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精彩演講稿6篇
時間:2022-09-10 09:29:51
導語: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精彩演講稿6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歲月的車輪,駛入充滿新的期冀和熱望的2015年。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一個偉大歷史事件,總是給人以深邃而久遠的啟悟。從某種意義而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最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的覺醒。正如主席所深刻指出的:“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抗日戰爭的硝煙雖已散去,但戰爭喚起的偉大民族覺醒、形成的偉大抗戰精神,仍然是激勵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實現強國強軍夢想的不竭精神動力。
第二篇
北京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前,屹立著一座4.5米高的巨型雕塑《醒獅》。這是一種意象,一個標識,象征著四億五千萬同胞在抗日戰爭中的空前覺醒。民族覺醒,是指近代中華民族為爭取獨立、自主、富強、進步而進行的思想啟蒙和精神發動的過程,體現了中華民族在歷史征程中改變前途命運的新追求、選擇前進道路的新定向、煥發生命活力的新躍升。“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十八世紀后半葉西方工業革命的馬達轟鳴,沒有驚醒東方大清帝國“天朝上國”的迷夢。
近代中華民族的覺醒,是伴隨著帝國主義的不斷侵略、中國人民的不斷抗爭,在昏昏沉沉、懵懵懂懂中睜開雙眼的。
1840年,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雖然失敗了,但當時的中國人并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危機。因為大清輸給的是西方強國,即使割讓土地,也是邊緣不毛之地。個別有遠見的先進分子如鄭觀應向酣睡的國人發出“危言”警示,但不得不表白時處“盛世”,因而把自己的著作定為《盛世危言》,對“天朝上國”仍不乏自信。
自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一再欺侮中國,民族災難深重,人民饑寒交迫。時代呼喚東方“睡獅”醒來。
“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也”。1894年甲午戰爭的慘敗,給中國人民帶來前所未有的恥辱,也促成了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覺醒。“泱泱大國”居然敗于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蕞爾倭奴”,而且賠款數額巨大,割出的是整塊省區,并由此開啟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亡國滅種的危險,像一個令人戰栗的陰影,籠罩在愛國者的心頭。中國面臨的不是強與弱,而是更嚴峻的存與亡的問題了。
《馬關條約》簽訂不久的1895年5月,嚴復在天津《直報》上發表了轟動一時的《救亡決論》,第一次響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號。這是中國近展史上一個有著標志性意義的變化。如果說,鴉片戰爭是民族覺醒的啟蒙發軔,甲午戰爭是民族覺醒的重大轉折,抗日戰爭則是民族覺醒的總爆發。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迅即強占了中國的東北全境。東北各族人民面臨的是被奴役的共同命運,而南京國民政府卻實行“不抵抗”政策,并荒唐地提出“彼有強權,我有公理”,“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社會干預”。
當時駐國際聯盟的中國代表顧維鈞曾有悲痛的回憶:當他向各國代表逐個求援時,得到的最令其無地自容的回答是:“你們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別人代勞?”在強權和實力主導國際舞臺的狀態下,中國在反侵略時只有自己表現出意志和力量,才有可能爭得尊嚴,否則自己的命運只能掌握在他人手中。從李鴻章甲午之戰“以夷制夷”的失敗,到南京政府乞求國聯干預落空,都證明了這一點。日本的侵華野心并不因南京政府的妥協退讓而有所收斂,反而益發膨脹起來。
1932年,日本為侵略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燃起了廣大民眾與愛國人士的反抗烈焰。1935年,日本制造所謂“華北五省自治運動”,激起了“一二九運動”的愛國救亡熱潮。1937年,日本又蓄意制造“七七事變”,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盧溝橋畔的槍炮聲,徹底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睡獅”。“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國人民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寇的洪流之中,中華大地到處燃起了抗日烽火。
殷憂啟圣,多難興邦。回顧百年來的歷史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覺醒,是以近代百年的屈辱史換來的,是被列強一“棒”一“棒”打出來的。盡管民族意識的覺醒艱難曲折,但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逐步深化。
歷史的曙光,常常在最黑暗時閃現。民族心理學認為,當一個民族遭受外敵入侵時,其民眾心理就會發生急劇的變化。民族情感的喚起、民族態度的變革,就是這種民族心理變化的體現。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入侵,帶給中國人的不只是深重的災難,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成為中華民族覺醒的催化劑。只有到了抗日戰爭,中華民族覺醒最終得到集體呈現并引發質的飛躍,演繹出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壯闊歷史場景。正如朱自清在《這一天》一文中所寫的:“東亞病夫居然奮起了,睡獅果然醒了。從前只是一塊沃土,一大盤散沙的死中國,現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國了!”從“死中國”到“活中國”,這確乎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變化。
第三篇
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說過,“民族精神是認識自己和希求自己的神物”,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推動著那個民族的一切行動和方向”。近代中華民族的覺醒,既是民族意識的覺醒,又是民族精神的覺醒。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華民族歷經挫折而不倒,飽受磨難而不滅,正是因為有著百折不撓、堅韌不屈、自尊自信的民族精神。抗日戰爭,既是一場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拼爭,更是一場意志和精神的較量。中國人民在14年艱難抗戰中形成的抗戰精神,既源于中國悠久文化和愛國傳統的熏陶,也來自近代歷史條件下新的民族覺醒的賦予。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將抗戰精神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這種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優秀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萬萬同胞千萬兵”。在兇殘的侵略者的殺戮面前,多少人前赴后繼,碎首沙場;多少人瀝血孤營,裂身銀漢;多少人毀家紓難,以身殉國。從平型關大捷到臺兒莊會戰,從“劉老莊連”到“八百壯士”,從楊靖宇、左權到張自忠、戴安瀾,千千萬萬同胞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回望抗戰,我們怎不為民族氣節的大弘揚而驚嘆,為民族智慧的大迸發而自豪,為民族偉力的大釋放而振奮?抗戰精神豐富和升華了愛國主義精神。近代中國的民族精神,以救亡圖存為主導價值理念。在14年抗日歷程中,救亡圖存是中華兒女始終銘刻在心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發自深處的激情吶喊。它突破了以往“忠君報國”思想的局限,注入了近代以來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準則、以民族獨立和解放為目標的時代思想精華;它沖破了以往閉關鎖國觀念的束縛,把追求民族獨立和維護世界和平正義統一起來,把中國的抗日戰場與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統一起來,實現了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有機結合。
抗戰精神豐富和升華了英雄主義精神。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飽受屈辱,但這個民族從來沒有向任何侵略者低下頭顱。抗日戰爭的勝利,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這種抗戰精神突破了舊式英雄主義強調個人價值與作用的局限,形成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群體意識和集體主義的英雄觀;這種抗戰精神摒棄了舊式英雄主義為個人利益打算,為統治者效力的愚昧落后思想,形成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并為之獻身的革命英雄主義。抗戰精神豐富和升華了民族團結精神。團結是鐵,團結是鋼。鋼鐵般的民族團結,是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無窮力量。抗日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它突破了強調“華夷之辨”的大漢族主義局限,克服了你爭我奪、相互傾軋的內部紛爭,各民族以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為重,和衷共濟,并肩戰斗,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成為全民族的自覺共識和共同意志。“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抗戰精神再一次昭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第四篇
不竭如江河,無窮如日月。
中華民族畢竟是一個充滿智慧與生機的民族。五千年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而謂之華夏者,夏,大也,言有禮義之大,兼有文章之華也”。故而,每當中華民族遭遇到困難挫折,華夏文明的基因總會凝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去戰勝千難萬險,改變自己的命運。抗戰時期的民族覺醒,不僅增強了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而且激發了中國人對民族復興的空前渴望。
正是由于近代以來中國的貧弱落后,才導致河山被踐踏,生靈遭涂炭。從甲午戰爭的旅順大屠殺,到“九一八事變”次年的平頂山慘案,再到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就是國家不夠強大、受到外國欺辱的慘痛案例。落后就要挨打,貧弱必然受欺侮。唯有自強不息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民族復興的希望,召喚著堅韌不拔的中國人民。近代中國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課題:一是救亡圖存,實現國家的獨立;一是追求現代化,實現民族的復興。這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救亡圖存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出發點和基本前提,而只有促進中國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才能為救亡圖存提供堅強支持和保證,真正實現民族獨立。
抗戰時期的民族覺醒,凸顯出救亡與復興的時代主題。
經過14年浴血奮戰,中國軍民最終把日本侵略者逐出了國土,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一掃百年來中華民族屢戰屢敗的精神積弊和悲觀陰霾。這種久違了的自尊與自信,使民族獲得足夠的信心去重新創造一個嶄新的國家。
從興盛到衰敗,再到復興與崛起,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民族蘊含著一種巨大的內生力量——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從沉淪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今天的中國,早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早已告別了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并以舉世矚目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成就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實現幾代中國人孜孜以求的強國夢強軍夢,不再是飄渺虛幻的期待。但在筑夢圓夢的征程中,重在永遠保持“喚醒”、“警醒”、“醒來”的狀態,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新中國成立前夕,人民政協開會商定國歌。畫家徐悲鴻等委員建議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當即表示支持,但也有人提出,新中國就要成立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歌詞已經過時了。堅定地指出,要留下這句話,讓我們耳邊警鐘長鳴,居安思危,安不忘危。撫今追昔,70年前的血淚歷史早已終結;痛定思痛,醒世警鐘當須長鳴不止——經過了70年,我們國家是否已經能夠足以抵御外侮?國人應以怎樣的精神狀態面對未來?滔滔大浪總是挾沙而下。昔日抗戰中那么多的漢奸、偽軍,那么多的降兵、逃兵,在向我們敲響警鐘。
浩浩大潮總有暗流涌動。今天世界霸權主義的陰霾不散,日本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也在向我們敲響警鐘。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國家的繁榮富強,需要強大的實力保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命運,說到底,掌握在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人民自己手中。
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2014年3月在法國巴黎援引拿破侖的“睡獅論”,以形象精煉的概括,道出了中國由睡到醒、由弱到強的深刻變化,也闡明了中國同世界的交往之道。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不管任何時候,爭取和維護和平,都離不開民族的覺醒和強大的實力。“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只要始終保持民族覺醒的精神和力量,就沒有什么能夠阻止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第五篇
同胞們、同志們、朋友們: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卷入其中。法西斯侵略者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給人類文明造成空前浩劫。日本侵略者肆意踐踏中國的大好河山,屠殺中國軍民,強行掠取勞工,蹂躪和摧殘婦女,進行細菌戰和化學戰,制造了南京大屠殺等一系列滅絕人性的慘案,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遭受了慘重破壞,使中華民族蒙受了巨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戰爭勝利后,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德國戰犯的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及中國、蘇聯等國家的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審判,使發動侵略戰爭、雙手沾滿各國人民鮮血的罪魁禍首受到應有的懲處,伸張了國際正義,維護了人類尊嚴,代表了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的共同心愿。這是歷史的審判!這一審判的正義性質是不可動搖、不容挑戰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戰爭的這一性質,從根本上決定了人心向背,決定了戰爭必然以侵略者的失敗而告終。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總是不斷探尋社會進步的規律,不斷把人類文明推向更高水平。但是,總有一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勢力不惜以極端野蠻的方式向人類文明挑戰,對其他民族進行侵略、掠奪、殺戮、奴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世界上了生動而又深刻的一課,再一次充分證明:人類文明的進程和成果是不容破壞的!人類和平進步的車輪是不可阻擋的!一切邪惡、黑暗、反動的勢力終將被歷史洪流席卷而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不僅徹底摧毀了世界法西斯反動勢力,而且成為世界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一勝利,壯大了世界進步力量,有力地沖擊了舊時代列強爭霸的國際體系,動搖了世界殖民主義的基礎,推動了殖民地、附屬國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斗爭,為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方興未艾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廣闊道路。這一勝利,挽救了人類文明,避免了歷史倒退,廣泛傳播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的基本價值,促進了各國人民特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精神上的廣泛覺醒,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持久影響。這一勝利,促進了聯合國的成立,推動制定了聯合國憲章和其他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開始形成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新機制,對戰后世界局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六篇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剛剛過去的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這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盛大節日。
列寧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清楚的記得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戰爭使中華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奇恥大辱,使中華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里越陷越深;三十多年后,“九一八事變”打破了沈陽城的寧靜;“七七事變”的戰火硝煙彌漫在盧溝橋畔。曾經創造了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東方大國失去了原有的尊嚴,整個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從心底發出一聲怒吼:起來!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它義無反顧地扛起了抗日民族戰爭大旗,指出了“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熱血青年站出來了!他們激憤地奔走在大江南北:“以華北之大,卻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他們高呼慷慨激昂的抗日口號,以共紓國難的大無畏氣概,站到了時代的前列,使全民族抗日救亡的風暴,迅速席卷了中華大地!愛國官兵站出來了!他們高呼“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從馬占山到馮玉祥,從張學良到楊虎城,從東北義勇軍的抗日烽火,到西安事變爆發,最終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全民族抗戰開始了!從平型關大捷到臺兒莊戰役;從東北抗日聯軍到長城喜峰口憤怒的大刀,讓無數日本侵略者得到了應有的下場!正是由于中華民族的團結一心,正是由于中華民族有數不清的楊靖宇、左權、張自忠……中國人民才最終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洗刷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這場戰爭已經過去整整60年了,但是,我們怎能忘記南京大屠殺中被毫無人性的侵略者殘殺的30多萬同胞!怎能忘記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付出的3100萬鮮活的生命!怎能忘記日軍在侵華的半個多世紀里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和精神創傷!……
今天,我們雖然生長在和平年代,但我們要牢記歷史,牢記五星紅旗是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法則。不僅如此,我們還應承擔起歷史責任,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規范自身的言行做起,將這份愛國情感落實到行動中。最后,我愿與朋友們共勉一句催人奮進的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上一篇:電網建設項目設計造價控制研究
- 下一篇:數字城市建設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