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務必與五種意識
時間:2022-09-23 05:50:00
導語:兩個務必與五種意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繪就了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藍圖。為實現這一目標和藍圖,同志強調,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堅持做到“兩個務必”。作為供電企業,我們將如何做到“兩個務必”?將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實現國家電網公司和省電力公司提出的奮斗目標和各項任務?筆者認為,關鍵在于強化“五種意識”。
強化長期教育意識,力倡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炎黃子孫任何時候都不能忘,否則我們就難以成為自立自強的民族,難以成為發展進步的國家,難以成為興旺發達的政黨。因此我們必須長期堅持對干部職工進行艱苦奮斗的教育。鄧小平同志就曾再三強調:“必須再一次向干部群眾進行思想教育,要干部群眾認識到我們是個窮國,是個大國,一定要艱苦創業。”那么在新時期如何抓好干部職工艱苦奮斗的教育呢?古人說得好:“立功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就是要做好“堅決”和“持久”這兩篇文章。
一是長期不斷地進行政治理論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自覺地加強思想理論修養,不斷改造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好這“三觀”,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艱苦奮斗精神才能在思想上和作風上扎根。
二是不失時機地進行艱苦環境的教育。組織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到艱苦環境中鍛煉,如上級機關下派干部到基層,選派干部到困難企業、條件差的單位經受鍛煉和考驗,就是一種很好的措施。通過艱苦環境的教育,使黨員干部不斷錘煉自己,以此練就堅韌不拔的意志、勤儉節約的作風,從而真正形成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三是堅持不懈地進行艱苦奮斗的傳統教育。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學習中國歷史、中共黨史,以此形成“成由勤儉敗由奢”的意識;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用老一輩革命家創業興國的歷程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井岡山精神”、“精神”凈化廣大黨員干部的心靈。
四是實事求是地進行國情教育。通過國情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認識到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較低的現實,進而認識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必須長期艱苦奮斗。還要結合企業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局情教育,用老一輩電力人可歌可泣的事跡教育后人,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同時,要不斷運用正反兩個方面典型進行教育。
強化領導帶頭意識,做到率先垂范。領導干部能否保持艱苦奮斗精神從大而言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民心的向背,社稷的安危。從小而言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因此各級領導干部要銘記“兩個務必”,做到“三個帶頭”。
一是在迎難而上、敢于勝利上帶頭。在改革和發展的征途上絕不會暢通無阻,肯定充滿著無數難以預料的艱難險阻。迎難而上、敢于勝利就是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樹立戰勝困難的必勝信念,就是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形勢,沉著冷靜地面對挑戰,堅忍不拔地克服困難,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不驚慌、不退縮、不悲觀,堅定信心,頑強拼搏,勇往直前。這種信念如果領導堅定了,就會產生無窮的力量。
二是在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上帶頭。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黨克敵制勝、戰勝困難的法寶。作為新時期的領導干部首先要堅持和發揚這種美德。誠然,在過去的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物質生活也有了顯著提高,但我們沒有理由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因為一旦丟掉了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作風,我們就會迷失方向、誤入歧途;一旦染上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的惡習,我們就會失去信念,喪失良知。輕者,毀了自己,重者,誤國誤民。因此,我們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堅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生活越好,越要勤儉節約;成績越大,越要謙遜謹慎;任務越重,越要艱苦奮斗。
三是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上帶頭。牢記“兩個務必”,就是要謙遜謹慎、不驕不躁。古人就有“謙受益,滿招損”的古訓,同志也曾提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來告誡全黨同志,要想成大事,立大業,就必須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在實現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征途上,我們任何時候都沒有理由驕傲自滿。工作越是有成績,成績越大,喝彩聲越多,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強化廉潔自律意識,樹立良好形象。繼續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就必須牢牢樹立廉潔自律意識,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樹立勤政廉潔的領導形象。
首先要做到“三慎”:一是慎初,就是要謹慎自己的第一次。中外的腐敗分子往往是從“就這一次”、“下不為例”這些人生“管涌”開始的,要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燃。二是慎微,就是要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千萬不能因為職務高了,權力大了,就放縱遷就自己,由不拘小節到氣節不保。三是慎欲,就是要經得住各種誘惑,務必保持清醒頭腦,節制自己的欲望,管好“八小時以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
其次是筑牢“三道防線”:一是筑牢思想防線,就是要做到不昧良心,不徇私情,不慕虛榮。二是筑牢黨紀防線,就是要時刻想到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黨章黨紀的要求,時刻想到維護黨章黨紀的嚴肅性。三是筑牢法律防線,就是要嚴格依法行政,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堅持用法律法規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言行。
再次是自覺接受“三個監督”: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為確保領導干部的權力運行置于組織和群眾的監督之下,中央和上級制定了許多監督保障制度,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接受監督。一是上級組織的監督,對中央和上級組織制定的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必須不折不扣地帶頭執行,決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二是同級黨組織的監督,自覺執行領導班子內各項監督制度,堅持實行民主集中制,堅持黨內民主生活,對“三重一大”問題,必須經集體討論決定,并嚴格按規定程序運作;三是群眾監督,自覺地把自己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做到拓寬民主渠道,實行述職述廉,推行局務公開,堅持民主評議,健全舉報管理,加強對自己親屬的管理教育等。
強化開拓創新意識,提升工作水平。堅持做到“兩個務必”,就必須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永不自滿,永不懈怠,既突破前人,又超越自我。這樣,才能不斷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為此,要做到“三個創新”。
一是觀念的創新,就是要樹立全新的觀念。必須堅決摒棄一切阻礙發展的思維方式和陳舊觀念,改革不合時宜的經營管理模式,把中央和上級的精神同我們的實際結合起來,用辯證的觀點分析面臨的形勢,以創新的精神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要把轉變觀念作為萬事之先來推進,善于學習和總結實際工作中創造的好經驗好方法,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來推動觀念的轉變,通過觀念的轉變推動事業的發展。
二是體制的創新,就是不斷深化體制改革。我們要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和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全面推進人事、用工、分配等各項工作的制度、方法、手段的創新,調整多經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和產權結構,深化農電管理體制改革等。以此來盡可能地解決阻礙發展的障礙,最大限度地實現一切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將改革、創新與效益緊密聯系起來,在市場競爭中走好每一步。
三是工作方法的創新,就是要建立靈活多樣的工作方法。要想立足社會,開拓市場,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就必須要按市場規律辦事,就必須改變我們過去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努力尋求多種合時宜、有實效的工作方法。
強化居安思危意識,保持清醒頭腦。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翻開中國的歷史長卷,不難發現,王朝的興衰更迭,社會的治亂變遷,無不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其中之一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即居安思危,勵精圖治,就能長治久安;驕傲自滿,貪圖安逸,必然走向衰亡。
一是意料不到的突發事件使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建國五十多年來,我們經歷了無數次大災大難,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罕見洪水,**年的肆虐“**”等,都是我們始料未及,但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如果我們黨不是深謀遠慮,居安思危,未雨稠繆,而是沉浸在奪取天下勝利的喜悅之中,沉浸在改革開放可喜的成果之中,我們也就不會有抗大災防大險的勇氣和魄力,也就不會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英雄氣慨。
二是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使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當今的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也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隨著WTO的加入,給我們帶來的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好商機,如何在當今的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克服自滿情緒,只有對自己的不足有了充分的認識,求發展的欲望才會越強,解放思想的力度才會越大。
三是我局的發展現狀使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近年來,上**電局在企業規模、企業形象和企業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隨著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整個供電行業競爭是日益加劇。跳出上饒看本局,立足行業看本局,我們所面臨的形勢依然是不容樂觀。單一的網架結構,薄弱的電網網架,布點偏少的110千伏變電站,有限的主變容量,都將越來越滿足不了日新月異的上饒經濟發展的需要;偏低的企業獲利能力,不高的優質服務水平致使在行業內我們仍屆中等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如果我們的職工缺乏憂患意識,小富則安,不思進取,錯失發展良機,不要多久,原來的優勢就會變成劣勢,原來的成績就會變成包袱。只有在全局上下樹立憂患意識,才能永葆井岡山精神、精神和爭一流的氣魄,才能永葆昂揚的斗志,才能發揮自身優勢,創造有利條件謀求更新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