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干部選拔五關系

時間:2022-11-26 10:30:00

導語:年輕干部選拔五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輕干部選拔五關系

培養選拔年輕干部,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事關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近些年來,組織部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力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一大批年輕干部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給黨的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怎樣改進和加強年輕干部的培養選拔工作,保護和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組織部門值得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要處理好班子結構要求與選拔標準之間的關系。選拔年輕干部,既要有緊迫感,又不能降格以求,把不成熟或不符合條件的年輕干部選拔上來。但在實踐中,特別是在班子換屆時,為把年輕干部選拔上來,往往事先確定班子結構,規定年輕干部在班子中的比例,再按規定的比例搭配班子。這種卡指標的做法無異于“按圖索驥”,必然導致干部選拔任用標準難以堅持,出現“矮子里面選將軍”的現象,使一些實績一般、德才平庸的年輕干部得到提拔。這樣選拔年輕干部,形成事實上的唯年齡是選,年輕就是優勢,年輕就是資本,既打擊了一大批干部的積極性,又不利于年輕干部健康成長。因此,既要重視班子結構要求,加大選拔年輕干部力度,更要嚴格堅持干部選拔任用標準,決不能拉夫湊數。只有這樣,才能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發揮各個年齡段干部的積極性,激勵廣大干部腳踏實地創政績,促進黨的事業發展。

二、要處理好“小步快跑”與破格提拔的關系。培養選拔年輕干部有二種方式,一是“小步快跑”;二是破格提拔。“小步快跑”能豐富年輕干部的經歷,培養年輕干部的綜合能力,同時便于觀察,風險系數小,因而成為培養選拔年輕干部最常用的方式。但“小步快跑”容易誘發年輕干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漂浮作風,消磨年輕干部積極進取的朝氣,錯失人才使用的最佳時機。怎樣求利去弊,關鍵是要做到“選人不拘一格,用人用其所長”。培養選拔年輕干部,應該是講臺階而不摳臺階,論資歷而不唯資歷。去除過細過繁的臺階,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組織部門對哪些群眾公認、政績突出的年輕干部要敢于推薦,敢于破格提拔,下一級副職可以直接提為上一級副職,下一級正職可以直接提為上一級正職。

三、要處理好領導推薦和群眾公認的關系。群眾公認是選拔任用干部的一個重要原則,任何情況下都要予以堅持。但目前在干部的使用上實際存在著“一把手”推薦制,客觀上擴大了“一把手”的權力,削弱了群眾公認的效力,從而產生“群眾百張滿意票,不如領導一張推薦表”的現象。有些年輕干部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不愿意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上下功夫,而是千方百計獲取領導的信任,與“一把手”形成人身依附關系,謀求政治上的“進步”。要改變這種狀況,組織部門必須要處理好領導推薦與群眾公認的關系,要把群眾公認原則放在首位,正確對待領導推薦,不唯領導推薦是選,同時要努力創新干部工作機制,積極推行“票決制”,不斷擴大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

四、要處理好教育管理與選拔使用的關系。教育是年輕干部成才的基礎,不加強教育,年輕干部就不能提高素質,不斷進步。管理是年輕干部健康成長的保證,不加強管理,年輕干部就不能做到拒腐防變、永葆優秀品質。在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中,有二種情形值得組織部門注意。一是未被提拔的年輕干部牢騷滿腹,消沉不振。有些年輕干部看到與自己一同參加工作的同志提拔了,而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現與別人相比沒什么差別,就心理不平衡,認為組織待人不公,從而怨天憂人,精神不振,這實際上是黨性不純的表現。差別是一種客觀存在,要上一起上,要提一起提,“排排座,吃果果”的絕對主義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而兢兢業業為黨工作,是每一個黨員干部應盡的義務,不應成為向組織討價還價的資本。二是提拔了的年輕干部放松自我要求,追求個人享受。有些年輕干部得到提拔后,對組織不抱半點感激之情,不是以加倍努力的工作來報答黨和人民的信任,相反“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高高在上,當官做老爺,放縱自己,貪圖享受。組織部門必須克服重選拔使用,輕教育管理的傾向,把選拔使用與教育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促進年輕干部健康成長。

五、要處理好階段性與長期性的關系。年輕干部的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培養選拔年輕干部應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任務。鄧小平提出要急切解決干部隊伍年輕化的問題,是與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現在干部隊伍的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階段性攻堅已沒有必要。因此,組織部門應堅持干部隊伍年輕化的方向不動搖,制定中、長期的培養選拔規劃,落實培養選拔措施,不能緊一陣松一陣,更不能一勞永逸,既要把握時機,突出重點,使工作有所突破,又要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使培養選拔年輕干部走上科學化、正常化、規范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