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工作交流

時間:2022-11-26 08:25:00

導語:群眾工作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群眾工作交流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核心,這就內在地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不斷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切實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一、做好群眾工作,就要不斷研究新課題,把握主動性。做好群眾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貫穿于我黨執政過程的始終。群眾工作的動態性要求我們必須根據時間、環境、條件的變化,不斷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要與時俱進地做好群眾工作,就要及時準確地了解人民群眾的愿望和需求,把握群眾的思想脈搏,研究新情況、新課題,增強群眾工作的前瞻性、指導性,掌握做好群眾工作的主動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法制化進程的加快,使群眾工作出現了新情況,給做好黨的群眾工作提出了新課題。比如,如何在社會經濟成分和組織形式日益多樣化,新的社會階層、新行業、新職業不斷涌現,各種利益沖突甚至是矛盾更加表面化的情況下,既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又科學合理地調節相互間的利益關系,將矛盾沖突降到最低限度;如何既堅持分配方式的多樣化,又不斷縮小貧富差距,扶持弱勢群體,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如何在人口流動日益加快、群體組合多變、新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不斷產生的情況下,及時構建起規范有效的群眾工作網絡,延伸工作觸角,加強聯系和溝通,擴大黨的群眾工作覆蓋面,增強黨的凝聚力、親和力,始終保持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最大政治優勢,等等。這些新情況、新課題,無疑是對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新挑戰,也是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工作能力的新考驗。必須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探求切實可行的對策,并在研究新情況、新課題的過程中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二、做好群眾工作,就要重點解決新問題,增強針對性。做好群眾工作,根本目的在于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新的歷史時期,做好群眾工作,就是要凝民心、集民智、聚民力,建設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但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群眾工作在諸多深層次因素的作用下表現出不容忽視的問題。隊伍素質方面:由于我黨干部隊伍和黨員隊伍新老交替加快,“大多沒有經過嚴格的黨內生活、艱苦環境和基層群眾工作的鍛煉”,群眾觀念、工作作風和能力本領都存在與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影響了黨的群眾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尤其嚴重的是,少數黨員干部公仆意識淡薄,“三觀”扭曲,放棄宗旨,與民爭利,甚至腐敗墮落,損害了黨的形象,傷害了群眾對黨的感情,也增大了黨脫離群眾的危險。制度方面:聯系群眾的制度不健全,特別是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制度的缺失,使得民情掌握不全面,民意表達不順暢,民難解決不及時,民主監督不到位,影響了黨的群眾工作的經常化、規范化和人本化。組織方面:群眾工作網絡架構建設滯后,觸角萎縮,出現了群眾工作的空白和盲區,主要是在新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以及特殊群體中,黨的基層組織和群團組織建設滯后,力量偏弱,導致黨群信息阻塞。這些突出問題,已成為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嚴重障礙。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切實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性,抓住重點,針對群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著力整改,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三、做好群眾工作,就要大膽探索新方法,突出實效性。鄧小平同志指出:“正確的主張必須與良好的工作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做好群眾工作,既要學習和掌握我黨長期群眾工作實踐形成的基本經驗,善于運用說服教育、示范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又要結合新的群眾工作實踐,不斷探索和創新,把“做正確的事”與“正確地做事”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釋疑解惑有新闡釋,解危濟困有新舉措,并不斷總結完善,進而形成制度和長效機制,促進聯系群眾的制度創新,開創群眾工作新局面。近幾年,我們臨澧縣委結合實際,重點圍繞暢通“知民”渠道、構建“為民”載體、強化“惠民”舉措等方面積極探索。通過深入開展“三會二課一訪”活動,即黨員干部經常下基層召開黨員會、群眾會、戶主會,上黨課和實用技術課,開展“鄉村夜話”,走訪群眾,傾聽民聲,反映民意,暢通了聯系群眾的渠道;開展下基層服務月和服務日活動,規定每年三月為集中下基層服務月,每月15日為機關黨員干部集中下基層服務日,并以制度的形式長期堅持,實行領導干部信訪接待日制度等,加強了聯系群眾的制度化建設;創建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示范長廊,在“兩新”組織中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和群團組織,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聯系員,建立健全群眾工作組織,實現了黨建工作和群眾工作的“雙覆蓋”;緊扣“幫民、便民、富民、樂民、安民”,堅持“群眾至上、關注民生”,為基層和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建立健全農村“五大救助體系”、規范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開展免費職介和就業培訓,扶助弱勢群體,強化了為民服務的舉措和效果。全縣1799名農村“五保”群眾得到了贍養,265名農村大病患者得到了醫療救助,1600多個城鄉特困戶被黨員結對幫扶,12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黨員捐助,1.2萬多名群眾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創新的探索實踐,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進一步加強,廣大黨員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創造了建設小康臨澧的和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