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江西省投資形勢分析
時間:2022-07-31 05:34:00
導語:上半年江西省投資形勢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我省通過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大力調整投資結構、進一步鼓勵民間投資、爭取國家投入等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增加投入,全省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為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今年以來全省投資運行基本情況
(一)投資總量情況
1、投資處于較快的區間運行。上半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0.98億元,同比增長35.8%,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98.93億元,同比增長37.7%,增速在中部六省中高于湖南、山西,列第四位;比全國平均水平31.3%高6.4個百分點。
2、新開工項目增加較多。今年以來,全省各地及時組織調度在建項目,并抓緊開工一批新項目。上半年,全省城鎮投資施工項目4415個,較去年同期凈增548個,計劃總投資4465.61億元,同比增長38.2%,高出全省投資增速0.5個百分點。單個項目的投資規模由去年的8356萬元,上升到今年的10115萬元,提高了21.1%。投資規模的擴大有力的拉動了全省投資增長。全省城鎮新開工投資建設項目2093個,比上年同期凈增加361個,增長20.8%,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186個,比上年同期增加58個。新開工項目在建總規模791.41億元,增長39.3%;完成投資247.84億元,增長41.3%,拉動全省城鎮投資增長12.5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占全省城鎮投資的31%。
(二)投資結構情況
1、非國有投資增長加快。上半年,全省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投資296.87億元,增長22.3%;非國有投資502.06億元,增長48.9%。其中民間投資432.75億元,增長47.7%,民間投資占全省城鎮投資的54.2%,比去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3.8%。全省利用外資、境外投資開局良好。港澳臺和外商投資快速增長,上半年投資完成69.3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6.7%,占城鎮投資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商投資14.33億美元,同比增長23.4%,繼續保持中部地區領先地位。非國有投資成為推動全省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對拉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2、工業投資增長強勁。加速推進工業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重大戰略舉措。上半年全省城鎮工業投資358.84億元,增長58.1%,占全省城鎮投資的44.9%。其中:制造業投資294.26億元,增長62.1%;能源工業投資53.41億元,增長27.1%。上半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完成投資2.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2%;電力行業完成投資44.34億元,增長33.4%。
3、國家重點監測行業投資有效遏制,薄弱領域投資加強。在一系列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引導下,投資運行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水泥、鋼鐵等國家重點監測行業投資增長得到了有效抑制,農林水利、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和基礎教育等薄弱環節的投資得到加強。上半年水泥行業完成投資9.55億元,同比下降10.6%;鋼鐵行業完成投資7.69億元,同比下降40.4%。其中鋼鐵制造業完成投資5.73億元,下降51.6%。水利投資8.39億元,增長77.0%;環境保護投資1.51億元,增長42.7%;社會公共設施管理投資81.13億元,增長85.9%。
4、房地產投資平穩增長。貫徹執行*年國八條和*年國六條精神,進一步加強對房地產業市場的引導和調控,我省房地產投資平穩增長,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增幅低低于城鎮投資增幅,商業營業用商品房比重下降。上半年,全省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34.18億元,同比增長31.6%,低于城鎮投資增幅6.1個百分點;商業營業用房完成投資13.84萬元,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
5、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上半年,全省完成重點工程建設投資99.53億元,同比增長25.8%。已建成分宜電廠1臺20萬千瓦循環硫化床機組工程、江銅年產22萬噸銅桿線項目、江西萬年青(瑞金)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工程、永修卡博特年產4800噸氣相二氧化硅項目、南昌生米大橋、九江出口加工區、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等7個項目。計劃新開工武寧至吉安高速公路、鄱陽湖糧食產業基地、江西藍恒達化工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離子堿10萬噸聚氯乙烯生產線、玉山天長集團年產一億套軸承項目、江西萬年樂安標準件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2萬噸緊固件項目、江西藝術中心等6個項目。
(三)投資資金情況
隨著投融資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投融資活動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企業自主投資能力顯著增強,投資資金到位情況良好。隨著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漸增強。上半年,全省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本年資金來源合計1067.35億元,同比增長34.9%,繼續與投資同步增長,為投資平穩增長提供了資金保證。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581.03億元,增長35.9%,占全省資金的54.4%,其中企事業單位自有資金396.56億元,同比增長44.6%。自籌資金超億元的項目67個,共計完成投資108.39億元,占全省投資的13.6%。利用外資42.49億元,同比增長71.0%,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9.99億元,增長74.5%。投資超億元以上的利用外資施工項目58個。利用外資到位資金的快速增長也助推了投資的增長,
二、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1、城鎮三次產業投資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上半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按產業分,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為5.56、362.05、431.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7%、58.9%、23.6%,第三產業投資增速與第一、二產業投資增速分別相差47.1和35.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第三產業投資增幅較小。
2、投資增長在地區間存在不平衡。上半年,全省各設區市間投資增速差別較大,九江(80.3%)、上饒(63.4%)、南昌(54.6%)、宜春(53.8%)、贛州(42.5%)5市的投資增幅均超過全省37.7%的平均水平,其中九江、上饒兩市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超過60%,九江投資增幅列全省之首;鷹潭、景德鎮兩市投資增速較慢,鷹潭為11.3%、景德鎮為10.6%。
3、房地產開發投資中結構不盡合理。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主要相關指標有升有降,如辦公樓投資保持了較高的增幅,同比漲幅為20%,而經濟適用房投資同比卻有較大幅度下降,同比降幅達40.5%。
4、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出現值得關注的問題。在提高利用外資水平過程中,缺乏大的戰略投資者、大型投資項目的有力支撐。外資來源地結構單一,上半年,我省外資主要來源仍是來自香港和臺灣,這兩個地區資金分別占我省實際利用外資總量的52.73%和13.32%;美國、日本、歐洲國家投資資金量很少。服務貿易領域利用外資結構不盡合理,服務貿易領域里房地產利用外資所占比例高、新興服務業所占比例小,不能適應當前國際資本流動服務外包增長的新趨勢。境外投資缺乏綜合支持服務體系,支持企業境外投資的綜合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形成,財政、金融、保險、稅收等部門支持“走出去”的合力不夠,境外投資咨詢服務缺乏,項目信息來源少。
三、投資增速較高原因分析
近五年來,我省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處于30%以上的高位運行,*年投資增幅為40%、*年為56.6%、*年為36%、*年為30.9%、*年上半年為37.7%。造成投資增速較高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經濟欠發達,投資基數小
近年來我省經濟發展較快,但經濟總量和投資規模的總體水平仍較低。在刺激經濟快速發展的三大要素中,我省出口基礎較弱、基數小,雖然近幾年出口增長較快,但出口對經濟的影響仍然很小;我省城鄉收入水平較低、產業產品結構層次較低、消費市場中大多是外省產品,消費對我省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弱;長期以來,我省投入不足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2000年,全省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8.2億元,人均投資1322元,同期全國人均投資2600元,我省人均投資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年,全省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93億元,人均投資5316元,同期全國人均投資6776元,我省人均投資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460元。
(二)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外來投資增長強勁
近年來,我省著力抓投資環境建設,增強了對投資資金的吸引力。堅持“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方針,更加務實推進區域合作,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經濟分工,進一步拓展開放型經濟發展空間。充分利用承東啟西的區位條件及國內沿海地區傳統產業向內地梯度轉移的有利時機,篩選了大量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項目對外招商引資。*年,全省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省外投資472.39億元,同比增長23.2%;外商投資24.2億美元,同比增長18.04%。*年上半年,全省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省外投資為389.36億元,同比增長59.6%;外商投資14.33億美元,同比增長23.4%。
(三)積極的財政政策帶動其它投資增長
自1998年國家發行國債以來,在國家發改委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截止*年底,我省爭取到國債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共350.5億元,占全國總量的3.5%。初步統計,今年以來我委爭取國家資金已到位17億元。國債投資直接拉動項目投資為1:4,間接宏觀引導投資為幾何增長。國債投入對拉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增加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提高銀行資產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迫切愿望也促進了政府行政性主導投資的有效增加。
(四)投資資金較為充裕,企業投資能力增強
今年以來,全國銀行新增貸款2.1萬億元,為全年計劃貸款2.5萬億的84%,充分說明銀行在投資中的積極性非常高,這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在宏觀經濟環境日漸改善的情況下,我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企業景氣指數不斷提高,良好的經濟運行態勢帶來了投資者對經濟發展的良好預期,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和投資意愿,各種投資增長旺盛,孕育了企業的擴張動力,企業資金籌措能力和投資自主增長機制進一步增強。隨著經濟體制、投資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頒布實施后,我省非國有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發展速度加快,涉及領域不斷拓寬,促進企業投資增長。
四、幾點建議
(一)密切關注國家有關投資宏觀調控措施
當前,全國各地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普遍較快。1-5月,全國投資平均增幅達30.3%,其中東、中、西部地區增速分別為26.5%、41.2%、33.8%,全國有19個省(市)的投資增幅超過30%,吉林(55.2%)、內蒙古(51%)、安徽(50.4%)等3個省(區)增速超過50%。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引起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6月14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列為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要求采取措施堅決遏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今年以來,國家相繼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強調由于過度投資導致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提出鋼鐵、電解鋁、電石、鐵合金、焦炭、汽車等行業產能已經出現明顯過剩,水泥、煤炭、電力、紡織等行業潛在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出臺《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加強引導和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出臺《關于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從嚴控制新開工項目的意見》,要求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從嚴控制新開工項目,遏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的勢頭。6月21日至25日,國家發改委馬凱主任親赴山東調研,詳細了解當地固定資產投資運行及結構調整、金融運行情況。我們應高度關注投資宏觀調控新政策對我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影響。
(二)正確認識投資增長對促進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我省經濟發展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十五”期間全省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7078億元,是“九五”期間的2.15倍。經測算,*-*年4年里,投資對當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高達65.9%、85.4%、66%和65%。“十五”期間,我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6%,拉動生產總值增長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年均分別增長34.8%、11.5%和14.9%,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高于消費和出口。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投資的快速增長強有力地支撐了我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可見,近期或今后更長一段時間里,投資增長情況仍將直接關系我省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投資增長,這將成為促進我省經濟發展、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的一項長期任務。
(三)積極爭取國家有關政策支持
目前,我省投資增長一個潛存的很大問題就是周期長、大項目少,投資增長的發展后勁不足。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把握國家產業布局趨向;要結合中部地區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西部大開發等的優惠政策向我省延伸;要結合“十一五”發展規劃制定的目標,進一步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扎實推進重大項目的實施,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劃,建設條件到位的項目要抓緊抓好,以保持我省投資持續增長。
(四)注重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
突出“十一五”規劃的指導作用,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投資結構的調整力度。根據國家繼續實行“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政策取向,既要加強對環境污染大、技術水平低、產能嚴重過剩的產業加強調控,又要保護地方和行業在政策范圍內發展經濟的積極性,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在項目安排上,優化投資結構,重點突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農林水項目,突出優化結構、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工業項目,突出緩解瓶頸制約的基礎設施項目,突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循環經濟項目,突出統籌城鄉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項目,突出和諧社會建設的公益性項目,促進投資健康發展。
(五)繼續推進投資體制改革
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及《江西省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暫行辦法》、《江西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辦法》,研究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辦法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最大限度放權于基層和企業。改進投資調控方式,健全以規劃為依據,以土地和環保為約束,與財政、稅收、金融、價格等密切配合的投資宏觀調控體系。合理界定政府投資職能,規范政府投資行為,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有效的投資責任追究制度和社會監督機制,最終建立起市場引導投資、企業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范、宏觀調控有效的新型投資體制。
(六)積極多方籌措建設資金
進一步加快投資軟環境建設,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增加投資資金來源的多極化,為全省的投資建設廣開資金渠道。為外商投資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力爭使外資成為我省投資建設的另一個資金主渠道。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強對非國有投資,尤其是民間資本投資的引導和政策協調,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行業規劃、投資方向范圍內的行業和領域,確保投資合理、健康、穩定發展。認真研究加快利用資本市場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不斷拓展債券融資的空間,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將社會資金有效轉化為長期投資,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