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整治私屠濫宰加強食品安全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7-20 05:08:00

導語:在全市整治私屠濫宰加強食品安全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全市整治私屠濫宰加強食品安全會議上的講話

一、堅決治理生豬私屠濫宰,創造良好的豬肉市場環境

生豬產品是農村的傳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也是城鎮居民“菜籃子”中的當家食品,涉及千家萬戶,關系人民群眾生活。近年來,天津市針對生豬屠宰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多次開展集中整治活動,肉品質量不斷提高,流通秩序明顯好轉。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還未能形成從肉品源頭到流通各環節的長效管理機制,致使一些地區私屠濫宰現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注水肉、病害肉等違法經營行為仍比較嚴重,直接危害廣大消費者切身利益和豬肉產品的正常流通。當前,主要存在4方面問題:一是源頭管理不嚴。有的區縣對這個問題重視不夠,認為私屠濫宰隱蔽性強,流動性大,不好抓也抓不絕,對私屠濫宰窩點視而不見,默認不管,致使有的窩點長期存在,形成規模;有的不法屠宰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屢禁不止,特別是一些私屠濫宰肉和注水肉直接銷往北京市場,造成很壞影響。二是檢疫檢驗不嚴。有的動檢人員重收費,輕管理,為私屠濫宰豬肉加蓋檢疫合格印章,開具合格證明,甚至還有檢疫員倒賣檢疫票的現象,這暴露出我們管理上還存在嚴重漏洞。三是市場準入把關不嚴。一些市場管理人員疏于監管,不按規定落實進肉索證索票規定,使私屠濫宰肉和注水肉混跡于定點廠豬肉之中搭車上市、以次充好、低價銷售,欺騙消費者。四是打擊處罰不嚴。有的區縣和直接管理部門對發現和抓住的違法經營戶雖有處罰,但處理力度較輕,往往不傷及筋骨,很快卷土重來。還有的礙于人情,對違法者網開一面,給依法徹底整治帶來難度和后患。要解決這些問題,最關鍵的是要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一)建立各級政府責任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實行區縣政府對本地生豬屠宰和豬肉市場監管工作負總責,區縣政府一把手作為第一責任人,負責本轄區私屠濫宰和豬肉市場的整治工作。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整治力度弱、屢出問題的區縣,要對主要領導實行問責。區縣政府對鄉鎮政府也要建立問責制,定期檢查和監督。要嚴格執行國家和我市的有關法規和政策規定,不得隨意變通,切實保證政府監管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對弄虛作假、搞地方保護、監管不到位、甚至干擾阻礙監管工作的要嚴肅處理。

(二)形成分工監管和協作機制。建立區域、部門之間的共同監管和協作機制是解決當前生豬屠宰和豬肉市場問題的重要保證。這項工作要由市整頓辦牽頭搞起來。各區縣、各部門必須認真按照國務院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職責分工,把該管的工作管起來,把該做的事情做到位,不失職、不缺位。對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溝通,共同研究,不相互推諉,形成監管合力,使生豬定點屠宰、檢疫檢驗、豬肉流通等環節始終處于統一有效的監管之中。

(三)依法公開查處一批嚴重案件。堅持日常執法與集中打擊相結合,通過聯合執法、綜合整治,徹底清除私屠濫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違法行為。對屢禁不止、社會危害大的黑窩點要予以徹底摧毀;對重點監管地區和群眾舉報集中的地區,要集中力量查處一批大案要案,加大處罰力度,讓不法分子不敢觸摸“高壓線”;對涉案金額大、暴力抗法、阻礙行政執法檢查的不法行為以及涉黑勢力要及時立案偵破,移交司法部門處理,堅決打擊違法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凈化全市豬肉市場環境。

(四)推動生豬屠宰廠規劃的實施。天津市生豬屠宰廠規劃明確提出,到今年底所有生豬屠宰廠必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到2010年全市屠宰廠總數從現有的36個壓縮到25個以內。對被壓縮調整的定點企業要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償,市和區縣政府要盡快出臺補償辦法,制定工作方案,妥善化解工作中出現的各類矛盾和問題,積極穩妥的推進規劃進度。同時,各有關區縣和部門要圍繞規劃要求,抓緊研究制定工作措施,不斷擴大定點屠宰廠的市場占有率,用市場的手段擠壓私屠濫宰的生存空間。

二、著力抓好食品安全監管,確保群眾用上放心食品

食品安全作為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食品安全,人命關天。整頓和規范食品市場秩序,不僅是一個重大經濟問題,也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是政府必須履行好的重要職責。近年來,特別是自實施“食品放心工程”以來,各部門堅持“守土有責、履職有責”,卓有成效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狠狠打擊制假售劣的違法犯罪行為,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應該說全市的食品安全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的問題仍然較多,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據央視《食品安全高峰論壇》網上調查表明,99%的人對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表示擔憂。在今年天津市“兩會”上,食品安全問題再度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重點話題。近年來中央媒體曝光的“黑心腸”、“病死豬肉”、“注水肉”、“紅心蛋”、

“私屠濫宰”、豆制品黑作坊等一系列事件,充分表明天津市食品的整治和監管工作還很不到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有的區縣和部門對食品安全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食品安全重要性缺乏深刻認識,沒有拿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過問和推動這件事,工作只是擺樣子、走形式,有的甚至放任自流。二是食品監管存在部門之間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的突出問題。造成了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能交叉重疊,缺乏有效的協同配合,管理乏力、相互推諉扯皮的問題。監管工作不盡職、不盡責,缺位、錯位情況時有發生。三是對涉嫌制假售假犯罪分子懲處力度不夠。有的行政執法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執法不力,對涉嫌犯罪分子只滯留在行政執法環節,該移送司法機關的沒有移送,以罰代刑、降格處理,“一罰了之”,對違法行為打不疼、打不死,沒有起到震懾犯罪分子的作用。四是長效治本機制有待加強。目前社會信用體系還沒完全建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地方性政策法規及長效機制還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城郊結合部、“城中村”的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的問題亟需解決。對上述問題,我們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當前食品安全工作總的要求是:標本兼治,著力治本,堵疏結合,綜合整治,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全面提升監管水平。

(一)全面落實全市“食品放心工程”規劃。今年是天津市實施“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規劃的最后一年,要從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入手扎實推進。要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到今年底,累計建成12個區域性的農產品(種植業)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100個鄉鎮級檢測點,加強對農產品檢測,從源頭上防止農產品污染;嚴格食品加工企業開辦標準,加強生產監管,把好生產關;嚴格執行食品索證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嚴把市場經營主體的準入關,全市集貿市場索證索票率今年要達到80%以上;積極實施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加大對餐飲業、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的監督力度,把好食品安全準入關;大力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形成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監管格局,確保取得明顯實效。

(二)大力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緊緊抓住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問題,把握種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4個環節,強化專項治理,務必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在種植養殖環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試點,強化溯源管理。查處違法生產、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行為,嚴防藥物殘留超標的農產品流入市場。深入開展產地環境安全評價和監控,加強對農藥、獸藥殘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監測。二是在生產加工環節,堅決打擊“黑窩點”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為,集中整治小企業、小作坊,堅決取締無衛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加工企業;對城郊結合部及農村地區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的房屋租賃實行嚴格管理,閑置的農村住宅、非食品生產企業廠房等不符合食品生產條件的房屋,一律不得租賃給食品生產、加工的小企業和小作坊作為加工生產場地。這項工作力爭在上半年完成。同時,進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三是在流通環節,加大對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食雜店、小攤點的監管力度,狠抓旅游景點、車站、碼頭等重點場所的整治,下大力氣解決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食品,經銷過期霉變、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問題。四是在消費環節,推進對餐飲企業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在餐飲企業和集體食堂推行原料進貨溯源制度,改進對學校、社區、建筑工地、農家樂旅游點餐飲和小餐館的衛生監管,防范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與食源性疾病發生。

(三)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的監管能力和水平。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抓緊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監測和評價體系,以及覆蓋全市的食品監管計算機網絡系統,搭建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臺,形成嚴密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不斷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監測分析、信息通報和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和行規行風建設,引導、監督企業模范遵守法律法規,生產經營安全食品。按照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原則,積極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運用信用懲戒機制,使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分子寸步難行。

(四)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整頓和規范食品市場經濟秩序中存在著“打不疼”、“打不死”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不夠,執法不嚴、打擊不力。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關鍵要靠制度來監督和落實。市整頓辦、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監察局要抓緊起草《關于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工作機制的辦法》,并盡快上報市政府批轉。通過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公安機關接受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檢察和監察機關依法監督的職責和程序以及聯席會議制度等內容做出明確規定,推動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深入銜接,切實解決執法部門以罰代刑、降格處理的問題,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特別是對群眾反映強烈、對社會危害嚴重的案件,要依法從重從快懲處,狠狠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形成強大的震懾力。對應當移交而不移交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有關責任人。

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努力維護食品市場經濟秩序

食品安全問題涵蓋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搞好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按照“全市統一領導,區縣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原則,各方聯手,強力推動,做到守土有責、履職有責,確保盡快見到實效。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食品安全監管和整治工作的主體是各區縣人民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實行主要領導對食品安全負總責。要建立區縣、鄉鎮(街道)、村(居委會)三級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要強化食品安全工作日常監管,經常性組織各部門開展食品安全檢查,及時掌握轄區食品安全監管各項任務的落實情況,對發現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要堅決查處。這里我想再強調一點,今后,凡是各區縣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履行職責而未履行,或者未按規定的職責和程序履行,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響和嚴重后果的,要堅決依法依規追究有關領導和人員的責任。

(二)分兵把口,密切協作。在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四個環節中,涉及到農業、質檢、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各部門肩負著不同的責任。要保證食品安全,部門間必須密切配合,相互銜接。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農業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質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衛生的日常監管;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質量監管;衛生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和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的衛生許可和衛生監管;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對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市整頓辦和市食品安全辦要

充分發揮組織、指導、檢查、協調、監督的職能作用,推動食品監管整治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

(三)集中精力,強化整治。這次寶坻區出現私屠濫宰、東麗區出現的豆制品黑作坊問題之后,經過兩區區委、區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開展集中綜合治理,使私屠濫宰、黑作坊問題得到迅速解決,寶坻區前、后西苑村聚集的144戶私屠濫宰點、344個簡陋屠宰間目前已基本全部推平;東麗區徐莊子13戶豆制品生產黑作坊已全部取締。實踐表明,開展集中治理是一項短平快、見效果的重要舉措,必須全力抓緊抓好。市整頓辦、市食品安全辦要切實搞好牽頭,集中時間,集中人員,集中力量,從現在開始到5月底,用三個月的時間,動員全市上下集中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活動,網要反復拉,問題要反復查,對查出的漏洞必須堅決進行整改,確保見到明顯改觀。各區縣、各部門要按照全市的要求,一天不耽誤,精心安排,層層部署,按照職責分工,集中執法隊伍,采取有力措施,全面開展檢查,確保不見大的成效不撒手,不達目的不收兵,這項工作決不能再出現新的反彈。

(四)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市政府已經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監督管理的意見》和《關于嚴格整治私屠濫宰加強豬肉市場監督管理的意見》,各區縣、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針對實際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在搞好私屠濫宰、病死豬肉、食品生產小企業小作坊治理的同時,市食品安全辦要抓緊制定全市食品整治方案,進一步明確整治的重點領域,確定治理的重點區域,對加強地溝油、食品添加劑等易發問題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做出專項部署,確保不出問題。要加大執法力度,廣辟各類線索來源,嚴格查處一批違法案件。對凡是制假售假的窩點要堅決端掉,情節嚴重的要堅決繩之以法,絕不姑息養奸。

(五)加強宣傳,廣泛發動。要切實加強對食品安全的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努力營造人人關注重視食品安全的社會氛圍。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遵紀守法的企業和名牌產品要加大宣傳力度,正確引導消費;對生產、銷售假冒、有毒有害食品,特別是后果嚴重、影響較大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予以曝光,揭露丑惡,警示違規。要大力宣傳實施食品放心工程、開展食品專項整治所取得的成效,堅持正面引導,維護社會穩定。食品安全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一定要牢記使命,忠于職守,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實的工作,努力保障食品安全,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