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市委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7-11 04:39:00

導語:領導在市委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在市委會上的講話

這次全委會的主題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線兩支撐”戰略,分析縣(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目標任務,創新政策舉措,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開拓進取,埋頭苦干,不斷開創全市縣(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一、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切實增強加快縣(區)域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縣(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在國計民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快發展縣(區)域經濟事關全局,意義重大。對此,我們一定要切實提高認識,形成高度共識。

(一)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縣(區)域經濟的極端重要性。要充分認識,發展縣(區)域經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性;是增強全市綜合經濟實力,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支撐;是鞏固基層政權、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

(二)要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縣(區)域經濟的緊迫感。近年來,全市縣(區)域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特別是實施“一特三化”思路以來,縣(區)域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與周邊市尤其與其他沿海開放城市相比,我市縣(區)域經濟發展還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濟總量小;二是發展速度慢;三是財政實力弱;四是結構優化度低。對此,我們必須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沉甸甸的壓力,不斷增強緊迫感,瞄準先進,奮起直追。

(三)要堅定加快發展縣(區)域經濟的信心。當前,縣(區)域經濟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和有利的發展條件。黨的十六大提出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壯大縣域經濟”,“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中央提出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近兩年中央連續就解決“三農”問題發出一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有力的支持措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一線兩支撐”的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只要我們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開創縣(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對此,我們一定要下定決心、堅定信心。

二、創新思路,突出重點,推進縣(區)域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縣(區)域經濟要謀求新跨越、實現快發展,必須進一步完善思路,創新舉措,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實踐證明,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縣(區)域經濟“一特三化”的發展思路是正確的,是符合我市實際和縣(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的,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落實,具體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要始終抓牢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把加快發展作為縣(區)域經濟各項工作的主旋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促進縣(區)域經濟壯大總量、提升實力、增強競爭力。要注意處理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全面發展的關系,加快發展和協調發展的關系,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系,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和諧發展路子。

第二,堅持走工業強縣的路子。要把工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領導力量向工業傾斜,把工作精力向工業集中,把工作重點向工業轉移,真正讓工業在縣(區)域經濟發展中打頭陣、唱主角、挑大梁,為縣(區)域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發展工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搞好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拉動工業經濟乃至整個縣(區)域經濟的發展。

第三,大力發展特色經濟。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依托各自的資源、區位、產業等優勢,選準發展方向,突出個性,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形成經濟特色,走縣(區)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規模化的路子。注意克服兩個誤區:一是克服“只有人無我有才是特”的片面認識。特色是相對于比較優勢而言的,唯我獨有是特,唯我獨優是特,唯我最全是特,質量唯我最好是特,市場占有率唯我最高是特,只要比別人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就是特色產品。二是克服“只看現有優勢、單靠現有資源”的片面認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善于通過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強力的引資手段,實現“無中生有”“小題大做”,創造優勢,創造特色,發展非資源性產業。

第四,推進農業產業化。要加大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在資金、土地、信貸、稅收等方面研究更加切實可行的傾斜政策,把企業做大做強,提高帶動能力。要加強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盡快在生產布局上形成鮮明的區域性,在經營水平上形成較高的先進性。要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繼續支持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大力發展各類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提高農業的社會化、組織化、市場化程度,更好地防范自然風險、市場風險。

第五,激活開放和民營兩大動力。要樹立大開放思想,樹立“無外不快、無外不活、無外不強”的觀念,創造開放的環境,制定落實改善投資環境的若干政策,營造親商、安商、優商、富商的良好氛圍,借助外力發展自己。在招商引資上,要不怕千山萬水,不畏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使盡千方百計,一定要把項目招過來,把資金、人才、技術引進來。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把發展的焦點放在民間,把發展主體定位于民營,壯大私營企業、培育個體大戶,使民營經濟搖風展旗,成為加快發展縣(區)域經濟的主力軍。要放寬民營經濟的準入領域和準入條件,在政治上、政策上、輿論上給予鼓勵和支持。要切實維護民營業主的合法權益,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第六,加快城鎮化步伐。一要科學規劃,以科學的態度和長遠的眼光,高起點、高標準地搞好城鎮建設規劃。二要以業興鎮。引導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和各類農產品市場向小城鎮集中連片發展。三要運用市場機制開發建設。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引導集體、個人、私營企業等投資主體,以多種形式參與小城鎮開發建設。要走好“以地建城、以地養城”的路子,形成以地生財、以財興城、以城興業的良性循環。要加強縣城管理,綜合整治臟、亂、差問題,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高縣城凈化、綠化、硬化、亮化、美化水平。

第七,優化縣(區)域經濟發展環境。這次會上已經印發了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縣(區)域經濟發展的決定(審議稿)》,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各級各部門要認真抓好落實,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只要進一步下放權力,只要有利于發展,不違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權力就要下放夠,能放全放。市直各職能部門要大力支持縣(區)域經濟發展,積極幫助解決縣(區)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大對破壞發展環境行為的查處力度,全市要抓幾個典型,一經查實,嚴肅處理。要進一步深化縣區鄉鎮機構改革,提高縣區、鄉鎮政府的工作效能。要加快縣區行政服務中心建設。

三、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形成推進縣(區)域經濟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一要解放思想,堅決沖破一切影響加快縣(區)域經濟發展的思想障礙。要堅持市場導向,著眼于“轉”,沖破計劃經濟的思維習慣,從過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資源轉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用市場經濟的思路謀劃推進縣(區)域經濟發展,不斷增強市場意識。堅持與時俱進,著眼于“闖”,沖破穩重有余、怕擔風險、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倡導敢于超越、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式,創新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堅持自力更生,著眼于“干”,堅持摒棄過分依賴上級扶持的等靠要思想,樹立干事創業關鍵在人、事在人為的實干精神,充分發揮主動性,立足自身謀發展。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促進縣(區)域經濟的大發展。

二要加強領導,為加快縣(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證。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縣(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切實把發展縣(區)域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服“重城市、輕農村”的傾向,更多地關注縣(區)域,關注“三農”,加強領導,合力推動。市里要成立縣(區)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縣(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和督導,定期研究調度、協調解決事關縣(區)域經濟全局的重大問題。要選好配強縣區、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并保持相對穩定,原則上沒有特殊情況應任滿一屆。要實行市領導“包縣聯項”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長分工包縣區,幫助指導縣區發展,幫助聯系項目。各級新聞宣傳部門要在各大媒體上開辟專欄,深入宣傳報道我市縣(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成就、新特點、新變化、新經驗,宣傳市委、市政府有關政策,努力營造加快縣(區)域經濟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三要強化責任,以真抓實干的作風做好各項工作。發展縣(區)域經濟,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上下聯動,合力推進。市委、市政府包括市直部門要給予大力支持,力度不能減,勁頭不能松。發展縣(區)域經濟縣區是主體,是直接責任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縣區領導班子一定要深知肩負的神圣職責,切實增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要進一步完善考核獎懲機制,開展縣(區)域經濟“發展杯”競賽活動,對實現快速發展、跨越發展的縣區,要給予表彰獎勵;對達不到常規發展目標的縣區,對主要領導要果斷采取組織措施,不能讓任何人耽誤事業,辜負百姓群眾。

四要維護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各縣區要堅持守土有責,切實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確保一方平安。要帶著感情做好群眾工作,及時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努力營造良好的治安環境。

發展壯大縣(區)域經濟關系全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我們必須以更加強烈的使命感,以不甘落后、奮起直追的緊迫感,銳意進取、務實苦干、奮發圖強,努力開創縣(區)域經濟的新局面,為全市經濟社會提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