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形象創新交流

時間:2022-12-05 09:25:00

導語:農民形象創新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形象創新交流

青年農民是廣闊農村最活躍、最積極和最富于創造力的不可替代力量。他們對于發展農村經濟,穩定農村社會起著關鍵作用。團組織應重視加強對這一群體的教育引導,幫助他們革故鼎新塑造適應新世紀的新形象。

一、教育引導青年農民做改革發展的捍衛者

20年來,農村改革發展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部分青年農民在享受改革發展成果的同時,往往有些認識上的不足。有的因目前的收入狀況不佳,而懷疑改革發展政策的正確性;有的對反腐敗的形勢認識不足,常常因對少數干部的不良行為不滿,擴大到對改革發展整體的不滿;有的貢獻意識不濃,不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而埋怨改革發展。有的因改革發展波及了個人利益而不支持改革發展。以上認識上的偏差導致他們形成了語言盲目、行動盲從、對政治冷漠的不良形象。

要對青年農民加強黨的富民政策的學習教育。通過學教讓他們認識到"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采取的符合國情的偉大戰略,使他們堅定對黨的信任和共產主義的信念。要在青年農民中廣泛開展"雙思"活動。通過改革開放二十年前后的對比,分析根源,理清思路,讓他們認識到發展是硬道理,從而使其堅定對改革發展前景的信心,做改革發展的堅實捍衛者。

二、教育引導青年農民做依法治國的促進者

通過三個五年全民普法活動,青年農民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青年農民利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權利的新人、新事屢見報端。但青年農民把握法律的整體水平還不高。在農村,青年農民輕法、違法事件時有發生。有的對有關法律條文斷章取義、一知半解,公然對抗法律,如違章建房,拒交農業稅費等;有的不能正確處理情與法、德與法的關系,如剝奪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家族內部私設公堂處置不孝子孫等;有的受人利用,群體阻礙執法,如阻礙打拐行動,防礙債務強制執行等;有的逆來順受,不知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對待家庭暴力、企業污染、土地承包權受侵犯等聽之任之。由此可見,對青年農民加強法制教育非常重要。我們一要針對青年農民法律意識上的薄弱環節、高發案率法律、易被忽視法律等,來組織普法培訓活動;二要切實開展對青年農民的維權活動;三要一手抓新法普及,一手抓普法成果鞏固。

三、教育引導青年農民做勤勞致富的開拓者

改革開放為青年農民施展才能、勤勞致富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這一舞臺上不乏意氣奮發、事業得意者,但把不準位置,碌碌無為的也大有人在。他們有的因致富無門而喪失信心;有的因遭受挫折而一蹶不振;有的好高鶩遠,大事做不成,小事做不來;有的安于現狀,缺乏進取意識;有的生性懶惰,無所作為。這些人往往是革命小酒天天醉,麻將桌上占個位,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胸無大志,更無遠大理想。他們不僅影響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進程,還是農村的不穩定因素。這樣的風氣對青年農民群體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農村基層團組織要積極履行服務青年的職能,教育引導農民做勤勞致富的開拓者。要樹立和培養勤勞致富的青年農民典型,剖析典型的成功歷程,宣傳其經驗做法,使廣大青年農民學有榜樣、趕有信心;圍繞組織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和科教興農示范基地的創建,積極營造青年農民勤勞致富的良好氛圍;要深入到這一青年農民弱勢群體,幫助他們分析問題之所在,教育他們勤勞致富開拓進取,積極開展青年農?quot;一助一"幫扶工程,走共同勤勞致富之路。

四、教育引導青年農民做公民道德的實踐者

最近中共中央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毒V要》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定為公民的基本行為規范。當前,青年農民在道德建設上還存在著一些誤區。社會公德方面:如為了自己方便省事,焚燒秸桿,污染大氣或將秸桿扔進河道,影響行洪,污染水質;為一已之利而阻撓公用設施規劃或破壞公用設施;亂堆亂扔雜物、雜草毀壞路道等。職業道德方面:如為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無視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要求;不服從統一的薦口布局影響他人種植;不嚴格執行疫病防治要求,致他人飼養家畜、家禽產生損失等。家庭美德方面:如有的青年農民忤逆不孝,贍養老人意識差;家庭中夫妻間男尊女卑,對待下輩重男輕女;婚姻的價值取向異位等。青年農民的道德建設任重而道遠,團組織要組織青年農民學好《綱要》,讓他們明了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要開展好青年道德標兵的評選活動,并開發利用好"道德標兵"資源;要利用好"鄉村青年文化節"、"文明村鎮"創建、"志愿者活動"等載體宣傳《綱要》;要針對本地公民道德建設方面的實際問題,制定詳盡的措施規劃并付諸實施。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教育引導青年農民做公民道德的實踐者。

五、教育引導青年農民做科學文明的傳播者

青年農民生在新時代,理應走崇尚科學文明之路,但農村歷來是"封建迷信、生活陋習、愚昧落后"的重災區。祖輩的身教言傳,環境氛圍無聲的熏染,世俗輿論的壓力,使得青年農民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很難做到心靜耳不煩。故燒香求神者有之;婚喪喜嫁大操大辦者有之;相信奇談怪論者有之;愚昧庸俗者有之。這些不僅影響農村生產,消耗大量錢財,而且有的還影響青年農民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農村青年農民中,破除封建迷信、革新愚昧陋習,顯得尤為重要?;鶎訄F組織要搞?quot;反對迷信邪教,崇尚科學文明"的經常性宣傳;要圍繞農村改水、改廁、初級衛生保健等中心工作,積極倡導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要通過"鄉村青年文化節"、團日等活動載體,積極傳播科學,倡樹文明新風。

六、教育引導青年農民做與時俱進的創新

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是一部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歷史。誰跟住時代步伐,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誰就將最終贏得成功。青年農民是農村改革和發展的主心骨。青年農民要無愧于時代所賦予的神圣使命,亦需不斷創新,做到與時俱進。青年農民要不斷學習、使用農業生產的新技術;要認真學習市場知識,尤其是WTO相關知識;青年農民應做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生力軍;青年農民要在自己的生產領域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團組織要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做好青年農民創新氛圍的營造工作。一是繼續抓好"三爭三創"主題活動,并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二是積極在廣大農村開展針對青年農民的創造理論的學習;三是搞好"跨世紀青年農民技術培訓"工程,并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四是與農口部門配合,為青年農民提供與時俱進的技術和市場信息服務。

青年農民形象是其內部精神世界的外在反映,是其長期學習、鍛煉的積累。團組織應作為青年農民利益的忠實代表,不斷鉆研,因勢利導,努力提升青年農民的形象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