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轉變職能調查思考

時間:2022-10-20 02:06:00

導語:鄉鎮轉變職能調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轉變職能調查思考

鄉鎮是我國社會的基礎,鄉鎮機構是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組織者。鄉鎮機構建設和運行能否適合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形勢,是關系到我國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大事。當前,在農業稅取消了的情況下,鄉鎮政權如何運轉?這個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并積極探索。

一、現行鄉鎮政權體制存在的問題

應該肯定,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現行鄉鎮運行體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毋庸諱言,隨著我國農村經濟、政治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現行的鄉鎮政權體制與當前農村發展的政治、經濟形勢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其表現在:

1、鄉鎮條塊分割嚴重,關系難以理順。在現行鄉鎮運行機制中,名義上實行條塊結合,實際上是權力在"條",責任在"塊"。上級的各項工作任務都下達給鄉鎮政府,但鄉鎮政府又缺乏與其職能相適應的權力。條塊分割,責權利不統一,削弱了鄉鎮行政職能,出現了條塊互相推諉扯皮現象。如工商、稅務、公安、畜牧、土地、農機、衛生、教育等行政執法單位上劃后,鄉鎮政府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與這些部門的協調配合上,工作十分被動,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一些部門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權力只收不放,而服務卻跟不上,致使鄉鎮政府無權而有責,造成事權不分。鄉鎮服務職能的加大,本是好事,但由于缺乏應有的職權和手段,使服務成為一句空話,也就是說鄉鎮政府的服務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泛泛而談,即使辦了幾件實事,也是由上面資金支持才能辦成,同時也不可避免有向企業和農民進行攤派的現象發生。這種情況在現行體制下,表現的由為突出。如縣政府下達任務,必然壓至鄉鎮一級,而鄉鎮為了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只能是千方百計,各顯神通,這樣就很容易產生上述問題。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就應當以農村稅費改革為契機,重新反思政府角色,解決好鄉鎮政府應該干什么的問題。

2、領導職數過多,官兵比例失調。鄉鎮領導職數一般都有11人左右。這樣龐大的鄉鎮領導班子,使工作難以高效運行。會議難召集,工作難協調,意見難統一。就以我縣為例,11個鄉鎮行政編制大多一般在25―28人之間,官多兵少,比例失調,真正做實際工作的人寥寥無幾。由于行政職能的弱化,鄉鎮領導班子主要工作就放在應付上級檢查上,加之鄉鎮事業單位經費嚴重不足,服務功能很不完善,因此,鄉鎮政府只能被動的應付上級檢查。這樣,出現混崗等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3、鄉鎮政權運作隨意性太大,官僚主義、自由主義嚴重。一些鄉鎮政府不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而沿用過去慣用的那套行政命令的做法,直接插手企業和農民的生產經營具體事務,干涉企業和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要企業或農民做這做那。有的領導熱衷于搞形式主義、形象工程,勞民傷財,加重了鄉鎮、村的財政和農民的負擔,搞得干部群眾怨聲載道。一些鄉鎮,為了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本該實體自己跑辦的項目,而由于領導的出面,使招來的項目成了"政績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4、鄉鎮事業站所行政化,人員結構不合理。究其原因:一是鄉鎮政府對自己的職能把握不準,職能轉變不到位;二是一些事業站所的領導觀念陳舊,沒有認識到事業站所在鄉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習慣于行政管理那一套,體現不出服務性質,因此造成多數事業站所行政化傾向。三是經費不足,穩定不住專業技術人員,很多工作無法開展。四是受編制限制,真正懂專業技術的人員很難分進鄉鎮事業單位,而原在鄉鎮事業單位的較高水平專業技術人員年齡和知識結構老化。

二、鄉鎮政府在轉變職能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戰略任務。鄉鎮一級政府如何建立創新、親民、務實的政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要建立創新、親民、務實的政府,就必須深化改革,執政為民,面向基層,實現四個轉變。

1、實現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全能政府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指政府無所不包,無所不攬,政府主導經濟,包攬一切,表現為無限責任。市場經濟和WTO規則要求構建有限責任政府,由"運動員"向"裁判員"轉變,從"越位"的地方退位,從"缺位"的地方補位。逐步形成一個高能、高效、親民、務實的"有限政府"。

2、實現從"管理政府"向"服務政府"的轉變。鄉鎮政府應逐漸成為服務主體,立足于服務農村、服務農民、服務企業,不再是高高在上、指手劃腳的統治者,而應成為腳踏實地的服務者。積極推進軟環境建設,實現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一是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化解矛盾,為經濟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二是營造優質的服務環境,為農村、農民、企業開辟綠色通道。三是營造寬松的創業環境,開創了一個全民招商引資,全民干事創業的新天地。

3、是實現從"龐大政府"向"精干政府"的轉變。"細職能,大政府"的行政體制是一種典型的計劃經濟的產物。它導致機構龐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因此,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實現從龐大政府向精干政府的轉變,就必須變"細職能,大政府",建立"小政府,大服務"的新型管理體制。為適應這一需要,政府的機構設置要"精",編制數量要"少",機關工作人員素質要"高",人員結構要合理,形成一個寬職能、高效率、小政府、大服務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

4、實現鄉鎮事業站所"非法人"向"法人"的轉變。強化鄉鎮事業站的法人實體地位,全權管理自身業務,自主開展業務。鄉鎮政府只管法人代表,不包攬事業單位具體業務。事業單位每年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鄉鎮政府負責監督指導。而事業單位的主要任務是為發展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服務,定位應該是服務,而不是管理,應變管理為服務,以服務促管理。與此同時,提高事業站人員素質,合理配備專業技術人員。鄉鎮政府在選人時要選擇那些懂業務、專業對口的大中專畢業生充實到事業站所。要創造寬松環境,使其學有所用,一門心思搞業務。

總之,鄉鎮一級政府在當前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下,其功能弱化已逐步顯現出來,加強縣一級,壯大鄉鎮一級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保證基層各項改革的順利進行,為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全面、和諧、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