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進程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9-01 11:11:00

導語:農業產業化進程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產業化進程經驗交流材料

幾年來,我們*****縣委、縣政府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主攻點來抓,積極培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優質產品,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強力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拉動了農村經濟乃至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一、在強化基地建設上下功夫,著力培育優勢產業,靠基地推動產業化升級

我們*****縣委、縣政府堅持從調整農業種養結構入手,按照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品牌化的要求,不斷打造比較優勢,夯實產業化經營基礎。一是培育主導產業,實施規模化經營。我們緊緊圍繞市場和龍頭企業原料需求,大力培育了以玉米、大豆、油豆角、肉羊為主的四大優勢產業,初步形成了具有我縣特色的產業精干、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優勢主導產業群體。重點建設了三大基地,即優質糧生產基地,圍繞格林公司30萬噸玉米淀粉項目,發展高淀粉、高賴氨酸玉米70萬畝;圍繞浸油廠大豆浸出油項目,發展高油大豆65萬畝。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重點發展肉羊產業。目前已發展肉羊25萬只,力爭到20**年使肉羊飼養總量達到100萬只。特色農產品基地,重點發展了油豆角、馬鈴薯、葵花、亞麻等特色產業。二是優化基地布局,實施區域化開發。在基地布局上,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圍繞龍頭建基地、依托市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發展名牌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東部鄉鎮重點發展玉米、大豆兩大優質糧食作物,西部鄉鎮重點發展肉羊產業,中部鄉鎮重點發展以油豆角為主的特色產品。在品種布局上,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規劃要求,重點加大了專業村屯建設,全縣已培育各類種養專業戶3800戶、專業村35個、專業鄉4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域塊狀產業開發新格局。三是提升發展質量,實施標準化生產。堅持產、學、研有機結合,把標準化注入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當中,通過抓源頭制定生產標準,抓培訓落實操作規程,抓檢測嚴格市場準入,抓管理嚴禁高毒高殘留及有毒農資使用,實現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規范化,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我們全面加大了設施工程、示范工程、素質工程建設力度,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規范種養模式,提高產業化經營科技含量。

二、在壯大龍頭企業上下功夫,努力延長產業鏈條,靠龍頭拉動產業化升級

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主要載體和依托力量,龍頭企業發展狀況決定了整個農業產業化的推進速度、推進質量和效果。因此,我們千方百計大上龍頭企業,不斷拉長產業鏈條。一是借助外力引進一批。充分利用我縣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通過以資源招客商,以產業引項目,以存量換增量,搶抓機遇,主動跟進,引進機制,注入資本,借助外力引進了一批玉米、馬鈴薯、肉羊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二是啟動內力扶持一批。一方面,對因多種原因停產但產品前景看好以及目前經營狀況較差的加工企業,按照改中搞活、改中搞強、改中搞優的原則,打破行業、所有制、地域界限,通過企業重組并構、兼并等途徑,組建龍頭。重點改造了新威大鵝屠宰有限公司,使企業的加工規模由原來的60萬只增加到100萬只。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和引導城鎮個體經商戶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采取輿論引導、政策扶持、優化服務等措施,聚合本地人才、資金等要素大力發展一批民營企業。三是投資聯合掛靠一批。引導企業主動出擊,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進行投資聯合,甘當他們的生產基地,第一車間,掛靠龍頭。目前,全縣已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8戶,特別是引進和建設了格林公司30萬噸玉米淀粉項目、幸福麻絨有限公司1萬錠亞麻紡紗項目、哈市金牛公司10萬只肉羊加工項目等幾個大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龍頭企業的快速崛起和壯大,進一步拉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業素質。

三、在活化產品流通上下功夫,拓寬產品銷售渠道,靠市場牽動產業化升級

市場是產業化經營的網絡終端,決定著產業化經營的最終效益。因此,要實現農業產業化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積極研究市場動態,拓寬市場領域,增強農產品市場占有份額。一是構建穩定的利益機制,對接市場。引導龍頭企業采取合同、契約、訂單的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規范企業和農戶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好企業和農戶的利益。二是加強市場載體建設,培育市場。初步構建了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專業市場為骨架,集貿市場為支撐的多層次、多類型、多功能的產地批發市場和銷地批發市場,形成了連接產銷、功能完善、內外通達、成龍配套的農產品市場網絡體系。三是創新營銷方式,搶占市場。堅持立足搞活本地市場,積極搶占外埠市場,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營銷企業到外埠建立農產品專銷店、連鎖店、配送中心,有效提高農產品及加工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四是實施品牌戰略,開拓市場。積極打造和培育名牌產品,走品牌開發開拓市場的道路,不斷擴大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外向度。五是發展中介組織,打進市場。本著因勢利導、規范行為、統一管理的要求,大力發展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不斷擴大農村經紀人隊伍,切實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目前,我縣各類農民中介組織已發展到135個,經紀人2000多人,有效活躍了農村經濟。

四、在健全服務體系上下功夫,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靠機制保障產業化升級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扶持力度,不斷創新產業化經營機制,努力為產業化經營創造最佳的發展環境。一是建立了完善的領導責任機制。進一步健全了領導組織,落實了工作職責,形成了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個機制、一個目標的產業化管理格局。二是建立了完善的政策導向機制。按照扶優、扶強、扶壯的原則,不斷加大對產業化經營的政策扶持力度,重點落實了資金投入、土地使用、市場準入及農產品加工、流通和出口等各項優惠政策,切實調動了群眾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積極性。三是建立了完善的資金投入機制。通過群眾籌點、銀行貸點、向上要點、專向請點、社會集點、外部引點、財政投點等辦法,建立了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特別是在不改變資金使用范圍的前提下,將各項資金集中投放、捆綁使用,切實保障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資金需求。四是建立了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把龍頭企業上了多少,基地規模擴大多少,招商引資引進多少,農民收入增加多少,作為評定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依據,實行重獎重罰,從而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產業化經營的積極性,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