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方式表達演講觀點
時間:2022-08-19 03:17:00
導語:用不同方式表達演講觀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似乎再也沒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實際情形遠非如此,有時關于某一問題已形成結論并被人們當做“定論”廣為接受。只要我再往前走一步,就會發現“風景那邊更好”如索尼公司的創始人井深大曾于1971年出版過一本極為暢銷的書《始于幼兒園為時過晚》當時人們普遍認定的大學教育的基礎在中學,中學教育的基礎在小學,而井深大則把問題再深入挖掘一層,認為還要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最后的結論是不!幼兒園也已經太遲。從大腦生理學的角度來看,生下來的嬰兒具有100億以上的腦細胞,同沒有“接線”計算機一樣,這樣的頭腦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否給予刺激,將決定“接線”即組成頭腦的形狀的好壞,所謂“接線”四歲時要完成60%,八九歲時要完成95%,十七歲時要全部完成,所以,幼兒時,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這雖然不是一個演講實例,但從思維的角度來說,對演講的創新思維無疑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喜新厭舊”聽眾的普遍心理,觀點是演講的靈魂。因而追求觀點表述的創新是演講者的重要任務。創新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熟練地掌握一些創新思維的方法,就能在演講實踐中提出新穎而富有吸引力的觀點,從而使我演講更為聽眾所喜聞樂見。以下五種方法可供參考:
1.老話新說
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同一個正確的觀點。其中有些說法是聽眾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講者一味地外甥打燈籠--照舊,照本宣科,老話連篇,就會使聽眾興味索然。市場經濟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同一種商品,換上新的包裝之后,就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并能激起顧客更強的購買欲望。同樣,演講中,把老觀點巧妙地“包裝”一下,也是觀點出新的常用方法。如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曾在演講中說:聯想集團培養人的第一個方法叫做“縫鞋墊”與“做西服”什么意思呢?就是培養一個戰略型人才和培養一個優秀的裁縫有相同的道理,不能一開始就給他一塊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應該讓他從縫鞋墊做起,鞋墊做好了再做短褲,然后再做一般的褲子、襯衣,最后,才是做西服。
不能操之過急,培養人才不能拔苗助長。要一步一個臺階爬上去,這個并不新鮮的觀點人人都懂。演講者在這里把培養人才和培養裁縫類比,把培養人才的過程描繪為從縫鞋墊到做西服,用一個通俗而新穎的比喻給老觀點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內容是舊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謂殊途同歸,新意盎然。
2.借老說新
如民謠、俗語、諺語等等,生活中有許多流傳甚廣的話。但它為人們所理解的內涵是相對固定的如果演講者能巧妙地借用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裝”賦予它新的內涵,就能為我演講中進行觀點創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寶貴資源,而對于聽眾來說,則會使他感到似曾相識但又側重不同,只要演講者能自圓其說且言之有理,就能在聽眾的認識上達成一種新的和諧。如筆者曾在演講中說:對待事業,要有心栽花,花不開,也要栽;對待名利,要無心插柳,柳成蔭,也無心。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俗話的形式和內涵廣為人知,筆者借用它稍作改裝,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得到聽眾的熱情肯定。
3.破舊立新
演講中的破舊立新,顧名思義。就是否定、破除舊的觀點之后,提出與舊觀點相反或相對的新觀點,雖然破舊立新的難度和風險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氣,有實事求是科學態度,就能收到出語驚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如一位演講者在不愿做睡獅》演講中說:有人曾預言,中國是一頭睡獅,就這樣我被人家當了一百年睡獅,也把自己當睡獅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獅子是百獸之王,但一頭酣睡的獅子能稱得上是百獸之王嗎?一只睡而不醒的獅子,一個名義上的百獸之王,并不值得我為之驕傲。如果我為這樣一個預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說我祖上也曾闊過”一樣,真是脆弱而又可憐。不要偉大的預言,只要強大的實力,不要做睡獅,只要我覺醒著、前進著,就比做睡著的什么都強。人家的預言曾是驕傲的資本,但仔細分析起來,為一個過去的預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實際又有何益處呢?所以演講者鮮明地提出“不愿做睡獅”觀點,猶如當頭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奮發。
但由于我認識上的局限性或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規律性的影響,由此及彼事物是辯證的問題總有多面性。表達某一觀點時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講其一,不講其二。當然,堅持和強調“這一方面”應該的因為它也是正確的公認的觀點,但如果我顧此而失“彼”就會妨礙認識的深入和工作的改進,因為隨著事物的發展,堅持和強調“另一方面”意義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講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認現有觀點的前提下,敏銳地發現問題的另一方面”并適當加以強調,就能達到演講觀點深、新并舉的目的如深圳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在演講中曾提出一個重要的新觀點“要提倡思想上的艱苦奮斗”說:生活上工作上的艱苦奮斗,比較容易引起人們關注,而思想上的艱苦奮斗,看不見,摸不著,難以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正因為如此,有些人就越來越淡化了思想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其突出表現就是身勤腦懶,整天東跑西顛,顯得忙忙碌碌,可一旦遇到費及腦筋的事,卻不肯或不善于下一番功夫去深入思索,因而這些人跑得再勤,也跑不出多大所以然來…唐代韓愈有句名言“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句話是很有哲理的所以我要提倡思想上的艱苦奮斗,本質的要求就是要在思想上吃得起苦,深入進行理論思維。以往我對艱苦奮斗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能吃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的層次上,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提倡這一點無疑是應該的但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的高科技企業的競爭當中,光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艱苦奮斗是不夠的還應該突出強調思想上的艱苦奮斗,演講者提出的這一新觀點,對市場競爭中的高科技企業來說,其深意和新意是不言而喻的
5.由淺入深(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