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經驗交流

時間:2022-08-12 10:20:00

導語:縣域經濟發展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經濟發展經驗交流

20**年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年。為此,縣委、縣政府確定今年的總體工作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加大投入、發展特色經濟為切入點,突出抓好工業強縣、農業富民、招商引資、城鎮建設、發展服務業、環境立縣六項重點工作,加強“三個文明”建設,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加快發展,維護穩定,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主要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8.5%,達到8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自營出口增長3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招商引資增長2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和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工作中,將采取八項措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繼續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按照培植“三個一批”(一批支柱產業、一批大型企業、一批知名品牌),做大“三個亮點”(高新技術、民營經濟、外經外貿),搞好“四大基地”建設(魯南機械電子制造業基地、建材業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輕工制造業基地)的思路,貫徹“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抓項目,核心抓投入”的方針,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重振我縣工業經濟。一是搞好四大基地建設。以電動車、摩托車、軸承、電子元器件、磁電機、摩擦材料、空心磚機等為主,拉長產業鏈,建設魯南機械電子制造業基地;以石英砂、花崗巖和水泥等為主,建設建材業基地;以蔬菜加工、花生果品加工、畜禽肉類加工為主,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基地;以服飾、玩具、皮革、鞋帽、工藝品等為主,建設輕工制造業基地。力爭培植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6家,納稅過600萬元的企業6家。在區位上,充分發揮交通優勢,在縣城大力發展機械電子業,在迎賓大道兩側大力發展礦產資源加工業,在澳柯瑪大道至火車站道路兩側大力發展蔬菜、肉類加工業,逐步構建“一體兩翼”發展格局。二是集中精力抓好民營經濟發展。繼續實施“中小企業壯大工程”、“書記、鄉鎮長工程”和“111工程”,力爭新發展規模以上民營企業40家,每個鄉鎮培育繳稅過百萬元以上的骨干企業1-2處。三是全面推進質量興縣工程,實施名牌戰略。爭取創省級名牌2-3個,有3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2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2家企業通過ISO/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新建省級技術中心1-2處。四是大力推進改革進程。加快國有資本退出步伐,推進民營化進程,全面完成以華盛中天集團與華日集團重組為主的工業企業改革,大力推進流通企業的改制改造;加強對已改制企業的管理,強力推進沂蒙軸承公司的擴產與境外上市工作。

(二)全方位招商引資,實現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跨越。繼續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一號工程”緊抓不放,全年招商引資任務確保完成11億元,爭取15億元。突出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石英砂等礦產資源、蔬菜深加工、畜產品深加工等項目招商。抓好縣內優勢企業對外招商,以項目招項目,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進一步抓好工業園區建設,為招商引資提供強有力的載體,全年確保投資過億元項目3個,過5000萬元項目4個落戶工業園。全園完成產值2億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抓好對口幫扶工作,在項目、技術、勞務輸出等方面搞好銜接,力爭有更大的突破。

努力擴大出口,毫不放松地抓好利用外資。充分發揮出口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自營出口力爭突破2700萬美元。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年內爭取加工貿易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扎實有效地搞好對外勞務合作。加大自營出口企業培植,年內新增自營出口登記備案企業20家。

(三)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和爭創工作。年內新上10家左右投資過百萬元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爭創市級龍頭企業2家,爭創省級龍頭企業1家。二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扎實開展“畜牧業發展年”活動,推行畜禽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強疫情監測與防治,確保全年新發展100個養殖小區、100個養殖專業村、1000個規模養殖場、10000個規模養殖戶。培植壯大蔬菜產業,推進蔬菜大棚升級改造,力爭3年時間全面完成現有蔬菜大棚的升級改造任務。發展烤煙4萬畝。三是搞好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完善農作物檢測中心和畜禽檢測中心,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10萬畝。四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好寨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斜屋干渠改建工程、湖頭國家級萬畝農業綜合開發工程,立項改造高湖水庫,搞好扶貧開發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繼續抓好農村人畜飲水解困工程。組織搞好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發展豐產林3萬畝,經濟林2萬畝,建設綠色通道110公里,綠化荒山1萬畝。以“十萬農戶致富工程”為依托,進一步加大財政、金融對農業的支持力度。

(四)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完善發展硬環境。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縣城、鄉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功能配套。加快提升老城區,逐步建設新城區。加快城區道路、供電、弱電管網、公建配套設施的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硬環境。突出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重點抓好澳柯瑪大道中段、人民路東段治丑改造,完成拆遷5.6萬m2,還建18.3萬m2;努力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加快電力花苑小區、臥龍花園小區、芙蓉花園小區和錦繡花園小區建設,新增建筑面積15萬m2。堅持建管并重,組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集中執法,加強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確立支柱產業思想,大力發展建筑業,引導建筑企業努力提高建筑資質和施工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深化市政、園林、環衛、供水等市政公用事業單位改革,激發發展活力。結合“文明一條街”和“小康屋”建設,以點帶面,推進舊村改造和遷村并點工作。在交通道路建設方面,加強協調,確保2**國道和澳柯瑪大道東通火車站道路年內竣工通車,開工建設229省道縣城至銅井段;完成泉重路沂南段路基建設;爭取上級支持,改造老油路100公里。爭取立項升級改造高界線。逐步更新客運車輛230臺,基本實現村村通客車。

(五)辦好##文化旅游節,大力發展服務業。以舉辦首屆##文化旅游節為契機,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文化旅游區、##文化旅游開發區、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彩蒙山旅游休閑度假區、輝峨小流域生態休閑旅游區的建設。全面啟動沂蒙紅色旅游線。加大旅游宣傳推廣力度,進一步叫響“諸葛故里、智慧之邦”的旅游品牌。鼓勵和支持多元化投資,大力發展賓館及餐飲娛樂服務業,提高接待服務水平。加快發展金融、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和法律、仲裁、科技服務等中介業。加快發展房地產業,引進外來高層次開發商,適度開發高檔住宅和商用樓,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需求,帶動我縣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與提升。大力發展現代流通,積極鼓勵開拓農村市場。加強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扎實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糧食安全應急機制,保持社會穩定。

下大力氣抓好工商稅源的培育,努力促進財政增收。發揮金融籌資主渠道作用,激活民間投資,支持骨干企業、優勢項目、拳頭產品的發展壯大。進一步廣開思路,在經營土地、經營城市、旅游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嚴格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加大稅收稽查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偷逃騙稅行為,努力營造公平的稅收環境。

(六)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繼續圍繞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這一中心,深化人口與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爭創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加強環保工作,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全面推進生態縣建設。搞好石英砂企業、肉聯加工企業的水污染治理。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管理,全年完成土地開發整理5萬畝,增加耕地1萬畝。進一步搞好土地、礦產經營,完成政府土地收益8000萬元和采礦權價款收益1300萬元的任務。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的管理,堅決制止對石英砂、花崗巖、石灰石、河沙、頁巖等礦產資源的濫采亂挖。對年采選能力10萬噸以下的石英砂企業一律不予審批;對現有規模小、耗能高的加工企業逐步關停,確保礦產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七)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認真做好文化體育衛生工作,深入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進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建立健全疾病防控網絡,完善醫療救治體系。完成縣醫院和山大齊魯醫院合作,推進中醫院改革步伐。加快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切實做好婦幼保健工作,全面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和人民健康水平。優先發展科教事業,深入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加快實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作,繼續推進科技特派員派駐工作,確保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大力實施高水平、高質量“普九”,加快發展幼兒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到20**年,在全市率先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鼓勵社會力量辦學,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加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力度。失業率降低到3%。全年完成各類養老保險金收入1.2億元,新增勞務輸出2萬人。加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五?!惫B、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建設,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深入開展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積極開展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區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全縣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

(八)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繼續實施“依法治縣”戰略,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搞好村民委員會換屆,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搞好社區建設。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和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推進“平安沂南”建設,創新綜治工作機制,構筑以科技為先導的治安防控新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加強人民調解,妥善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市場準入制度,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加大執法和監管工作力度,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各項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