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協調經驗參考文本
時間:2022-08-29 09:50:00
導語:三化協調經驗參考文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里為65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村辦企業為職工辦理養老保險。為65歲以上老黨員發放黨齡補貼,為80歲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村里建有圖書室和老人活動室,村民可隨時去讀書、學習、休息、娛樂。村里建有大小休閑健身場地和燈光籃球場,方便村民活動健身…梁修昌說:工作的目的就是讓村民生活得更好,能有今天,和全體村民擁有的精神分不開的一是艱苦奮斗的精神,二是實事求是精神,三是舍棄個人利益的精神,四是不怕暫時擔政治風險的精神。
鮮花盛開的街道,一排排整齊的別墅型新社區。男女老幼和諧溫馨、怡然自得,處處呈現出一派和諧富裕文明又充滿生機的景象。近年來,三化”協調發展中,縣村走在全市前列,年以來連續五年納稅超千萬元。不少居民搬進了新居,初步走上了文明富裕之路。
超前思維建設新農村
當時為了祖祖輩輩不再爭宅基地,新農村建設我推動比較早。改善大家的居住條件,生活相對比較富裕的村,2005年經過村兩委、村民代表會、群眾大會多次討論醞釀,計劃用八年到十年的時間讓全村都住上別墅式新居。如今1000多套新居我已完工80%以上,2013年能提前實現我夢想。指著一批基本完工的別墅新村,村黨支部書記梁修昌說。
建一批,拆一批。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的新村目前已初具規模。年進行新村建設施工時,除71戶別墅外,還蓋了48戶的六層單元樓,每戶127.4平米。這是為了讓每一戶村民,尤其是因病致貧、因子女上大學負擔較重的困難戶,都有新房住,屬于免費給弱勢群眾的當年還修了環村路。年蓋了75戶別墅;年蓋了98棟別墅;年,村又有101棟別墅、一棟40戶的六層單元樓開始施工…
為了新村建設,據了解。村需要拿出近兩個億補貼。新村始建之初,村集體給每戶補貼5萬元,拆舊房平均每平方米補助100元,平均每戶共補貼7萬元~8萬元。年251平方米的造價共13萬元,村民自己拿出6萬元左右就可以了310平方米16萬元,再加2萬元的土地補償費共18萬元,村民拿出11萬元就可以了年物價暴漲,村委會為了公平,采取了雙補。自年以后,村民按照251平方米8.7萬元,310平方米11.525萬元加土地補償費2萬元共13.525萬元的價格不再變動,漲價部分由村委會承擔,直到全部蓋完。加上水、電、暖、天然氣、電話、有線電視和寬帶網等各種基礎設施的投入,村集體為每戶補貼近20萬元,1000戶就是兩個億,強大的集體經濟極大地減輕了村民們負擔。
村新居已經完成80%以上。思考的別墅蓋好以后,目前。怎么辦?要把勁用在培養新型農民上,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新農村要有新農民,要有新文化,新理念。梁修昌說。近年來,村在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保持家庭幸福健康,提高文明程度,尊老敬老上下足了工夫。村先后獲得了全國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國敬老模范村”全國美德在農家活動示范點”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發展高效農業,勢在必行。談起村里這些年的發展道路,梁修昌說。
就提出在抓好村辦集體企業的基礎上,年。從強化農業基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入手,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各地參觀學習,深入調研,咨詢專家,廣泛論證。年月,考察論證和廣泛征求干部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建立高效農業園區的發展規劃,決定占地1500畝、投資1500萬元,種植黃金梨等名優水果、逐步形成生產旅游為一體的高效農業觀光園區。年觀光園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還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級旅游景區”
觀光園還被國家農業部定為高效農業園區,近日。第一期投資近千萬元,返租村民1500多畝地,種植700畝優質黃金梨,500多畝各種精品果樹和高檔花卉益。探索中他逐步形成建立了村民入股、公司管理的經營體制。農業的現代化建設,為村民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帶來更多收入,村民從園區每畝地純收入達1000多元,高于種糧收入兩倍。如今,一畝地收入達1元。高效農業園有專業隊伍實行企業化管理,按規范化,標準化生產,再加上一些游樂休閑和綠色餐飲項目的建設,已成為備受歡迎的休閑、旅游、觀光、就餐的好地方。
90%農民離土不離鄉,如今在原來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已經轉變。實現了身份的轉換,土地集中轉到種田能手里,發揮了規模效益,農業勞動效率提高了五到十倍。
看準高端實現工業化
關鍵在于有強大的集體經濟的支撐。1988年村一舉上了兩個大項目—玻璃卡紙廠和豫北造紙廠,今天的富裕、文明、和諧、幸福。分別投資120萬元和650萬元,這是村工業上的一個大跨越。經多年拼搏,目前已擁有10多個企業,總資產7.8億元,形成了以造紙為主,精密銅板帶加工,醫藥中間體、化工、橡膠多行業兼有的小有規模的集團公司。
年到年先后投入1.5億元巨資,為了綠水青山。建設污水處理工程和堿回收工程,不僅使豫北紙廠的排放完全達標,而且將2/3以上的中水回用,真正實現節能降耗,消除污染。從2002年起總投入4000萬元建設供熱中心,實行差壓發電,熱電聯產,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中心啟用后拆掉了原來各企業的18臺小鍋爐,減少了煤耗,降低了廢氣排放,還提高了供氣質量。為響應國家的環保政策,年果斷關閉了年效益近千萬元的七龍紙廠麥草制漿生產線,改產再生紙,同時投資480萬元建起污水處理廠,實現達標排放。
從德國引進的生產線像一條條噴金吐玉的長龍,集團銅板帶廠高大寬敞的標準化廠房內。平穩有序地運轉著。高溫的電熔爐內滿是沸騰的銅水,經過冷熱連軋,鑄煉成長達7000米厚厚的銅板帶,再經過連鑄連軋,厚度僅為0.01毫米的高導無氧超薄銅片成品便展現在眾人面前。傳統金屬鑄軋生產固有的火花四濺、煙霧騰騰、機器轟鳴,這里蹤跡全無,取而代之的干凈整潔,無噪音,無污染。年,投資1.5億元的精密銅板帶有限公司順利通過省發改委驗收,標志村開始涉足高科技、無污染的新行業,為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基礎。該產品是目前銅材加工材料的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品種,以其良好的加工、無氧、高導電性、超薄、導熱性能等,廣泛應用于電子芯片、電力、電氣電子、儀器儀表、日用五金、機械制造、計算機和信息通信、軍工等各個領域。進去一個億,出來五個億。人對它評價,企業去年產值達八個億左右。目前規模在轉型,五年以后達到15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