工業的強勁發展。從2003年以來,北京及相近的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的眾多農業糧食龍頭企業瞄準奧運商機,大力興辦面粉加工、肉類制品、果蔬飲料、風味食品等門類多樣的加工制造業。目前,北京已經建成70多家上規模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此過程中,相近生產要素及相關服務業積聚或集中在一起形成產業集群,提升了各類農產品加工業專業化、集群化水平。伴隨加工業的提升,農業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實力和輻射力大大增強。迄今,北京郊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帶動各類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40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0%以上。與此同時,北京多家企業還到相近的省區建立稻米、小麥、蔬菜、水果、牛奶和肉食品等“綠色生產基地”,從而帶動和提升相關地區農產品加工的產業化、集群化和市場化。
再次,將有力推動農民走向富裕化。“奧運農業”的發展,將有力拉動加工制造業、市場營銷業、儲藏運輸業、旅游服務業等行業的發展,在此過程中必然會創造大批新就業崗位,有利于農民增收。就業是民生之本,增收是民生之重。在這個意義上說,“奧運農業”對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開辟了新的行業門路。
第四,將有力推動中國農業走向國際化。奧運對農產品消費而言,將打開一個巨大的國際化消費市場,也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櫥窗”,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農業的名品、精品、新品和特色產品,產生具有長遠的、“后奧運經濟”影響的品牌效應。品牌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借助它可贏得“三促進”的良好效果:即促進中外農產品交流合作;促進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更進一步相互結合;促進中國農產品更多地走向世界。迄今,北京已與內蒙古、東北相關地區合作開展優質專用大米、小麥、肉牛飼養、加工、銷售及餐飲一體化經營,并成功進入國際市場。目前年出口牛肉近萬噸,出口總額高達5億多元。“奧運農業”現在已經開花結果。
展望未來,“后奧運經濟”的效應還將持續發揮,“奧運農業”必將取得更大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