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先進鄉主要作法經驗參考
時間:2022-08-29 09:19:00
導語:農業先進鄉主要作法經驗參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大了對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針對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的狀況。切實改善了全鄉農業和農民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全鄉實施“一興二通”工程。一是興水利。積極爭取國家支農項目,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相繼實施了3個土地整理項目,開發面積達3萬余畝。積極推行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改革,鼓勵農民個人或企業自投自建水利設施項目,進一步完善農田基本設施,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二是通道路。緊緊抓住“村村通”建設的政策機遇,累計投資5980余萬元,硬化村道191余公里,全鄉形成一個物流通暢、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加快了農產品流通。三是通沼氣。大力推進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成沼氣池7000多座,全鄉沼氣入戶率達70%特別是養殖戶(場)推廣沼氣建設,實現了糞便無害化處理,發展生態環保綠色養殖,達到家居溫暖清潔化、家庭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促進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素有“糧倉”之美譽。全鄉現有人口5.1萬,市是一個平原農業大鄉。轄33個行政村,8.5萬畝耕地。近年來,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穩糧、優牧、興菌”發展思路,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確保糧食穩定增長的基礎上,通過重點發展食用菌、生豬、蛋雞等特色產業,健全農業支持服務體系,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走出了一條依靠發展特色農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發展路子。
全鄉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年。完成2.46億,進入全省百強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827元,經濟發展速度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農業總產值實現13.4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4億元;蔬菜產值6.3億元;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達到6.6萬噸,畝均542公斤;食用菌大棚10000座;生豬出欄20萬頭;蛋雞存欄170萬只,年產2000萬公斤鮮蛋。先后被確定為省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省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省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省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等。
確保糧食穩定增長是前提
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始終把糧食生產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提高井、渠、林、路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糧食品種,改善糧食品質,提高糧食單產,確保了糧食穩定增長。全面實施了糧食優質工程”采取推廣良種、良法配套、科學管理、高產開發等一系列措施,重點抓好糧食高產開發。完成了小麥畝產500公斤以上集中連片的高產田7.5萬畝。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和訂單農業,通過“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建成趙流河、憲錄村郵政萬畝高產示范方,打造了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實現產業化經營是關鍵
增產不增效”難題,為有效解決農業“增產不增收。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資金扶持、技術指導等措施,引導和鼓勵農民發展規模特色農業。
全鄉食用菌大棚10000多座,一是大力發展以食用菌為重點的特色種植業。目前。年產鮮菇1億多公斤,產值超億元,人均增收1560元,成為全省最大的平菇種植基地。食用菌種植規模的擴大,帶動了加工、貯運、銷售等多個產業的發展,全鄉每年從事相關產業的人員最高達15000余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催生了一批農民經紀人、農民專業協會、合作社和龍頭加工企業的發展,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提高。目前,全鄉專業經紀人超過1000人,組建各類經紀人協會7家,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發展到5家。基本形成了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產業化格局,有效提高了特色產業的社會化和組織化程度,確保了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
飼養專業村6個,二是大力發展以肉豬、蛋雞為重點的畜牧飼養業。建立飼養小區7個。規模飼養場(豬、雞、牛)16個,全省重點肉豬、蛋雞生產基地,上海、武漢、天津等地生豬主要供應基地。生賓牧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金雞牌”綠殼蛋,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無公害認證;陽光奶牛小區成為伊利集團奶源供應基地,實現肉、蛋、奶的均衡發展。
必須用工業化推動農業的發展。食用菌發展上緊盯當前世界最先進的生產技術。目前,三是大力發展以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重點的農業工業化之路。發展現代農業。上市公司廣東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10億元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項目落戶冀屯,3月份開工興建。同時,積極籌措資金,創建現代化高效種植園區。正在實施的投資1000萬元的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園區,占地100畝,規劃建設標準化菇房100棟,總栽培面積6萬平方米。采用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隧道滅菌技術,全省率先實現培、養、料制作全程機械化,全面提升食用菌生產發展水平。市榮泰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產品出口到中東和歐盟。總投資4.5億元、種豬存欄達20萬頭的萬鑫畜牧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已投資4500萬元建成花園式雙列豬舍50棟。
完善農業服務體系是根本
幫助農民解決融資難”一方面,一是解決好特色農業產前服務問題。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本級財政的投入力度,鄉財政每年對農業的投入不少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收入的40%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引導性投入,積極利用市政府貼息扶持特色農業的政策,加大了特色農業貸款資金的扶持力度。全鄉共使用財政貼息資金200多萬元,累計發放貸款2800多萬元,為每座新建食用菌大棚發放貸款3000元。今年,市政府拿出1000萬元資金無償支持農戶進入示范園區發展食用菌種植,及時解決了農戶啟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幫助農民解決好技術服務。多年來,二是解決好特色農業產中服務問題。建立了政府主導,協會、合作社、龍頭企業為補充的科技培訓體系。鄉政府每年都要聘請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和各地區種植大戶、技術能手到鄉講課。聘請2名省市有關專家作為鄉高效農業發展顧問,聘請5名技術員,專門指導全鄉食用菌生產技術,積極爭取“新型農民培訓”12個村,創辦農民閱覽室和科技書屋16個,每年舉辦培訓班20多期。
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市場銷售。建立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服務體系,三是解決好特色農業產后服務問題。充分發揮經紀人、專業協會、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在農業生產中的社會組織作用。通過組建銷售網絡,加快農產品流通步伐,使農產品迅速銷往全國各地。創辦了5家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使農產品就地轉化升值,拉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實現產供銷一體化。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保證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