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山區農民增收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08 05:10:00

導語:加快山區農民增收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山區農民增收經驗交流材料

在農村、農業、農民問題中,農民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農民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對于山區村,如何促進農民增收,應突出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1、抓政策落實,推動農民增收

為了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中央每年都下發了促進農村穩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1號文件”,省、市、縣也相繼出臺了惠農支農強農政策。但在走訪中我們發現,一半以上的農戶對各項優惠政策不是十分了解,相應的政策推廣力度不夠,沒有做到家喻戶曉,沒有落實到田間地頭。而且一些有利于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的財政金融政策,農民知曉率也不高。所以要在政策落實上下功夫,減少農民因不懂政策、不了解政策所付出的不必要的經濟成本和代價。

2、抓結構調整,帶動農民增收

以農業結構調整為著力點,著力培育主導產業、發展特色產業,以產業支撐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立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以鄉級規劃為指導,制定適合村情的農業詳細規劃,確立主導產業,搞好布局,分步實施。大力發展一定規模的蔬菜,是促使農民在短期內實現增收的門路。沿公路一帶的農戶可以發展一些有市場、效益好的蔬菜作物,逐步擴大規模,實施整村推進。

3、抓科技培訓,促進農民增收

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突出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種養殖大戶的培訓。尤其是要加強農業技術部門在產前、產中、產后的信息服務,在我們走訪調查的20戶農戶中,有19戶基本上是沿續上年所種植的玉米、水稻和油菜等品種,對新品種、新技術的認識比較慢。農技部門應加強產前指導,采用上技術輔導課,印發技術資料和實地指導等方式,因地制宜地推廣推廣良種和先進栽培技術,使科技的創新作用成為農民新的增收點。

4、抓勞務經濟,加快農民增收

農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鼓勵農民走出去,開展勞務輸出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政府要健全覆蓋面逛的勞務輸出網絡,以勞動部門為依托,加強信息服務,為用人單位和外出務工人員牽線搭橋,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勞務輸出。同時還要通過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和“陽光工程”的實施,廣泛開展以職業技能為重點的多途徑培訓,著力提高其勞動技能和整體素質,使就業方向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轉移。另外還要努力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優惠條件,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帶資金、帶技術、帶信息,回鄉創業。

5、抓規范管理,保障農民增收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中劣質農資坑農事件時有發生,影響了農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長。要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管理,從嚴查處打擊“假、冒、偽、劣”農資坑農事,規范農資市場,使農民在市場上買到放心農資。針對農村賭碼、封建迷信、鄰里糾紛等不文明現象日益突出的問題,要將引導與禁止相結合,多形式宣傳,用先進的文化占領農村陣地。同時,對農村賭碼、打牌等現象進行專項治理,進一步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