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努力構建和諧
時間:2022-08-08 05:09:00
導語: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努力構建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省第十次代表大會、中共貴陽市第八次代表大會對推進全省、全市民主法制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明確的指示。南明區要切實抓好省第十次和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的學習、貫徹和落實,不斷探索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推進民主法制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的社會。民主法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又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這是因為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首先,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僅表現在能夠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而且表現在政治上充分發揚人民民主,保證全體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就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黨要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努力維護、實現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二,法制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越是繁重,越要增強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越要注重維護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依法處理和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引導和規范各種社會行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法制保證。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要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要求,不斷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不斷實現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第三,民主法治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重大。人民當家作主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人民群眾對社會事務參與不斷地擴大和加深,人權狀況改善和進步,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政治條件。只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才能使人民群眾和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發揮出來,才能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和諧,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
二、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作用是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保障
重視發揮人大、政協的作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大優勢,是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保障,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民主法制建設、構建和諧南明有機統一起來,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一是要進一步加強黨對人大、政協工作的領導。區委要始終堅持定期聽取和研究人大、政協工作,幫助人大、政協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并堅持在重大決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前,主動、及時與人大、政協黨組溝通情況,認真聽取意見,不斷提高自身決策水平和決策執行質量。同時,要保持完善重大工作由人大、政協全程督辦的制度,加強人大的監督作用,提高政協的參政議政能力。并鼓勵、支持人大、政協多方面開展好調查研究工作,給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執政提供有益的參考,提高科學執政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保持好目前南明區四大班子思想統一、認識統一、步調一致,在全區形成的精誠團結、共同奮斗良好局面。二是要進一步完善民主制度。要充分發揮區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大力支持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行好“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特別是要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的前提下,正確處理好黨委推薦干部與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任免干部的關系,努力實現黨內工作程序與人大法定程序相結合。要大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斷促進政府執政能力的提高。要大力支持區政協及其常委會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原則,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自覺把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使之成為科學、民主決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特別是要做到重大問題先協商后決策。要把政協的民主監督作為推進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促進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改進工作的重要措施。要支持政協充分運用會議、提案、建議案、調研、視察、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開展活動,不斷探索民主監督的新辦法、新途徑。三是要進一步發揮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作用。要切實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供知情知政的條件,確保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作更加經常有序,更加生動活潑,更加富有成效。特別是要建立健全議案、提案的辦理制度。對人大常委會、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政協提出的建議案、調研報告和政協委員提案,各級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認真辦理,做到有布置、有督促、有檢查、有落實。不斷提高辦理建議、議案、提案的質量和實效,真正使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轉化為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以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的切入點和落腳點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構建和諧南明,切入點和最終的落腳點在于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讓人民群眾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一是要加快推進經濟建設。發展經濟是欠發達、欠開發地區的首要任務,也是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的根本要求。我們將采取措施狠抓產業發展。繼續抓好固定資產投入。繼續突出投資的重點,抓好龍洞堡片區“兩路三中心”的建設。“兩路”是指“油小線”和“龍水路”,“三中心”是指行政中心、會展中心和商務中心。特別是要利用好世界銀行貸款,加快推進“油小線”的建設。要繼續把握好投資的方向,引導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的領域中去,投入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產業中去,進一步促進我區經濟結構的優化。繼續抓好經濟結構調整。要繼續突出重點發展好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著重抓好旅游業和物流業的發展。繼續發展好吃、住、行、娛、購等配套產業。要加強對南長城物流項目的服務力度,把該項目做成具有示范性、帶動性的項目,把二戈寨打造成全省物流集散中心。要繼續扶優扶強發展好優勢產業。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重點企業運行監測機制和預警預測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加大對其他有潛力的企業的扶持力度,切實增強服務意識,積極地為企業解決生產用地、技改擴能、技術創新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幫助企業做強做大。繼續特事特辦發展好高新技術產業。要制定出臺引進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政策,充分利用我區相對完善的現代服務業,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積極地引進、促成高新技術產業落戶我區。二是要切實關注民生。要圍繞弱勢群眾生活問題加大工作力度,逐年加大投入,盡可能多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拉近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要積極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就業是民生之本。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就業問題,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要繼續加大再就業培訓工作的力度,使更多的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特別是要徹底解決好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問題。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以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為目標,進一步完善養老、醫療、失業、低保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要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加快區慈善機構的建立,組織好社會救助、企業捐贈,使慈善事業與社會保障體系相銜接,更好地為困難群眾提供必要的幫助。三是要全力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良好的法治環境作為保障,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是構建“和諧南明”的基礎性工作。要堅持公正司法,通過嚴格執法、規范執法、文明執法、廉潔執法,給群眾以信任感。要繼續圍繞“五五”普法工作,組織多形式、多層面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識。要繼續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通過深入開展“嚴打‘兩搶一盜’,保衛百姓平安”專項活動,繼續保持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做好信訪工作,建立和完善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溝通交流機制,積極主動地深入矛盾中心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