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形勢思考

時間:2022-09-11 03:33:00

導語:物價形勢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價形勢思考

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當前次貸危機影響日益擴大加深,美國經濟發展放緩,世界各國更加寄希望于中國能發揮穩定牽引作用,特別是中國即將舉辦奧運會,中國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必須汲取各方智慧,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主動處理好經濟運行中的各種問題。**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很好,基本保持了前幾年平穩快速發展的趨勢,有些經濟指標創造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好記錄。但與此同時,通貨膨脹卷土重來,連同原有的矛盾和問題,對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快速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物價已經成為當前全國經濟社會中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已經成為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為此,提出幾點看法,寄希望更多的專家學者能夠群策群力,積極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一、正確認識物價結構性上漲和通貨膨脹

近年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近兩倍。受美元貶值、地緣政治、全球流動性過剩和投機性因素等影響,國際能源價格持續走高。與此同時,美國次級貸款危機和美元持續貶值,加劇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推動全球能源和重要商品的價格波動。世界絕大部分國家也出現明顯的物價上漲,美國上漲2.4%,歐元區上漲3.2%。而我國的CPI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呈現逐月上升的態勢,從**年4月份的3.0%上升到11月份的6.9%,12月回落到6.5%,全年CPI上漲4.8%。2008年2月全國物價上漲8.7%,其中,食品類上漲23.3%,非食品類上漲1.6%,居住類價格同比上漲6.6%。雖然國家已采取了相應的政策來抑制物價上漲,但其繼續上漲的壓力很大。一方面,因為豬肉、糧食供應短缺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明顯改善;另一方面,食品價格的上漲向其他相關消費品傳導,推動其價格上漲的動力很大。特別是,由于我國石油需求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達到了47%左右,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持續保持在高位,對國內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形成一個強大的向上推動力。**年1~11月,我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4.1%,其中11月份,燃料動力類和黑色金屬材料類的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9.9%、9.7%。實際上,食品價格大幅度上升也與石油價格持續攀升有直接關系。因為石油價格持續保持在高位,刺激了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的生產,擴大了全球對糧食的需求,明顯推動了世界糧食價格的上漲,進而推動我國糧食價格上漲。**年主要價格指數的月度走勢表明,我國的通貨膨脹由食品向其他產品和服務傳導趨勢明顯,出現全面通貨膨脹的危險正在逐步增大。加上今年我國即將舉辦奧運會,預計今年我國物價總水平將維持在高位,特別是農產品預計在2010年之前都會在高價位運行。雖說物價漲勢會在下半年得到控制,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我國的經濟實際已進入通貨膨脹。我國的宏觀調控當前首先要解決好認識問題,目前到底是溫和的通脹,還是初期的通脹,應該有一個明確清楚地認識,要堅決克服僥幸觀望思想和模糊概念。就連面臨經濟衰退嚴重威脅的美國,現在已經有人提議要防止通脹。作為政策決策者,我們應該要有科學分析,清醒認識,科學應對通脹。

二、宏觀調控嚴防過度

目前的物價持續走高,有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積累的內在因素、有國際性因素、也有我國自己認識不足調控不力的因素。我國處于體制機制完善期,經濟中還有一些人為的漲價因素,需要適當的行政規范管理措施,研究確定適合經濟發展水平,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各類產品的比價關系,但主要還是要依靠經濟的和法制化措施,研究確定適合經濟發展水平,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各類產品的比價關系,立足國內放眼世界進行科學調控?,F在的價格上漲不是僅靠貨幣緊縮就能解決的,應該綜合解決,有保有壓。首先,當前物價上漲有國際因素。由于國際油價和糧價上漲無法控制,如果未來國際油價上漲,將使宏觀調控陷入被動局面。其次,很多供求矛盾無法靠緊縮信貸的手段解決,比如,解決肉價上漲還是要靠增加供給的手段。第三,人民幣緩慢升值,如何控制外資熱錢,也進一步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在目前情況下,首先要調整投資規模,從緊的貨幣政策有必要繼續堅持,但針對不同原因要采取不同對策,結構性貨幣政策可能更加有效。總之,無論哪種措施,都要適度,要提前主動進行逆調控,同時避免不尊重科學,脫離實際,嚴防死控。

三、充分發揮國營企業的作用

國企掌握著糧食、石油、煤炭、能源、農資資源和相關社會服務功能,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企的股東是全民,國家為國企經營發展提供了不少便利。目前有些漲價因素就是由于國營企業首先提價引起的,國企應該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在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年,國企收入達18萬億元,實現利潤1.62萬億元,上繳稅金1.57萬億元。國企有條件、有能力,也應該為當前國家的物價調控作出應有的貢獻,對此,政府要采取果斷措施,明確要求國企在全面通脹的非常時期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拿出一部分企業利潤來協助國家穩定當前的物價。

此外,國家和各級財政應該拿出一部分資金對低收入的群體進行補貼,確保社會穩定。

四、加強經濟研究能力建設

我國發展進入到新的歷史階段,社會正在轉型,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集中凸現。能否清晰判斷發展趨勢、科學做出戰略決策,更好地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理性指導各項工作開展,都對科學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國“重經濟建設,輕理論研究”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學研究的發展,同時經濟研究機構在研究經費上沒有保障,因而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依據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在這種條件下,就必須加強研究機構的研究能力建設。財政每年應向各大型研究機構投入一定的資金作為研究經費,保障研究的順利進行和開展;同時為優秀的研究人員提供良好的待遇。只有這樣,才能使研究機構的研究能力不斷得到加強,更好地為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獻計獻策。

2008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年,全國的經濟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需要社會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努力防止通脹加劇,促進經濟持續、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