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道德凝聚力交流

時間:2022-11-21 04:59:00

導語:黨員干部道德凝聚力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干部道德凝聚力交流

名節,即名譽、氣節、操守,是反映黨員領導干部內在精神世界和道德水準的一面鏡子,是構筑黨性修養、人格力量和群眾威望的重要因素。“官德正,則民風淳;官德毀,則民風降。”黨員領導干部的品德修養在群眾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如果品行不端,情趣低下,就會損害黨的威信,敗壞社會風氣,在群眾中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各種不良影響和誘惑增多的情況下,構筑黨員領導干部道德操守的堅強防線,顯得尤為重要。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著“名節重于泰山”的傳統和“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毀其節”的美德。從賈誼的“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到司馬光的“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無不閃耀著中華民族“重名節、輕利欲”傳統美德的光輝。中國共產黨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不斷升華和豐富其內涵,對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把清清白白為官、堂堂正正做事、干干凈凈做人作為立身之基,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甘于奉獻、不計得失,全心全意地為人民謀利益。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堅定的政治信念,先進的思想覺悟,堅強的組織觀念,必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民族的先鋒和時代的楷模。

共產黨員的名節,從根本上講來自堅強的黨性。對于我們共產黨人來說,重名節與保持黨的先進性是一致的,與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是一致的。共產黨人重名節,不是為了博取個人的名譽,而是為了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黨性是名節的基礎和動力源泉,名節是黨性的外在表現。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品行好不好,信念堅定不堅定,宗旨意識強不強,都取決于是否具有堅強的黨性。革命先烈、、夏明翰等之所以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威武不屈、視死如歸、堅貞不渝、矢志不移,就是來自于他們的“決不能動搖共產主義信仰”。焦裕祿、雷鋒、王進喜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模范共產黨員,以及新時期涌現的孔繁森、鄭培民、牛玉儒、楊業功等一大批黨員領導干部的楷模,無不具有忠誠于黨、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理想追求。有堅強的黨性,才能牢記黨的宗旨,忠誠黨的事業,維護黨的威信和形象,以謹慎之心對待權力、以淡泊之心對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對待誘惑,擺脫名韁利鎖的羈絆,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樹立可信、可靠、可敬、可親的良好形象。

改革開放以來,受社會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多樣化的影響,有的同志自覺不自覺地把道德節操當成小問題,更有甚者,把不講道德、不按規矩辦事者視為“能人”,把遵守法規看作“不會辦事”、“迂腐”、“傻帽”,不講原則講關系,不看制度看來頭。許多事實表明,一些領導干部蛻化變質,一步步墜入違法亂紀的深淵,往往就是從道德水準滑坡開始的。對黨員領導干部來說,名節問題不小,它的里面有政治、有形象、有人格。一個在名節問題上過不了關的黨員領導干部,也很難在政治大節上過得硬。名節連著黨的生命,關乎黨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須臾不可小視。

高尚的修養、堅強的黨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長期不斷地刻苦學習和實踐錘煉。講黨性、重名節,就要在個人利益與名節發生矛盾時,把名節放在第一位,不因貪圖名利而違背原則,不因追求私欲而失去操守。黨員領導干部只有自覺地按照黨員標準、責任和義務來檢查審視自身言行,像鄭培民那樣時時告誡自己“對身外之物要鐵石心腸”,在各種誘惑和考驗面前,始終做到“燈紅酒綠不迷眼,不義之財不伸手”,通過學習和實踐,磨礪品格意志,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才能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民族危亡之時以大義為重,舍生忘死;在身處逆境之時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在面對誘惑之時淡然處之,一塵不染,從而在群眾中形成黨員領導干部的強大道德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