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普法教育經驗交流
時間:2022-07-04 04:07:00
導語:檢察院普法教育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大力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從培養他們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不僅是加強對青少年的保護、遏制嚴峻的青少年犯罪發展態勢的現實需要,也是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基礎性工程,更是實現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百年大計。實踐證明,青少年接受能力強、可塑性強,普法的效果明顯,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有效途徑。所以,檢察院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做好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一.我區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情況
(一)宣傳形式多樣化。充分發揮學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絕大部分學校把法律知識教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在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中,學校采取了法制講座、法律知識競賽、參觀法律圖片展覽、編排法律黑板報等形式,激發青少年學生的學法熱情。同時,檢察院還利用寒暑假、法制宣傳日開展了以“帶法回家、送法進社區”為主題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加大了青少年法制宣傳的力度,擴大學法主題的范圍。
(二)抓預防,重長效。在深入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過程中,市南區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其中,市南區檢察院籌劃“陽光檢察---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大型廉政文化巡回演出,活動開展以來先后演出20場,5000余人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同時,為體現對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護,進一步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市南區檢察院成立專門課題組,研究制定了《刑事案件標準化、快速、和解辦案辦法》、《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工作辦法》,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訊問方式、程序、權益保障、親情感化、教育挽救、寬緩處理等方面做了明確翔實的規定,建立起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教育、改造、挽救的長效機制。
(三)抓協作,發揮綜合效應。青少年工作涉及部門多,范圍廣,更需要各職能部門的積極協作。市南區檢察院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建立臨時人志愿援助機制。針對很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屬異地作案,在市南區無業無住所,少數甚至連身份地址都不詳,辦案檢察官很難通知其法定人到場的問題,該院創新建立志愿者援助機制。據此機制,在無法定人、因客觀原因法定人在規定的時間無法到場或法定人放棄到場權利情況下,經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同意,該院主動給予相應援助,由辦案檢察官通知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志愿者訊問時到場,充當臨時人。志愿者由律師、犯罪嫌疑人的近親屬、心理輔導專家和翻譯人員組成。為保證機制正常運轉,該院與漢通律師事務所簽署“青少年法律服務聯建書”,聯合成立“青少年法律服務站”,必要時由漢通律師事務所律師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援助;與轄區內的街道辦事處等單位聯合成立“青少年心理咨詢服務站”、“青少年社會維權工作站”,聯合各界力量搭建青少年犯罪綜合治理平臺。截止目前,已成功辦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案件16件18人,使受援助的未成年嫌疑人深刻體會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經驗做法被市委政法委推廣。
二.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一)學校法制教育有誤區,重知識傳授,重視學校升學率,忽視青少年健康全面發展,輕法制教育的現象在中小學校普遍存在。
(二)學校法制教育缺少課時、教材保障,老師在教授法律知識時沒有適合學生特點的專業法制教材,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缺乏實踐性。
(三)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和明辯是非的能力,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加之我們的普法宣傳工作也有不到位的問題,我區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
三.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事業,直接關系到國民素質的高低,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敗,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職能部門必須切實履行職責,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在推行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中,作為刑事控訴部門的檢察院更應該利用好檢察資源,拓展職能工作,開展好青少年普法宣傳工作。
(一)把握青少年特點,針對性地做好青少年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在校青少年學生是青少年的主體,針對在校小學生檢察院可以結合自身法律資源,搜集選編真實案例編寫簡單易懂的學生讀本。針對在校中學生,檢察院可以開展普法講座進課堂活動,加強對《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斷提高青少年學生明辨是非、依法自我保護、抵御社會不良影響的能力以及預防違法犯罪的意識。針對進城務工青年、社會閑散青少年,要結合進城務工青年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服務等重點行業,通過編寫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教材,發放宣傳冊,開展公益性法制培訓與咨詢等方式,幫助進城務工青年提高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預防他們因為務工中的小矛盾產生違法犯罪行為。
(二)進一步豐富青少年普法宣傳教育的載體和形式。檢察院可以在中小學校開展模擬法庭活動,組織青少年學生在活動中擔任法官、檢察官、律師、原告、被告、犯罪嫌疑人等角色,使中小學生親自體驗各種法律角色轉變帶來的不同感受,從而增強學法、懂法、守法的自覺性。
(三)舉辦法制夏令營,讓未成年人近距離感受刑法前置教育。檢察院可以開展“走進刑法”青少年暑期法制夏令營活動。通過走進公檢法,參觀檢察院陽光檢察大廳,與檢察官座談,旁聽庭審,舉辦專家講座,接受直觀、形象的“現身說法”教育等方式,讓學生們加深對刑法的認知和理解,讓他們最直觀地了解和感受司法機關的工作程序和法律的嚴肅性。
(四)加強檢校共建。檢察院攜手轄區的學校,開啟檢校共建之路,使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刑法前置教育工作走上理論化、體系化、常態化和深入化之路。
(五)積極開展“社區共建”活動。檢察院干警走進社區,采取暑期“家長學校”等方式,為家長宣講《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等基礎知識;與社區干部一起,加強對居民管教未成年子女的指導工作;在網吧、溜冰場等未成年人聚集地設置警示欄。
總之,加強青少年普法教育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我們檢察院要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青少年自尊、自立、自強意識,增強青少年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使他們順利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上一篇:炎黃文化敘述藝術典范
- 下一篇:青年員工教育工作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