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關注教育細節演講稿

時間:2022-06-02 09:04:00

導語:教育工作者關注教育細節演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工作者關注教育細節演講稿

記得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有一位記者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他沉思片刻回答:"幼兒園。"他解釋說:"幼兒園教會我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這些。"

大家可以聽出這里沒有一句有關理想、抱負甚至像樣一點的場面話,但確確實實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由此可見,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將會受益終身。

而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則更是體現了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的道理。由于工作關系我接觸的班級較多,不管在哪個班上課,我經常對學生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好習慣會成就一個人,壞習慣會毀掉一個人。什么是好習慣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站要有站樣、坐要有坐樣,一個人的相貌無法選擇,但是自身的精神面貌是可以通過后天努力改觀的。我之所以會有這樣想法,是因為在我國針對青少年推出的一款矯姿產品使我深受刺激,那款產品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就是背背佳。當看到一個一個本應是精神飽滿、健康陽光的孩子變成了彎腰駝背、萎靡不振的樣子的時候,我心痛了,真的心痛,我們是教師,我們的職責應當是培養人,而不是傷害人。學習可以有早晚,術業可以有專攻,但是長身體卻只有短短幾年時間,而且過去了就不會再回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放任或大意,讓孩子們留下終身遺憾。

如果說教師是園丁,那么孩子們就像小樹苗。只是有的孩子可能像白楊,從小就筆直向上,很少有歪枝斜杈,我們可以輕松地想象出它將來一定能長得高大挺拔;有的孩子可能就如松樹,生長緩慢但是堅實,需要經歷風雪,遭受磨難才能成才;而有的可能就是酸棗樹,不僅長不高,還渾身帶著刺,如果你想給它砍去歪枝斜杈,那么它只會長出更多的枝枝杈杈。做為老師我們不能夠一廂情愿地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成為白楊或松樹,那怕明知道他就是一棵酸棗樹,注定只能長到1米高,將來只能做柴火,我們也應該用心地給它施肥、澆水,讓它能夠茁壯地成長,哪怕是長到了1.1米高,我們的辛苦就沒有白費,它就是一棵成功的酸棗樹,如果命中注定它將來只能做柴火,我們也要讓它有信心做一根最好的最快樂的柴火。

有人說教師是春蠶,有人說教師是蠟燭,而我只愿意做點燃孩子們心靈之燈、照亮他們前進方向的那根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