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領導干部會議上的發言

時間:2022-02-16 10:27:00

導語:在全省領導干部會議上的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全省領導干部會議上的發言

在全省領導干部會議上發言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把**市學習貫徹中央六中全會和省八屆十三次全委會議精神及當前所抓的幾項重點工作匯報如下。

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努力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切認識到,這些年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一系列工作思路、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確的,特別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等重大問題上,正確把握,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保持了全省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好勢頭。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山東實際。堅持這些行之有效的思路,就一定能夠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工作中,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真正從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們認為,中央實施的宏觀調控政策,是從投資過快容易導致經濟過熱,以至于導致經濟危機的經濟發展規律上來把握的,是從全國發展大局來把握的,是從資源、能源和環境的支撐能力上來把握的。中央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必須從思想、政治、行動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實踐,力求收到更好的工作成效。

我們認為,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不能停留在口頭上保持一致,而是必須從各地的實際出發,努力做好中央政策與本地實際結合的文章。從我市情況來看,正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就像是剛剛燒開的一壺水,既沒有達到過熱,更沒有水沸出來,整體上不存在過熱的問題。但是,在某些行業、某些企業、某些項目,確有投資過熱的現象,有環境保護不到位的地方。有些項目存有低層次、低水平、重復建設、資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能護短,要重視存在的問題,既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堅決克服存在的問題,又不能因噎廢食,停止不前,放棄發展,這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我們在工作指導上,要求各級既要真正吃透“上情”,弄清國家禁止類項目、限制類項目、鼓勵類項目的內涵和要求;又準確把握“下情”,堅持有保有壓,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實把中央宏觀調控政策落到實處。一是凡不屬于國家產業政策允許范圍內的項目,比如小水泥、小化工、小鋼鐵、小煤礦、小煉焦等“五小”企業,堅決關閉、停建;對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項目,就是投資數額再大也堅決不能上。二是對一些無污染、能耗低、附加值高的好項目,要千方百計盡快建成投產達效。三是以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為契機,變挑戰為機遇,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步伐,新上一批規模優勢明顯、科技含量高、投資回報率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輕的大項目、好項目。進一步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二)做好中央政策與棗莊實際結合的文章,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一是緊緊抓住經濟結構調整優化這條主線不動搖。棗莊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工業城市。這幾年棗莊的經濟發展,不依賴資源的產業其產值比重越來越高;依賴資源的產業其產值比重越來越低,這就是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的良好發展趨勢。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煤炭資源是有限的。按現在的預測,已經探明的15億噸地質儲量和14億噸可預測的儲量,加起來29億噸,可以采三十到五十年。如果等到煤炭挖完了,土地塌陷了,項目沒上去,讓子孫后代怎么生存?因此,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對棗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明確提出要牢牢抓住結構調整優化這條主線不動搖,堅持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優化。在發展中調整,就是一方面在現在煤炭形勢很好、我們的煤炭資源還沒有枯竭的情況下,大力發展非煤產業。另一方面利用現有企業搞資源的深加工,拉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比如,以煤炭為原料搞結構調整的典型,就是發揮魯南煤化工基地的優勢,搞煤的深加工,搞甲醇,搞醋酸,一直到醋酸乙烯、醋酸纖維、醋酸酐,甚至再發展精細加工。在調整中優化,就是通過調整投資結構優化我們的經濟結構,在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上下功夫,努力實現投資結構的優化。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未來的經濟結構。只有投資結構優化了,未來的經濟結構才能優化。

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招商引資質量不動搖。招商引資是我們這些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快捷之路。我們要堅持招商引資不動搖,做到力度不能減、方式要轉變、質量要提高。堅持把招商引資與招商選資結合起來,把招商引資與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結合起來,努力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占地少、投資回報率高的大項目、好項目。譬如,我們通過辦好泰國工業園現有的項目,吸引了一批泰國商人來棗投資。目前,泰國工業園已有十幾個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額四十多億元。又有十幾個項目即將在泰國工業園落地。1—9月份,全市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增長25.8%,其中外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3%;實際利用境外資金增長118.4%。

三是堅持“三個一批”、“工業強市”、繁榮發展服務業的工作思路和決心不動搖。首先,堅持“三個一批”不動搖,即竣工投產一批項目、開工建設一批項目、論證儲備一批項目。實行市、區(市)領導同志聯系重點項目責任制,充分發揮中央、省屬駐棗大企業的優勢上項目。今年市、區(市)共安排重點項目367個,1—9月份累計完成投資202.9億元。其次,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通過發展第二產業來壯大我們的綜合實力。經濟發展的規律表明,工業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從農業直接跳到服務業上去的,必須經過工業化階段。沒有工業的發展,服務業的發展就沒有產業支撐。譬如,金融保險業、運輸物流業、中介服務業等都需要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來支撐。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工業強市”的理念,但在“工業強市”的過程中,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把工業發展轉移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第三,堅持繁榮發展服務業不動搖。目前,我市服務業呈現出“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內部結構逐步優化、服務功能明顯增強、重點行業全面發展”的好勢頭。1—9月份,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9%。

四是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新農村建設不動搖。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態度要積極,操作要穩妥,核心是發展,重點是增收”的要求,把重點放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上。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在有條件的地方,搞好村鎮規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但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不搞一個模式。今年以來,我們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10個配套文件,搞好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會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舉辦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討會”。大力實施百個強村競賽、百個經濟薄弱村幫扶和百個文明生態村創建“三百”工程,取得明顯成效。百強村集體經濟收益在全市農村集體經濟收益中所占比重達到81.82%;幫助96個經濟薄弱村實現了集體經濟“零”的突破;全市近300個村達到文明生態村的標準。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56.2萬人。1—9月份,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713元,增長16.5%。

五是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優化發展環境的決心不動搖。首先,著力加強以中心城區為重點的硬環境建設。研究宏觀調控形勢下城市建設的辦法和措施,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工程建設。通過城市的發展,為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增強承載能力,為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創造更大的空間。其次,突出抓好生態環境建設。重點抓好城市污水處理和河流污染治理,大搞植樹造林,保持山清水秀,形成良好的生活環境。目前,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穩定下降,森林覆蓋率達到27.5%。第三,加強軟環境建設。嚴厲打擊“三強五霸”等各種違法犯罪,深入開展機關效能監察、服務經濟轉變職能大家評等活動,加大對服務環境的治理力度。投資者和廣大群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在2006年浙商大會暨浙商論壇、首屆浙商投資博覽會上,我市被評為“浙商(省外)投資潛力城市”。

六是實行高效集約用地、確保好項目開工建設的信心不動搖。我們牢固樹立依法用地的觀念,上項目必須取得合法的用地手續;牢固樹立“惜地如金”的思想,凡是給投資商提供土地,一定要算好投資回報率。像棗莊高新區,一畝地投資強度應在二、三百萬元以上才行。同時,認真搞好土地復墾整理、掛鉤試點,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潛力,努力使好項目落地。

通過以上措施,今年以來全市經濟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1—9月份,全市完成生產總值550.11億元,增長16.9%;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8.4億元,增長3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90.3億元,增長25.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36.65億元,增長42.7%,實現利潤75.2億元,增長51.4%;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95.46億元,增長3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2元,增長11.8%。

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六中全會精神,扎實推進“和諧棗莊”建設

我們把認真貫徹中央六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十三次全會精神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召開了市委八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棗莊市委關于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快“和諧棗莊”建設的決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著眼長遠,立足當前,扎實工作,穩步推進。我們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把握好四個方面的要素:

一是必須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做支撐。只有經濟發展了,生產力水平提高了,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會有堅實的基礎和保障。比如今年春節前,我市一些市屬困難企業職工生活十分艱難,市財政一筆撥出近600萬元給予救濟,使困難職工的生活狀況得到改善,精神上得到安慰。今年以來,我們還提高了醫療保險大病救助額,將大病救助最高支付限額由2005年初的9.2萬元提高到了20.2萬元。如果沒有我們這幾年經濟上的快速發展,財政上就沒有這么多錢,群眾的事情就辦不好,群眾就不會滿意。群眾不滿意,社會就難以穩定、難以和諧。

二是必須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使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幾年,我們實施了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安排更多的職工就業再就業,發展和諧的勞動關系。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4.67萬人。堅持教育為先,教育為本,三年解決了全市16.7萬農村孩子上學自帶桌子凳子的問題。努力提高醫療衛生水平,解決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到9月底,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鄉鎮擴大到47個,覆蓋率達到81%,參加人口占農業人口的59.42%。

三是必須加強社會管理、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中央《決定》中關于構建和諧社會的總要求,其中一句就是“安定有序”。安定有序實質上就是一個社會管理問題。沒有強有力的社會管理,完全靠群眾的覺悟,整個社會就是一盤散沙,不可能形成“安定有序”的良好社會局面。文化建設問題是一個大文化格局的概念,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主要包括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建設等。要引導大家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個人素質。制度建設問題就是用制度來保障和諧。比如一些企業排出工業廢水污染環境的問題,必須嚴查到底,嚴厲懲罰,不能手軟。今年以來,我們對全市80家重點污染企業實行月檢查、月通報制度,用制度來約束不和諧的行為,取得了明顯成效。

四是必須堅持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經濟不發展,就沒有物質基礎作支撐;社會事業不發展,老百姓就會怨聲載道;各項管理制度跟不上,社會就會一團糟。要在發展好經濟的同時,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因此,通過學習中央六中全會精神,我們深切地認識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不斷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實現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努力加強社會管理。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能否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好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做好中央政策和當地實際結合的文章,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和諧社會建設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是對我們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的考驗。我們要深入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在狠抓整改措施落實和突出問題解決的同時,研究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要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教育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執政用權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還要經得起群眾的檢驗。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提倡各級干部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按照省委張高麗書記提出的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使各級各部門的領導班子有動力、有活力、有駕馭能力,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六中全會、省八屆十三次全委會議和省委這次會議的要求,堅持和完善既定的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措施,堅定不移地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努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