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發展工作經驗交流

時間:2022-04-08 09:35:00

導語:黨員發展工作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發展工作經驗交流

我縣共有59個黨委,47個黨組,73個黨總支,1556個黨支部,截至20*年底止,共有黨員42572名。近三年來,我縣始終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十六字方針,嚴格遵守發展黨員工作程序,認真落實發展黨員工作責任,全縣共發展黨員2800名,其中20*年發展970名,20*年發展1029名,20*年發展801名,建設了一支素質較高,結構合理,規模適當,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為全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制訂發展規劃,調優隊伍結構。近年來,我縣以調優黨員隊伍結構為重點,結合實際,科學制定工作規劃。一是明確發展黨員的指導性計劃。全縣每年發展新黨員確定為900名左右,同時根據各基層黨組織實際情況,分別下達了黨員發展指導性計劃。二是明確發展黨員的結構比例。在宏觀上注重把握了五個比例:即新發展黨員與每年退休黨員比例基本平衡,隊伍逐漸壯大;與入黨積極分子保持基本固定比例,不盲目培訓;生產一線的比例適當增加,力求向一線傾斜;35歲以下的比例逐年增加;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比例逐年增加。通過努力,近三年新發展的黨員中,青年黨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黨員、生產一線黨員都實現了規劃的目標,保持了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入黨申請人1:2:3的塔式結構。三年來發展的2800名黨員中,農民黨員1101名,占總數的39%;婦女黨員616名,占總數的15%;35歲以下的黨員2*1名,占總數的72%;新發展黨員中高中以上學歷的2125名,占總數的76%。三是明確發展黨員的工作責任。縣委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把發展黨員工作納入黨建工作總體目標,列入對各基層黨組織年度黨建工作的考核內容,堅持并完善責任制,明確各基層黨組織及黨務工作者的責任。對長期不重視發展黨員工作,平時不注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的基層黨組織進行整頓力度,確保發展黨員工作規范有序地進行。

二、加強組織引導,充實后備力量。為了進一步凝聚人心,吸引更多的黨外優秀分子向黨組織靠攏,縣委采取了多種措施進行組織引導。一是加強宣傳教育,讓群眾更加認識黨。注重從農民群眾切身感受出發,開展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經驗進村組入農戶和“雙學雙思”(學黨史、學黨章,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教育活動,增強了黨組織的向心力。二是充分發揮黨員作用,讓群眾更加信任黨。近三年來,在全縣建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1000余個,有效地增強了黨員的模范意識,使黨在群眾中樹立良好形象。同時,做到大事黨員先知,難事黨員先議,實事黨員先行,充分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提高群眾入黨議事的積極性。此外,每年“七一”、年度民主評議都表彰一批優秀黨員,總結他們的先進事跡,組織巡回演講,宣傳了本縣心系基層的倪本利、科技興農的何際軍、獻身教育的胡社生等一批優秀黨員干部,使群眾感受到黨員就是不一樣。三是優化服務,讓群眾更加向往黨。近年來,在全縣廣泛開展了“黨內互助行動”,成立黨員服務中心,開展黨員與群眾“結親幫扶”,面向黨員和群眾開展服務,同時,每年從縣管黨費中列支20—30萬元(占黨費總額的30%)支持貧困村興辦公益事業,幫助貧困黨員解決實際問題,為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創造有利條件,使黨的恩惠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大大增強了黨組織的吸引力。通過以上措施,近年來,我縣每年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優秀青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各級黨組織每年收到入黨申請書總數均在1500份以上。

三、注重教育培養,提高隊伍素質。提高入黨積極分子這支隊伍的素質,是提高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有效手段。工作中,注重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經常性地思想政治教育,安排他們參加黨支部的政治學習,黨支部委員對各自所聯系對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進行幫助和指導,進行跟蹤培養,積極組織他們參加支部活動,使入黨積極分子能夠逐步成熟。更重要的,我們主要是在工作實踐中鍛煉入黨積極分子,力求培養效果。一是通過掛職鍛煉培養。20*年以來,全縣每年從農村、企業挑選80余名年輕、素質較高、有培養潛力的同志,到農村和企業進行交叉掛職培養,讓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任不同的職務,進行實踐鍛煉。在防治非典、防治禽流感、防汛抗旱、調解矛盾糾紛等各項急、難、險、重工作中,還通過自愿報名、組織考察、領導挑選等方式,選派一大批入黨積極分子擔任突擊性工作,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二是通過人才輸出培養。近幾年,縣委采取競爭和激勵機制,從鄉土人才庫中選派近百名農民到市委組織部金甲嶺培訓基地學習果木種植,到河南學習奶牛養殖,到北京農大學習梨棗栽培等技術,既讓農民開了眼界、學到本領,又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三是通過基地教育培養。在譚子山鎮工聯村、松柏煤礦、縣看守所分別建立了入黨積極分子德育教育基地,每年組織幾批入黨積極分子到教育基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幫助積極分子培養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四、做好“結合”文章,確保發展質量。一是堅持發展黨員工作與培養人才工作相結合。把發展黨員的過程作為人才培養過程,在農村扎實開展了“三培養、三提高”活動,一方面注重著力把符合條件的農村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三年來,我縣發展有一技之長的農村黨員670人,占總數的60%以上。另一方面是把農村黨員培養成優秀人才,依托縣、鄉黨校、縣農廣校、產業基地等培訓陣地,使年齡在50歲以下的黨員基本上掌握了一門以上的實用技術,成為某一行業、某一領域的“專家”和能手。二是堅持發展黨員工作與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近年來,在堅持黨員標準前提下,積極慎重地發展“雙帶”(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作用發揮較好的農村各類經濟人才入黨,把做好發展黨員工作與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結合起來。20*年以來新發展的1101名農村黨員中,其中農村專業戶和科技示范戶786名,占總數的71%。三是堅持發展黨員工作與增強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相結合。對一些軟弱渙散的農村黨支部,從改進黨員發展工作入手,培養新生力量,及時把黨性強、懂管理、作風正、群眾公認的黨員充實到村級班子中。近三年來,全縣共有200余名優秀農村黨員進入了村級班子,增強了村級班子的活力。

五、嚴格執行制度,規范發展程序。根據上級精神,結合近幾年我縣試行發展黨員公示制、審查制、責任追究制的有關情況及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經驗,縣委下發了《關于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實行培訓制、票決制、公示制、責任制的意見》,要求各基層黨組織必須按照《意見》精神,規范發展黨員工作程序。同時,近年來,在發展黨員工作中,我縣還探索執行了三種制度。一是預審制度。發展對象填寫《入黨志愿書》之前,上級黨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的規定和有關發展黨員工作的程序要求,對基層黨支部申報的發展對象的綜合材料,即發展對象的培養教育考察過程、政審情況、黨內外群眾意見情況及黨支部的工作程序逐一進行把關。預審后,將發展對象的全套入黨材料報縣委組織部審查。二是預備黨員轉正公開答辯制度。要求預備黨員在支部大會上匯報完自己的預備期間的表現后,必須對黨支部和黨員提出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入黨目的進行答辯,支部大會根據答辯結果討論決定按期轉正或延期轉正。三是發展黨員工作“四訪”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時間對發展黨員工作進行“四訪”,即訪黨支部,檢查各黨支部黨員的發展情況;訪群眾,廣泛征求群眾對新黨員的意見;訪老黨員,為新黨員找不足;訪新黨員,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工作作風教育。通過上述制度的落實和推行,我縣發展黨員已步入一個規范有序的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