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8-14 03:33:00

導語:在能源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能源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省政府召開這次全省能源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九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一思想,明確任務,落實措施,加快建立*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為實現富民強省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貢獻。當前,能源問題越來越突出,已成為全球性的熱點問題;國家高度重視能源工作,特別是前一個時期南方冰雪災害使我們對能源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實現富民強省的宏偉目標,必須有充足的能源作支撐。基于以上三點考慮,省政府決定召開這次會議,綜合研究煤電油運問題,統籌能源發展與改革、開發與節約,進一步促進我省能源健康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經濟、安全的能源保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能源工作,把能源供應安全作為關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問題,擺在重要地位來抓。建國書記、大明省長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對做好新形勢下的能源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省政府成立了以大明省長為組長的能源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能源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能源開發與節約、能源安全與應急、能源對外合作等前瞻性、綜合性、戰略性工作;近期又責成省發改委、省電力集團公司研究制訂了《*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省電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對我省中長期能源供應問題進行規劃布局。今天上午,省發改委就《*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編制情況作了說明,省經貿委、省環保局等有關部門和能源企業分別作了專題發言,希望大家抓好貫徹落實和學習借鑒。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性,切實增強搞好能源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我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強能源規劃,加快重大能源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接納省外來電研究,多渠道、多方面開拓能源資源,強化煤電油的運行管理,大力推進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能源供給能力顯著增強,能源技術進步明顯,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新成效,節能環保工作進展順利,能源產業發展加快,能源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一是能源生產穩步增長。2007年,省內煤炭產量147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4250萬噸,原油產量2793萬噸,天然氣產量10億立方米,電源裝機5600萬千瓦,發電量2596億千瓦時。原油產量、發電量和煤炭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二、第三和第五位,初步形成以煤炭和石油為主體、電力為中心、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為補充的能源發展格局,相對穩定的能源體系基本建立。

二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007年,全省萬元GDP能耗達1.17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4.5%;煤炭噸煤生產綜合能耗下降到7.54千克標準煤,煤炭回采率達78.8%,煤泥利用率達100%,礦井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重復利用率達63%左右。電力統調機組供電標準煤耗348克/千瓦時,下降1.7%;廠用電率6.4%,下降1%;削減二氧化硫排放14萬噸,下降7.12%。

三是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2007年,大中型煤礦產量占總產量的95%以上,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大容量、高參數電站建設步伐加快,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占48%;抽水蓄能、風能、生物質等新能源比例進一步擴大,發電裝機達147萬千瓦,占全省裝機的2.6%。

四是能源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省屬煤礦采掘機械化程度達96%左右,綜采機械化程度達86.5%;石油天然氣的復雜區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勘探開發技術體系;電力技術裝備水平邁上新臺階,先進發電技術和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得到普遍應用,首批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投入使用,22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8000萬千伏安、線路長度18500公里,500千伏線路總長度達4000公里,形成了“四橫兩縱”500千伏主網架。

五是能源輸送能力增強。2007年,全省鐵路通車里程達到3405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033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達到3.13億噸,實際吞吐量5.7億噸,其中青島、日照、煙臺、龍口和威海等八個煤炭泊位吞吐能力4050萬噸,青島和日照5個原油泊位吞吐能力4620萬噸。石油輸油管線已達1500多公里,成品油輸油管線500多公里。天然氣主干線管道已達2610公里,全省大部分市已連通天然氣主干線網,65%的縣(市區)連通天然氣管網。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以鐵路運輸為主,以港口、高速公路、管道運輸為補充的能源綜合運輸體系。

在充分肯定我省能源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能源發展也面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比如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體,清潔優質能源的比重偏低。特別是目前我省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能源資源的消耗強度高,消費規模不斷擴大,能源供需矛盾和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問題日益突出。我們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能源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做好能源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做好能源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黨的十七大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建立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從能源產業的內部結構看,我省能源結構尚不合理,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能源消費主要是以煤炭為主,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消費結構在一定時期內難以改變,原煤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比重達79.7%,比全國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油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在20%左右,所占比例和增長幅度均低于全國水平;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其他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大約為0.3%。在煤炭內部消費結構中,全省原煤入洗總量占煤炭產量的1/3,通過發電等途徑進行轉換的原煤僅占原煤消費總量的1/2。這種對煤炭過度依賴的能源供應結構,潛伏著很大的安全風險。2007年,我省共消費煤炭2.6億噸。如果不調整能源結構,把過高的煤炭消耗降下來,用不了幾年,我省的煤炭消費量就會翻番。這樣大的煤炭消費量,我們從哪里尋找煤源?即使我們找到煤源,運輸也是很大的問題。面對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國際石油價格高漲的外部環境,如果仍沿襲粗放的老路子,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通過增加煤炭產量保證能源供給,將受到資源、環境和運輸等多方面的制約,難以為繼。因此,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變能源發展理念,加快建立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大力改善和調整能源結構,實行能源多元化、清潔化發展,有效保障能源供給。

(二)做好能源工作是維護經濟安全的需要。能源安全是經濟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響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根據國際上權威部門預測,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儲量共計16萬億噸左右,可供開采200年;探明可采石油儲量約1200億噸,可供開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氣儲量約120萬億立方米,還可供開采60年。隨著當今世界對能源消費需求的急劇增加,能源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銳,各國對能源的競相爭奪更加激烈。我省是能源人均貧困地區,人均能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2,是美國的1/10,俄羅斯的1/7,人均擁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按照目前的生產能力和回收率,我省煤炭和原油開采只能維持30年左右的時間。應對全球能源危機,維護我省能源供應安全,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做好能源工作,不僅搞好能源保障供應,而且抓好能源需求管理,不僅研究傳統能源發展,而且研究好新能源發展,不僅要抓好省內能源生產,而且要積極開展能源國內外合作。

(三)做好能源工作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省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不高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后,導致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07年,全省萬元GDP能耗1.18噸標準煤,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比廣東、江蘇、浙江分別高0.43噸、0.35噸和0.33噸。高消耗伴隨著高排放,去年全省二氧化硫、COD排放量均居全國前列,全省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00萬噸,占全省總排放量的50%左右。隨著全省對能源資源消費的增加,二氧化硫、COD、氮氧化物、硝化合物,以及煙塵、粉塵和固體廢棄物的大量排放,我省各類污染不斷增多,生態壓力進一步加大,環境問題更加突出。因此,做好能源工作,促進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構筑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給體系,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四)做好能源工作是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省九次黨代會提出,進一步實現工作指導的轉變,努力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在新起點上實現富民強省的新跨越。能源產業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產業,產業關聯度,互補性強,既涉及石油、天然氣等國家短缺戰略資源,又涉及到煤炭、電力等國民經濟命脈部門。做好能源工作,加快能源產業發展,本身就可以有力地帶動經濟發展。同時,能源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根據國民經濟和能源消費間的聯動關系,實現省九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目標,離不開能源發展的支撐和保障。做好能源工作,可以為我省經濟持續、健康、快速提供充分的能源保障,有利于順利實現省九次黨代會確定的各項發展目標。

二、突出工作重點,加快建立現代能源體系

做好能源工作,根本的出路在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創新能源發展理念和模式,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大力優化調整能源結構,走出一條符合我省實際的能源發展道路。要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保障能源供給,必須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穩定煤炭、油氣生產,大力發展核能、風能、生物質能、LNG,加快西電東輸建設,積極研發海洋潮汐發電。

一是積極發展電力。電力是高效清潔的能源,建立經濟、高效、穩定的電力供應體系,是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發展的基本要求。要優化發展火電,積極發展清潔電力生產項目,重點建設60萬千瓦、百萬千瓦級超臨界、超超臨界大型、高效、環保機組以及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機組,大力發展大型坑口電廠和綜合利用電廠,適度發展抽水蓄能電站,不斷提高清潔高效機組的比重。要重視電網建設,重點加強省內骨干電網建設和省外西電東送、特高壓電網建設,建成省內“五橫兩縱”的500千伏堅強電網和超高壓、特高壓電網,確保全省電力可靠供應。要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認真引進和消化吸收第三代核技術,加快海陽、榮成等核電項目建設,緩解我省東部沿海地區電力供應不足的矛盾。接納省外來電,加快推進特高壓電網進入我省,變輸煤為輸電,可以提高我省供電能力、彌補煤炭資源缺口、緩解鐵路運輸壓力、有效改善我省生態環境,實現我省電源裝機向多元化發展。要改變“我建我用”的傳統電力發展模式,爭取國家支持,落實省外電源建設,規劃建設我省外來電落點,加快省內電網改造建設步伐,積極開展特高壓電網建設,積極接納省外來電。

二是有序發展煤炭。煤炭是我省的基礎能源。構建新型煤炭工業體系,是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要加大煤炭資源勘查力度,支持大型煤炭基地的資源普查和地質詳查,規范商業性勘探,提高資源保障程度,穩步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要優化煤炭產業結構,鼓勵以資產為紐帶,加快煤炭企業的兼并和重組,積極培育跨地區、跨所有制、產能億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調整、改造、關閉中小煤礦,依法關閉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的小煤礦。要促進相關產業協調發展,鼓勵實行煤電聯營或煤電運一體化經營,提高煤礦機械化水平和采煤綜合機械化程度,推進煤炭的清潔生產和利用,鼓勵潔凈煤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加快替代液體燃料研究和示范,延伸煤炭產業鏈。要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保護,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加快煤層氣產業化發展。要加強煤炭運輸體系建設,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煤礦安全改造和瓦斯防治投入力度,不斷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三是加快發展油氣。要繼續實行油氣并舉的方針,加大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重點加強渤海灣勘探開發,積極探索陸地新區和重點海域勘查,增加可采儲量,穩定增加原油產量,努力提高天然氣產量。要深入挖掘勝利油田等主要產油區的發展潛力,加強穩產改造,提高采收率,延緩老油田產量遞減。在經濟合理的條件下,要積極開發煤層氣、油頁巖、油砂等非常規能源。要繼續加快石油和天然氣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我省油氣管網。

(二)以優質清潔能源為重點,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應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重要選擇。一是統籌規劃、有序開發利用風能。要逐步理順風電價格,研究相關的扶持政策,加快風電發展,重點在濱州、東營、煙臺、威海、濰坊、青島等地建設大型風電場,爭取到2010年,全省風電裝機容量達150萬千瓦,到2015年、2020年,全省風電裝機分別達300萬千瓦、680萬千瓦。要按照“規模經濟化、裝機大型化、設備本地化”的原則,重點開發兆瓦級以上風力發電機組,積極引進生產整機設備,努力實現規模化生產,以風電發展規模化帶動風電設備的產業化發展。二是推動太陽能產業實現新跨越。要進一步研究制定鼓勵政策,集中優勢力量,切實加大投入,重點發展平板集熱器、玻璃真空集熱管以及太陽熱水系統的應用軟件和硬件,進一步增加技術含量、提高產品檔次、擴大市場份額。要大力推行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設計,積極推廣戶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房和太陽灶,全面推進太陽能利用。要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實力,力爭培植2到3家具有一定規模、有自主開發能力、有較高技術含量產品和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建設太陽能產業基地。要加快技術開發,積極支持太陽能企業和有關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開展技術攻關率,積極開太陽能光伏發電試點,提高光伏發電技術的國產化。三是充分利用生物質能源。要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認真做好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重點發展生物質能發電、沼氣,積極開發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沼氣回收利用技術,大力發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改善生態環境,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四是探索利用海洋能。要加強研究,鼓勵扶持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溫差能、海洋鹽差能以及海流能等海洋能。

(三)加強能源污染控制,促進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加強能源污染控制,是緩解資源約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現實選擇。要把節約能源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集約化農業和生態農業,大力發展服務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堅決淘汰嚴重耗費能源和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能力,堅決完成小火電上大壓小工作任務,加大循環經濟試點力度,努力提高生產活動的循環化、生態化水平。要加快構建節約能源的技術支撐體系,大力推廣節能技術,重點攻克高耗能領域的關鍵節能技術,培育節能服務體系。要加快采煤沉陷區的治理和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加快電廠脫硫治理,嚴格執行新上燃煤燃油機組同步建設脫硫裝置,積極開展“十一五”期間的現役燃煤機組的脫硫改造,并逐步開展脫硫脫硝試點,抓好能源污染治理工作。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將環保標準作為項目核準的強制性門檻,堅決防止不符合節能環保標準的項目開工建設。要抓緊制定和修訂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規,注重運用價格、財稅、金融等手段促進能源節約和有效利用,加快建立科學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考核體系、監測體系,依法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堵塞能源浪費漏洞。

(四)深化改革,改善能源發展環境。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是能源發展的內在動力。要按照觀念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提高能源市場化程度,完善能源宏觀調控體系,不斷改善能源發展環境。要繼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電力市場建設,優化調度方式,完善市場監管辦法,處理好電源、調度、售電之間的關系,逐步實現發電企業競價上網,推進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著力構建符合省情、開放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要以節能、環保為目標,積極探討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優惠政策,適時推行節能發電調度。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能源價格改革,繼續深化電價改革,逐步理順電價機制,實行有利于節能、環保的電價政策,繼續加大差別電價的實施力度,全面實施激勵清潔能源發展的電價機制,大力推行需求側電價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發電排放的環保折價標準逐步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要加快市場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動能源市場化改革,研究建立省市兩級政府和能源企業共同參與的新能源發展專項資金,鼓勵省屬企業及其他多種經濟成分進入能源領域,鼓勵支持新能源的發展。

(五)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能源對外合作。我省能源資源不足,特別是人均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我們要按照“著眼長遠、積極主動,平等互利、實現雙嬴,企業運作、政府協調,廣泛合作、多元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支持省內企業到省外、國外開發利用能源資源,加強我省與國內大型能源企業、能源富足省份、國外的能源合作,加強能源供給,增強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要積極貫徹走出去戰略,重點支持省屬煤炭企業到山西、陜西、寧夏、貴州、內蒙、新疆等地區尋找開發機遇、合作勘探建礦、儲備接續資源,擴大生產規模,建立省外能源儲備生產基地。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經營,鼓勵企業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經濟原則,參與國際能源合作,參與境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穩步發展能源工程技術服務合作。要深化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化集團的合作,積極實施西氣東輸、海氣登陸、引進LNG等重點工程,配套做好石油、天然氣、管線規劃建設,擴大我省石油、天然氣資源供應,努力滿足我省的石油、天然氣需求。

(六)優化交通運輸條件,提供能源運輸保障。交通運輸等基礎產業,是能源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條件。沒有完善便捷、科學配置的基礎設施,就不可能建立現代能源體系、保障能源供給。要把鐵路、公路、港口建設與能源運輸有機結合起來,一并研究論證。積極推進煤炭運輸通道建設,重點加強德龍煙鐵路、膠濟客運專線和邯濟復線、菏兗日鐵路電氣化、黃大鐵路建設,提高北部、中部、南部煤炭運輸能力,開辟蒙陜地區煤炭入省新通道,確保煤炭供應渠道通暢。要加快建設日照至東明魯南原油運輸管道建設,規劃連接東營、濱州、淄博原油運輸管道,大力增強成品油的運輸保障能力,爭取到2020年達到原油1.3億噸、成品油2500萬噸的年輸送能力。要加強統籌規劃,高度重視海洋、運河運輸產業發展,協調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發展,促進基礎設施資源優化配置,發揮其最大效率和整體效能。要打破行業、所有制、地域三個限制,整合鐵路、公路、港口、國際海運等資源,支持不同運輸方式的運輸企業和其他大企業相互參股、重組、合資和合作,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和組合效率,形成布局協調、能力充分、優勢互補、銜接順暢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和綜合運輸樞紐。

三、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能源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難度大。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強化部門協作,切實做好全省能源發展與安全工作。

(一)加強對能源工作的領導。最近,國務院成立了國家能源委員會,并組建了國家能源局。為加強對我省能源領導,省政府成立了姜大明省長任組長的能源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指導全省能源安全和能源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能源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能源工作中的具體事務。各市也要明確相應的機構,具體負責本地區能源的發展與安全工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把能源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分管負責同志靠上抓,及時研究解決本地區本行業能源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確保能源工作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建立各負其責、密切協作的工作機制。要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盡快建立起部門分工負責、協同配合、形成合力的工作機制,有效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發改、經貿、環保、國土,交通等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要加強溝通與配合,切實履行保障能源供給職責。發改部門作為能源主管部門,要主動加強同各地區、各部門的聯系,各地區、各部門也要積極支持發改部門的工作,形成能源工作合力。

(三)加強規劃引導。會上印發給大家的《全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涵蓋煤電油運的協調發展,涉及面廣、規劃周期長、可操作性強,經研究出臺以后將是指導我省今后一個時期能源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各級各部門要根據這一總的規劃,進一步細化行業和地區能源發展措施,提高可操作性,并確保實施到位。要把市場機制與規劃引導結合起來,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能源發展的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促進我省能源保障體系健康發展。

(四)建立和完善能源預警體系和應急保障機制。要盡快研究建立安全、靈活、準確、高效的能源信息采集和分析處理系統,及時監控、預報能源安全運行態勢,健全能源預測預警工作機制。要強化電網應急體系建設,加強我省電網與華北、華東電網聯接、聯動,提高電網應對大面積停電等突發事故能力,完善事故應急處理體系。要健全完善煤炭、石油、天然氣應急儲備,規劃建設大型煤炭集散地、配送和儲備基地,鼓勵各地區和有關企業建立必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儲備,滿足應急需求,確保能源供應安全可靠。

做好能源發展工作,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也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既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各級各部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增強全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齊心協力,扎實工作,努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