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屬性
時間:2022-07-23 03:57:00
導語: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屬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制度是一種規范,是各種辦事規程和行為規則的集合,為人們的社會行為提供秩序框架。任何一項社會制度都是某種價值觀念的體現,反過來,任何一種價值理念也必然體現在相應的制度上。制度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覺環境的一個重要部分,屬于軟環境的范疇。20世紀50年代中期,同志就曾指出,“光從思想上解決問題不行,還要解決制度問題。人是生活在制度中的,同樣是那些人,施行這種制度,人們就不積極,敲鑼打鼓,積極性也提不起來,施行另外一種制度,人們就積極了。”他又說:“思想問題常常是在一定情況和制度下產生的,制度搞對頭了,思想問題也容易解決。”在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制度可以通過引導、模仿、從眾心理等方式作用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的外在動力系統,并具有以下內在屬性:
一是整體性。學術作為大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本質地決定了大學是一個充分自由自主的機構,每個個體都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決定了大學內部諸要素如學院之間、系所之間、學科專業之間保持一種低結合的狀態。因此,這種“有組織無政府”的松散聯結組織的各子系統基本上是一個獨立的知識群,每個專業人群都以自己的領域為著眼點,形成自己的知識傳統、思想體系、專業信條、學術規范、研究方式和研究方向。與此同時,高校教職工的主體普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從事獨立的精神性、創造性勞動,大多有良好的工作業績和較強的創新能力。他們十分自尊又格外自強,特別注重個體在組織或專業圈子的地位與影響。他們的終身事業是和所在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對“人師之師”的素質和能力非常敏感挑剔,對以個體形式出現的直接介入式的“施教”要求苛刻,這種自尊自強心理使高校教職工的主體性更為明顯。從事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整體從宏觀著眼,注意制度上的“苦心經營”并有“放水養魚”的耐心,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短視,不能從局部的、功利的角度追求一種轟轟烈烈的績效。
二是暗示性。從制度的規范性而言,“環境——制度”子場具有矢量性,可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確的導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職工首先受工作生活環境及未來發展預期的影響,其次受積淀在民眾心理的思想文化傳統和新聞媒體傳播的熏陶和影響,再次受制度和周圍人們特別是同類人群的行為環境的影響。不僅同類人群的行為環境會給教職工思想行為帶來較強的暗示性,而且學校整體制度環境也會給教職工思想行為帶來較強的暗示性。一般而言,教職工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高校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公正合理公平的制度環境,這樣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安全感、認同感和滿足感,思想政治教育就會順利進行。反之,就會產生失落感、自卑感,導致人心渙散,校園凝聚力不強,思想政治教育很難開展。這種暗示性特征的影響因子包括領導方式、獎懲制度和方式,校風校訓與大學精神(主要指組織內多數成員共有的基本信念、價值觀、道德規范、精神風貌及對組織的態度),學校或所在學科的地位與影響等。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這種暗示性特征提醒我們注意“破窗效應”所帶來的消極后果。所謂“破窗效應”是指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筑上的一塊玻璃,如不及時修復,時間一長,別人就會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理論”體現了細節對人的暗示效果以及對制度缺陷進行及時修正完善的必要性。制度的公正體現環境的公正,可以暗示教職工通過勞動和創造得到外在環境的認可,通過公平競爭謀求更大的發展,制度的連續性能為教職工提供明確的導向,告知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以及努力的方向。在競爭中“不患寡而患不公”,這是高校教職工的一種普遍心態。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些方面可以“目中無人”,沒必要時時處處圍著教職工個體的情感兜圈子,可以用群體的“粗”來解決個體的“細”,確保“公共牧場”的規范與利益。
三是公正性。制度的公正性比合理性更重要,即某項制度盡管不盡合理,但只要對每位教職工一視同仁,就往往不會產生大的矛盾。制度的合理性可以根據需要不斷改進,但制度執行的公正性一定要自始至終堅持下去。例如,在對教職工進行年度考核時,考核過程必須確保公開、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減少教職工對考評工作的神秘感,讓教師事先熟悉考評標準、考評程序,事后要及時公示考評結果,讓一切都處于陽光之下,否則,再具體再細致的思想工作也解不開教職工心頭的愁結。制度的合理性也是制度公正性的重要方面。制度不合理,不但達不到有效的激勵作用,還會使教職工產生不公平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公平感是影響高校教職工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成效的關鍵因素。對教職工來說,不僅工資、獎金、福利,而且社會地位、權利、榮譽、發展機會等都渴望能得到一種恰如其分的承認,得不到應有的承認,他們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就會感到受制于環境,就會發出各種抱怨,從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內驅力的提高。
四是嚴肅性。制度的嚴肅性是制度環境優化的保障。制度不嚴肅就意味著成為一紙空文,產生不了約束力。對思想政治教育來說,良好的管理是教育的前提,管理本身也是最好的教育載體。一所高校如果管理混亂,處于一種無序狀態,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也就無從開展。管理制度除了能引導和規范個體行為外,還具有整合與激勵作用。整合作用是通過明確的目標體系、規范的評估體系和嚴格的獎懲制度把分散的個性化的力量凝聚到一起。管理制度的這些職能是和思想政治教育職能基本一致的,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運行提供了堅實的平臺。制度的連續性是制度嚴肅性的保障。沒有一定時期的連續就談不上制度的嚴肅。或者說,多變的制度就是不嚴肅的制度。制度本身就意味著一種預期,制度的完善是在保持連續性基礎上的一種完善。
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不是某一個因素決定的,而是有賴于很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制度屬性,把加強制度建設作為重要的抓手,就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品范文
10高校國防教育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