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八方位交流

時間:2022-11-28 05:07:00

導語:領導八方位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八方位交流

領導者的公共形象已成為領導力的一個關聯因素。在社會的公共期待上,人們對于領導者有著諸如“崇高”期待、“才資”期待、“平民”期待等諸多預期;而在領導者的形象方位上,人們亦有著諸多社會性定義。這些公共期待和對于領導者公共形象的理解和定義,已約定俗成為當今世界“成功型”領導者形象中共同的“普適性”元素。

一、“現代人”形象

“現代人”是領導者群體人格的基礎?!艾F代人”領導特質的本質,是對于“現代”精神的把握。“現代”首先是一個時間概念,它泛指從中世紀結束以來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一個長時程。其次,“現代”又是一個人文概念,它是指區別于中世紀的新的時代精神和特征等內容。

領導力一部分來自于領導者職位的權力和其自身的能力,另一部分則來自于人們對領導者形象的“情感性”認可。這種認可,一是基于領導者與時代精神的契合度,二是基于領導者與人們形象預期上的契合度。毫無疑問,今天領導者的公共形象,首先應該具有“現代人”的精神特質,體現出充沛的時代精神和人文稟賦。對于“現代人”的精神特質,我們可以做出多方面定義。但總的來說,現代人型的領導精神特征,一般可以歸納為:一是思想開通,精神結構具有高度開放性;二是對新事物敏感,體悟社會發展的時代精神的“直覺能力”較強,并且容易接受新事物;三是包容性強,對不同觀點、多元的東西寬宏和容納;四是不隔斷和疏離傳統,比較重視從傳統的歷史文化中吸納養料。由此可見,真正的“現代型”領導者,不是脫離傳統和歷史的人,而是從歷史文化獲得“根基”、滋養良知,對歷史文化教養和現代革新精神融合得比較好的人。

二、“明白人”形象

由于不同層級的領導者擔負著不同的公共責任,他們必須是真正的“明白人”。所謂“明白人”,首先是對于權力性質的明白。懂得權力的公共性和它的合法性來源,懂得自己的領導身份來自組織或公眾的信任而不是自己有了不得的能耐,職務上的變化并不意味水平相應變化。其次是對于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分離的明白。不能公權私用,不能以公權謀私利。最后是對于自身承擔的公共責任的明白。不能凡事一筆糊涂賬,要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什么時候做什么事,什么事在什么時候做。

“明白人”領導形象的本質,是對于世事的洞察。領導者的職位性質,決定了從事領導工作的人既不能沉湎于超時代的理性,亦不可憧憬于某種假想式的浪漫和理想。大事糊涂、小事清楚的人不能做領導;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人才適合做領導。因此,“明白”的另一面,可以理解為適度的“糊涂”,是“將軍趕路,不抓小兔”,是對于無關緊要事情的大略和放松。

三、“高尚人”形象

所謂“高尚人”,是道德情操水準高于一般社會水準的人。由于領導職業的特性所決定,幾千年來,人類對領導者一直有著“品高于人”的前在預設??鬃釉忈尅罢巍闭f:“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今天,領導者必須經受品格、品性上的考量,因為品格、品性也是一種領導力。當領導者,必須做人格道德上的“上品”而不能做假冒偽劣品?!案呱腥恕钡念I導者不僅崇尚道德上的正直,還須恪守政治上的方正。所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保ā墩撜Z·憲問》)意思是說,如果政治清明,自己不僅言語正直,而且行為也正直;如果政治不是這樣,在行為上保持正直,在言語上則可以謙順。這也是領導過程中一種必須的政治藝術。當

然,盡管領導群體“應該”是高尚人,但是實際生活中,我們決不能把每一名領導者輕率地假設為高尚人。因為,第一,人類的經驗表明,人們不能對領導者抱有過高的人格期望;第二,社會中任何群體和個體都不是道德超人。脫離實際的過高要求,容易引發大量作偽、作秀行為,造成官場風氣的不純不正。

四、“老實人”形象

所謂“老實人”,就是老老實實做事,樸樸實實做人,不事機巧,不搞浮夸,不玩小聰明。1976年美國大選中,吉米·卡特之所以最終勝出,與他成功地順迎了美國民眾在“水門事件”后對政治家“誠實”品質的心理需求,有很大關系。

領導者應該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踐行者,干實事,說實話,重實績,求實效。老實人,一是在大的事情上,看得清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能體察民眾心態,懂得尊重客觀規律,不一意孤行,不為一己私利驅人于苦海;二是在領導過程和行政事務中,尊重事物本來面貌,不搞文過飾非,不玩花拳繡腿。1963年5月,在談到“不老實”的官僚主義時說:“不學無術,恥于下問;浮夸謊報,瞞哄中央;弄虛作假,文過飾非;功則歸己,過則歸人。這是不老實的官僚主義?!保ā哆x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9頁)

“老實人”形象的本質,是返璞歸真,恪守心靈的真實和“做人”的本分。正如1942年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指出的:“我們應該是老老實實地辦事……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學態度辦事的人,自以為得計,自以為很聰明,其實都是最蠢的,都是沒有好結果的?!保ā哆x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2頁)

五、“聰明人”形象

今天的領導者要多一點聰明人的形象。時代在急劇發展,公共事務日趨繁雜,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沒有一點兒聰明勁是不行的。但是,需要搞清楚的一點是,什么是真正的聰明?聰明有“小聰明”和“大聰明”之分。真正的聰明是大聰明,也就是大智慧。

領導者要崇尚大智慧而不要玩小聰明。小聰明誤大事,大智慧成大事。今天領導者要多一點大智慧,少一些小聰明。領導場上所謂小聰明,就是指那些不憑真才實學、不憑真抓實干、不愿理性思考而喜玩機巧、好走關系、擅搞政績的種種行為以及好高騖遠、自以為是、頤指氣使、擺不正自己位置、弄不清自己身份,以為真理和聰明都在自己手上的種種表現。領導者要真正成為不玩“小聰明”的聰明人。

六、“健康人”形象

所謂健康人形象,是指生理、心理都處于陽光狀態而呈現身心健康的形象。良好的生理健康是從事領導工作的必要條件。病歪歪的人是不太適合領導工作的。正因為如此,許多領導者和政治家都熱衷于體育運動,以此來營造“健康人”形象。

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的適應能力。相較于生理健康,一名領導者的心理健康更為重要。因為領導者的心理狀況不僅關系到官場的風氣,更關系到公共利益。病夫理政,危害極大。人類歷史上,由于心理不健康導致的戰爭、嫉妒、陷害、排斥異己等種種惡行,實在不勝枚舉,對人類公共利益造成的危害不可勝數。

今天,領導場上,人們對于“健康”的理解還非常狹隘。很多領導干部很注重身體保養,隨身的小瓶中備有各種維生素片、人參片或其他保健品,但對于心理健康則相當忽略,心理養護知識匱乏。領導場上許多歪風邪氣乃至許多腐敗案件的發生,很多與心理健康狀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領導者心理健康的最一般的表現,是不權欲熏心、不唯利是圖、不仗勢欺人、不小肚雞腸、不嫉賢妒能。聯合國有關專家斷言,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會像心理沖突那樣,帶給人們持久而深刻的痛苦。資料顯示:當今引起各種疾病的原因中,70%—80%與心理因素有關。這些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及有關皮膚病。

良好的心理衛生、健康積極的心態,是領導生涯成功的保證。每一名領導者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時,都應注重心理衛生知識學習,注重心靈花園的澆灌和養護,注重心理咨詢和心理調適,使自己成為真正的“身心健康”者。

七、“讀書人”形象

全球化時代,公共事務的繁雜、社會生活的變遷、民主法治和社會公平正義的長足推進,對于領導者群體的學養、知識結構在持續提出挑戰。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理想的”國家治理模式是,“哲學家成為王”或“國王成為哲學家”。這一思想的本質,是倡導領導者知識化,倡導公共權力與知識的融合。人類的經驗表明,從政的職業要求領導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

領導者“讀書人”形象的本質,是對“知識理性”的尊崇。培根說過,讀書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多讀一些書對于提升領導力、提高領導績效有好處。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領導人格。馬克思是讀書人,恩格斯是讀書人,列寧是讀書人;、、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是讀書人。馬克思寫《資本論》,閱讀的書籍、文獻、資料有1500多種,寫此書則花了整整40年心血。有人做過統計,在《列寧全集》中,列寧所引用的他看過的書籍,有16000冊之多。曾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今天,建立“學習型社會”,首先得有“學習型”的官員隊伍和領導者群體。一名領導者,“書生氣”不好,“書卷氣”則是需要的。當年曾批評干部隊伍中一些人“不讀書、不看報”,“不知有漢,無論晉魏”,這種情況,今天并未完全改變。領導群體中讀書越來越少,這是一個值得十分警覺的現象。

“書多人賢,酒多人顛”。凡為領導者,應多一些讀書,少一些應酬;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從;多一些沉靜,少一些浮躁?!白x書不僅是一種職業要求,更是一種生命的快樂。真正稱得上有現代素養的領導者,應具備那種“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式的飄逸和“寧靜致遠”的品性。

八、“普通人”形象

領導者應該是先進分子與普通人的二重組合。今天,各國領導人盡管性格、風格迥異,但“平民化”的人格取向卻是普遍的追尋目標。包括政黨領袖、國務活動家、政治家等在內的各種公共權威,都在努力表現自己是充滿親和力的“普通人”。平民化的“普通人”取向,不僅影響著對政壇風格的塑造和領導者的形象特征,也同時影響著對領袖和政治家政治審美和傳播風格的塑造。今天,大量領袖題材的紀實作品,都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到領袖和政治家們“生活化”的內容。公眾所期待的領導者形象,是那種睿智的、外向的、親民的,而不只是充滿威嚴感、神秘感的傳統“魄力型”人物。

需要指出的是,“普通人”絕非表面的做派和淺薄的作秀,而是一種來自心靈的樸實,是真正的平民化??茖W家研究認為,人類在胚胎時有著長長的尾巴,隨著胚胎的生長,人的尾巴才漸漸消失了。這一假說至少告誡我們,人是有“翹尾巴”習性的。正如法國思想家蒙田論述的:“如果我們偶爾花點功夫看看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將觀察別人和了解外界事物的時間用來考察自己,我們就很容易感覺到,人的稟性的方方面面都是有缺陷、有毛病的。”([法]蒙田:《蒙田隨筆全集》上卷,譯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346頁)

1956年9月,劉少奇曾在八大政治報告中說:“一個好黨員、一個好領導者的重要標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狀況,關心人民的痛癢,懂得人民的心;他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同人民同甘苦共患難,能夠接受人民的批評監督,不在人民面前擺任何架子;他有事找群眾商量,群眾有話也愿意同他說?!保ā秳⑸倨孢x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5頁)人常常稍有形色,便可能把握不住自己。但凡明星,很少不耍大牌的;但凡名人,很少不擺派頭的;但凡權力在握者,很少不拿架子的。所以當人們看到一名領導比較平易近人時,會作為優點說“他沒架子”。其實,在這世界上,任何人的“架子”都是一樣的,并不因為“拿架子”而抬高了架子。

真正有內質的、高于“普通人”的領導者,位再高、權再重,除了更加注重自我約束、自我提高外,決不會狂妄自大而超越“普通人”的界線。這就是21世紀新時代領導者群體在“普通人”方面的形象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