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時間:2022-08-01 05:32:00

導語: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在堅持*、*和*同志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時期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努力把握發展的客觀規律,汲取人類關于發展的有益成果基礎上提出來的。提出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一個飛躍。最近,中央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在結業式上,總理特別強調,“十一五"規劃要成為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的五年規劃,以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因此,做好“十一五”規劃工作,首先必須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研究編制“十一五"規劃的重要指導思想和方針。

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深厚理論基礎。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我國經濟和社會面臨矛盾和問題的關鍵,發展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最終要體現到人民生活水平上,這些科學論斷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同志在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也反復強調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重視城市發展與農村面貌改變的統籌協調;要按照“兩個大局"的要求兼顧沿海與內地的發展;要通過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等等。這些與科學發展觀強調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完全一致的。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目的,也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是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完全一致的。

二、科學發展觀是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一脈相承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思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在不斷探索、不斷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指導我們前進的基本立場和方法。堅持*思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于堅持與時俱進,在實事求是中深化認識,在解放思想中認識真理。

進入新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發展的時代在前進,發展的實踐在深化,發展的理念也必須不斷創新。因此,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也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

三、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發展中總結了以往“以鋼為綱”、“重工業優先發展”、“先生產、后生活”等發展方針和道路上的經驗教訓,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方針、重大戰略和政策措施。我們先后采取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創辦經濟特區、實行沿海開放戰略、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兩個根本轉變”、實施西部大開發、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等重大戰略舉措,為順利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并不是要改變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已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的指導方針、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而是要適應變化的形勢,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不科學、不全面、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充實不全面的發展觀,矯正有偏差的發展觀,從而更好地完善我們的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落實到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上來;落實到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上來;落實到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加強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入與自然的和諧上來;落實到著力推動科技進步,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增強開發創新能力,為實現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上來;落實到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順分配關系,努力解決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問題,使廣大人民群眾從改革發展中獲得更多的實惠上來。

四、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糾正對發展的片面認識的迫切需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人是最寶貴的資源,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發展的最終目的和最深厚的動力。發展應該始終把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轉變把增長簡單地等同于發展的觀念。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解決我國面臨的一切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但是,不能把發展簡單地等同于增長。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經濟增長談不上經濟發展,但增長并不必然帶來相應的發展。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即使經濟總量擴大了,但經濟結構沒有優化,經濟增長的質量沒有改善,國家的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的綜合質量沒有實質性提高,甚至在經濟總量擴大的同時,結構惡化了,環境破壞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下降了,這是“沒有發展的增長”。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轉變單純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觀念。應該認識到,破壞自然、掠奪自然,就是破壞自己、掠奪自己;要關注人,也要關注自然;要滿足人的需要,也要維護自然的平衡;要關注人類當前的利益,也要關注人類未來的利益。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生態脆弱,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尊重經濟規律,更要倍加尊重自然規律,充分考慮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