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企業共成長9

時間:2022-08-29 10:38:00

導語:我與企業共成長9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與企業共成長9

到來,當前社會已發展為一個全新的信息社會,信息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甚至通信手段的普及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在這種大環境下,電信企業被推上經濟發展的浪尖,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同時,WTO的臨近和國內眾多競爭對手的迅速成長,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風險。處于這種形勢下,如何完善我們的企業機制,充分發揮我們的資源優勢,在競爭中發展壯大自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關于企業的發展方向

作為傳統語音通信手段的提供商,電信企業有著過去的輝煌。而現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傳統業務已相對飽和,企業也同樣面臨著往何處去的選擇。在今天,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IT高科技領域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熱點,很多傳統企業為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紛紛涉足這一領域。"ComputerIsNetwork",計算機就是網絡,而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網絡之間已經沒有明確的劃分界限,因此對于電信企業來說,IT高科技領域可以很自然地看作是我們傳統業務的拓展。在做好包括各種寬帶接入手段的通信網絡建設和維護工作的同時,往IT等領域的發展是必然的結果,這也正是當前我們企業的發展方向。

為達到這樣的發展目標,平穩的實現企業定位的過渡,首先就要具備完善的企業發展長遠戰略,同時注意我們企業的創新,以及企業理念的連貫性。通過制定實際、細致的管理規章,利用各種新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完善我們的現代化管理。以市場為導向必然會成為企業發展的實施基礎。目前整個經濟的發展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整個電信市場已經由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效益的增長點肯定是跟著市場需求而走的。但是,如何培育新的增長點和使現有增長點產生規模效益,應是我們重點研究的問題。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我們自身的資源優勢。我一直認為,國有電信企業雖然存在著種種弊端,但同時各方面的資源優勢也是相當明顯的。不管是目前國內眾多的競爭對手,還是入關之后的外資公司,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把我們打垮的,真正可以打垮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

我們資源最主要的優勢應該在于無形資產方面和資金方面。首先是無形資產方面的優勢,這是我們最大的財富。雖然目前社會上對電信企業的負面報道很多,在INTERNET網上的很多論壇,只要是針對電信的話題,幾乎都是批評的觀點。即便這樣,也只能說明有關電信的問題是當前輿論的焦點之一,而并不是我們的無形資產已過多的貶值。實際上,提到電信,公眾心理上仍會很自然地認為這是在通信領域的最大的、最正規和具備權威性的企業。而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現有無形資產的覆蓋面從通信領域擴展為整個IT領域,同時把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資產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企業經濟效益。當然,首先要理順我們內部各部門間的關系,應該是一致對外,而決不能形成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惡性競爭。

在資金資源我們也有一定的優勢。怎樣使我們的現有資金真正投有所值,從而產生更高的資金回報率,特別是在市場運作的一些方面,是我們需重點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發揮我們的資源優勢應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和企業的價值鏈來進行。我們的企業的價值鏈是怎樣的,長遠和目前的效益產生點是怎樣的,如果發生變化,價值鏈的其他環節是否能夠頂上來,都是應該有所準備和計劃的。

我們今后的發展,肯定不會局限在傳統語音業務方面,因而會面臨著發展重點和投資方向的選擇。在這些方面,是否能夠更多地向朝陽產業有所傾斜,特別是對具備高技術含量的一些新興領域給與更多的關注和投入。舉例來說,目前INTERNET網絡領域的發展處于低谷,不管是ISP、ICP和IAP,還是一些從事B2B或B2C電子商務的網絡公司,他們的發展不是處于低潮,就是面臨投資亟待兌現的困境。但以長遠的眼光來看,發展前景還是很光明的,尤其是這些領域的發展將對我們主營業務收益的增長和對形成我們通信發展新的熱點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對這些領域的投入,將對我們企業的發展產生非常良好的影響。在另外一些諸如工業產品設計等目前處于市場空白或市場弱勢的朝陽性、高技術投資領域,即便是與主營業務的直接聯系相對較少,也應給與更多的關注。

在發展速度方面,作為相對成熟的大型企業,追求的應該是高質量的勻速直線運動,而不是驚心動魄的短期高速。創業者熱衷數量,管理者的追求是關注質量。我們現階段,更應作為管理者關注質量、關注效益回報,而不僅僅熱衷數量。我們現在已經在市場營銷方面投入了相當的力量。我們的市場營銷應該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建立在精確數據和分析上的科學。在持久統一地保持公共形象的大前提下,必須根據市場變化而適時地加以新包裝。

2、關于企業的分配機制

為保障我們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必須對我們的現有機制進行改革。毋庸諱言,我們目前的企業體制存在著種種弊端,這也正是我們目前所進行的企業改革的原因所在,它們能否順利解決直接影響著我們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首先是分配機制的問題。我們當前和今后的競爭對手來自方方面面,包括外資、合資、民營等多種所有制企業,我們和這些對手在市場競爭面前將會是完全平等的,用戶不會因為我們是國有大型企業而特別加以青睞,因此對企業職工來說,產生單位效益所付出的工作量與其他所有制企業是相同的,是完全市場化的。因此在分配機制上也應該做到市場化,而不是單單競爭的市場化。否則,很有可能會產生其他一些諸如"灰色收入"等不良現象,真正受損害的將是企業的利益。我們真正關心的應該是企業部門或職工為企業創造了多少效益,而不是他們獲得了多少收益。應該創造一種氛圍,使大家爭相為企業多創造效益,"多勞多得"真正成為一種時尚和制度,而不僅限于理論。當然,在目前階段,企業的相當一部分效益還得益于我們壟斷優勢。對這種情形,可以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特殊性,達到利益機制的均衡。

在分配手段上,可以借鑒、考慮民營公司的股份制、期權和分紅等一些靈活的手段,真正做到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事實上,目前已經有不少國有企事業單位為留住人才,在改革傳統分配制度的基礎上,以崗定薪,工資開放,實行工資談判或協議工資制等與市場接軌的分配手段。這些都大大激發了企業的活力,增強了競爭力。

3、關于用人和留人

保障企業高速發展的另一重要方面在于我們的用人觀念和留人機制。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越多,企業素質就越高,競爭力就越強。承認"智力資源"在企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是一大進步。但是單是網羅人才,而不善于進行優化配置,形不成人才的"聚合效應",將會造成人才浪費、流失、內訌、墮落等,對企業來說徒有愛才之名,而無用才之實。因此首先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和明確的用人觀念。我們所追求的應該是一種實戰型人才體系,在這種體系下,熟和生、專才和通才、執行型和才俊型等各類人才都應該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其次是要建立起相應的人才機制和人才儲備機制,并努力使之市場化,避免單一的人才結構,避免人才選拔不暢現象的出現。

4、關于企業文化及群體意識

當前企業的各項工作基本上都是一種群體行為,少數拔尖人才可能會促進和帶動它的開展,但并不是單靠少數人才就能做好的。對企業來說,更多的是要穩定全體員工,依靠和充分發揮他們的集體力量。企業文化正是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青年人都是有所追求的,他們最關心的是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能否真正能成就一番事業;二是對自身而言是否有足夠的發展空間;三是是否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三方面中,良好的經濟效益是必不可少的,但相對而言處于較次要的地位,很多優秀的人才離開企業并不是為了金錢的因素。企業文化的責任就是要在這些方面影響自己的員工,真正把大家凝聚起來,把大家的興趣和志向與企業的需求結合起來,把個人成長與企業長遠發展吻合起來。這樣不管是在困境還是逆境中,都能具備強大的戰斗力,我們的員工處于這樣一個團結的集體中,也會因此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5、關于企業的危機意識和服務保障體系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特別是對于我們這種規模經營的大企業來說,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的風險,例如規模風險、投資風險、管理風險、品牌風險和接班風險等。因此我們應該時刻有著一種危機意識。這樣可以使企業最大限度的避免危機,同時也可在危機產生之后,將其對企業的損害降到最低。

以我的切身體會而言,在目前市政設施電力、水、煤氣、有線電視和電信幾大公司中,電信的服務應該是名列前茅的。我曾經有著電話報修半小時維修人員上門,而有線電視報修三周未能夠得到徹底解決的經歷。但是,社會上仍然是關于電信方面的負面報道最多,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更要有著充分的危機意識。

危機發生之后,我們應該本著誠懇虛心的態度真正解決問題,將負面影響化為最小。但更重要的是,要避免危機的發生。

IT領域,惠普公司的品牌形象是非常良好的,這與他們完善的服務保障體系是分不開的,特別是這兩點對我們應有借鑒意義:一是建立確實能夠解決問題的投訴熱線;二是對每一項報修,事后都由專人負責詢問客戶反饋意見。我們已經有了"首問負責制",如果再能輔以"事后詢問制"可能會有著更好的公眾效應,更能提升我們企業的品牌形象,從而減少危機的發生。

企業的發展與我們每個員工都息息相關。回顧以往,我始終堅信我們的企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為企業的發展盡自己微薄的力量,與企業共同成長會一直是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