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局社區就業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10-20 02:46:00
導語:勞保局社區就業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以來,我局根據“構建平臺、圍繞核心、突出重點、完善服務”的指導思想,以充分就業為目標,以平臺建設為保障,以再就業援助為重點,以開發崗位為核心,以完善服務為手段,大力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有效地拓展了就業空間。活動開展三年來,全區有18個社區實現了充分就業社區。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七個環節”,保證創建工作順利開展
(一)科學制定標準。一是社區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勞動者總體就業達到較高比例,登記失業人員和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90%以上實現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做到有效援助,“零就業家庭”現象基本消除。二是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做到全面落實,就業渠道暢通,自主創業的環境寬松,社區內勞動力資源保證充分開發和作用。三是社區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登記失業人員要開展有實際效果的就業幫扶工作,符合條件的要及時納入“低保”戶并落實“低保”待遇,確保失業人員基本生活有保障。四是創建充分就業的社區要建立健全綜合目標和責任體系,實施動態管理。
(二)加強組織領導。在區就業聯席會議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在選好的試點社區成立“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小組,由社區主任任組長,社區勞動保障協助員任副組長,社區其他工作人員為成員的工作機構,確保這次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和消除“零就業家庭”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做好宣傳動員。各試點社區結合各社區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宣傳政策措施,確保宣傳工作落實到位,寶善街社區制作了《就業聯系卡》,卡片上公開了求職熱線,公開就業服務承諾,卡片雖小,但它溫暖著每一位求職者的心。光明街社區、鐵道東社區制作的《致社區居民的一封公開信》,建國北路社區制作了《倡議書》,陵園路社區、工人村北社區、建國路社區的《再就業援助活動宣傳單》也都以逐門逐戶發放到居民手中,同時把新一輪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宣傳到戶,在社區內張貼宣傳標語,懸掛條幅,建立了再就業政策宣傳欄,定期召開下崗失業人員座談會,就業再就業政策培訓會等方式,把開展充分就業社區的活動宣傳到位,把國家的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宣傳到位,落實到位。
(四)深入組織實施。一是結合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摸清轄區登記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底數及就業困難對象底數,未實現就業人員分技能、特長、就業意愿進行詳細分類,并及時提供崗位信息,提高成功率,并做到工作月月有計劃,月月有總結,月月有落實,每月定期向街道辦事處和我局《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進度表》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重點幫扶對象情況表》,制定每月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重點,確立重點幫扶對象,以社區書記、主任到社區協助員人人都有幫扶任務。二是由我局統一制作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城鎮勞動力就業狀況一覽圖》,將社區就業再就業完成情況圖表上墻,對每階段再就業幫扶對象,分別以紅、藍、綠顏色箭頭來標識急需就業、有就業愿望和實現再就業人員,調動各方面力量都來關心就業再就業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圍。
(五)提高就業服務。首先公開了社區的求職熱線,并向轄區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人員公開承諾,只要身體健康,有就業意愿,工作不挑不撿,保證48小時內上崗,同時每個試點社區每月定期開展就業再就業招聘洽談會,為了使招聘會達到較好的效果,給求職者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建立起市—區—辦事處—社區四極就業信息資源共享,并根據崗位信息按行業種類進行分類,方便求職者查閱。為了讓更多的求職者參加招聘會,各社區還利用節假日時間召開現場招聘會。全年通過社區共開展就業再就業招聘洽談會21場,現場咨詢的人數達6000多人,達成就業意向的500多人,走向再就業崗位的200多人。社區勞動保障協助員還通過電話和入戶為求職者提供就業崗位,通過宣傳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使轄區內更多的勞動者享受了國家扶持政策,轉變了一部分人員的就業觀念,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就業積極性。
(六)保證辦公經費。由于目前各項職能都逐步延伸到社區,但社區的辦公經費卻非常有限,為了確保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局每年給一個社區撥付500元辦公經費,同時,針對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單獨一個社區又撥付4000元辦公經費,用于基本辦公用品耗材和電話費,提高了就業服務效率,提升了就業服務質量。
(七)嚴格考核機制。為了有效扎實推進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我們建立了嚴格的考核機制,社區除定期向街道辦事處領導和我局匯報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工作外,每月定期走訪試點社區,現場指導工作,協調處理各項事宜。在年終考核過程中,采取聽、查、驗、訪和綜合評價的辦法對社區進行考核。聽,即聽取創建活動的全面匯報;查,即查閱相關資料,如基礎臺賬、數據庫,工作記錄及培訓登記,推薦就業和落實政策有關手續;驗,即實地查驗,一站式服務,信息聯網,政策宣傳形式及安置基地,社區服務網點和駐社區單位安置情況:訪,即采取入戶或打電話抽查的辦法,從就業登記臺賬或就業數據庫中隨機抽取部分下崗失業人員,了解其就業狀況和政策落實情況,反映社區就業的真實性,最后綜合評價,采取逐項打分的辦法評價社區的創建工作,實事求是地進行評估打分。
二、堅持“四個渠道”,開發社區崗位
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核心是多渠道挖掘社區就業崗位,有針對性幫助就業困難群體在社區內實現穩定性就業,消除零就業家庭,從而推動爭創充分社區活動的深入開展。
(一)深入挖掘社區潛力,創辦再就業基地。花園街勞動保障事務站針對轄區下崗失業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技術單一,在拓寬靈活就業渠道上做文章。年初,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首先在建設里社區開展了手工編織項目,隨后在辦事處八個社區進行了推廣,先后創辦了再就業培訓基地,展品室,共培訓400余人,由于這個項目具有免費培訓、免費擔保、提供原料、分散加工、集中銷售的特點,對于加工者沒有任何風險,且能獲得較高收益,極大的調動了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目前已有160余人通過此形式實現了再就業,其中下崗失業人員123名,殘疾人20多人,產品種類涉及20余個品種,1800多件,與市區及周邊十幾家旅游景點建立了供銷關系。社區居民說小鉤針為我們找到了就業路,為我們鉤出再就業一片藍天。工北社區的蛋雕,成為社區特色經濟,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開拓了又一條新路子;鐵東社區創建刺繡坊工作室,增加了就業崗位,搞活了社區經濟,促進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工東社區創辦了“葫蘆藝工作室”,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共8名,現工作室重點生產出十二生肖,名人畫像,奧運會吉祥物,產品運銷北京,四川等地。這些典型事例不僅幫助了一批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就業,而且也給社區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是一個共贏的發展模式,提升了社區的就業服務質量。
(二)與駐街單位建立協作互信關系,開發后勤保障服務崗位,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勝利路街道辦事處轄區二五一醫院是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許多外地患者慕名前來就醫,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逐漸趨于老齡化,需要陪床看護病人的家庭越來越多。為此我們積極與二五一醫院護理部聯系,雙方達成共識,由社區提供下崗失業人員,由二五一醫院護理部專業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培訓合格后,分組到二五一醫院,從事陪護工作。雙方建立了長期的互信互助關系,成立了“天使陪護中心”,為就業難的大齡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再就業的機會,目前,已為醫院輸送合格陪護人員共計300多人次,天使陪護開展近兩年來,未發生一次陪護事故,如今天使陪護工作已經擴展到周邊的第一附屬醫療,第三附屬醫院,眾多的陪護人員用愛心、誠心、耐心和勇氣填補了下崗失業人員搞陪護工作的空白。20*年7月份“天使陪護中心”榮獲國家民政廳頒發的“和諧社區建設自主創新獎”,作為社區建設的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同時,各勞動保障事務站積極發揮社區勞動保障平臺作用,與轄區單位簽訂《再就業援助協議書》,一旦空崗,優先安置本轄區的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就業困難對象,極大的解決了就業困難對象就業難的問題。
(三)建立再就業援助制度,對大齡就業困難對象實施就業援助。一是開展三個“一幫一”幫扶活動,即橋東區正科級以上干部以“一幫一”結對的方式幫助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我局領導班子成員和各科室負責人以“一幫一”結對的方式幫助結對對象實現再就業;社區勞動保障協助員以“一幫一”結對的方式幫助結對方式幫助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二是充分發揮社區“4050”人員職業指導室作用,全面體現“一幫一”、“面對面”的作用。對有就業意愿的下崗失業人員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政策咨詢等服務,同時做好轉變擇業觀念工作,對有創業項目但無資金人員幫助其申領小額擔保貸款,幫助其實現就業。
(四)由區政府出資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針對小街小巷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狀況,區政府在全區建立了“一把掃帚掃到底”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我們及時發動下崗職工儲備庫,輸送清掃人員152人;結合我市“增綠添彩”工程,開發就業崗位,安置92名4050人員再就業;開發了社區公益性崗位169個,為社區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過在全區范圍內深入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活動,我們已然在全區掀起了一個宣傳就業再就業政策、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全社會都來關注就業再就業工作的一個良好氛圍。
- 上一篇:物業管理中服務的研究論文
- 下一篇:高校物業管理人才培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