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項目推進年調查匯報
時間:2022-09-02 10:47:51
導語:發改委項目推進年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委、區政府把2012年定為“項目推進年”。在這一年中,先后推進招商引資項目220個(含續建),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70個,實施并完成民生工程建設項目152個,國債項目72個,“項目推進工作”為我區應對金融危機,在逆勢環境下實現經濟快速增長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經測算,項目投資對GDP的貢獻率達76.6%,成為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主引擎。
一、項目推進年成效明顯
(一)促成了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
今年以來,我區固定資產投資呈持續快速增長之勢。1至4季度增幅分別為68.6%、71.5%、84.2%、60.4%位居全市第一;全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2.4億元,高于年度投資計劃30個百分點,同比增長60.4%。其中:項目完成投資19.9億元,同比增長94.16%,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88.8%;房地產完成投資5.6億元,同比增長46.2%,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5%。從產業投向看,一產完成投資1.16億元,占總投資的5.16%;二產完成投資10.2億元,占總投資的45.33%,其中工業完成投資10億元,同比增長40.6%;三產完成投資11.03億元,占總投資的49.02%。
(二)確保了各類項目快速推進
確保重點項目推進。我區進入市調度的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共49個,總投資99.3億元,2012年計劃投資6.83億元,年度完成投資7.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4%。
確保“861”項目推進。2008年我區861項目10個,今年我區納入省調度的“861”項目14個,數量增長4個,總投資達19.08億元,全年完成“861”項目投資2.2億元,全額完成投資計劃,同比增長33.33%。
確保中央投資項目推進。中央下達我區擴大內需國債項目投資39個,涉及機電、交通、水利、農村沼氣、退耕還林、社會事業等多行業72個子項目。第一批國債14個項目總投資10822萬元;第二批國債項目7個總投資3277萬元;第三批國債7個,總投資17265萬元,已完成投資10485萬元,占總投資60.7%;第四批國債項目已下達11個,總投資2536萬元,已完成投資1084萬元,占總投資42.74%;39個擴大內需項目均實現“三個百分百”:項目開工率100%,配套資金落實100%,整改措施落實100%。
(三)形成了平臺建設多點推進格局
全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2.5億元,其中:金安經濟開發區完成投資1.65億元,占計劃的166.2%,上報省批準土地置換1134畝,新建成園區1.5公里;城北工業功能區一期規劃面積803畝,已落實招商引資項目19家,功能區一期土地已基本用完,二期規劃面積9000畝,兩條主干道明年2月可建成。中店南山科技工業園完成道口拆遷,收儲土地600畝。孫崗、木廠、雙河等鄉鎮工業功能區前期規劃已完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正在展開。園區建設沿“一核、兩翼”已形成多點推進的格局。
(四)加快了招商引資步伐
今年全區共落實引資項目176個,在建(含續建)項目220個,合同引資49100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197000萬元,同比增長125.9%。在建項目中,二產(工業)項目205個,實際到位資金168000萬元,占到位資金總額的85.2%,工業項目占主導地位。在駐市窗口新辦理登記注冊的企業已達83家。
(五)助推了工業經濟快速增長。
我區以“項目推進年”為抓手,多措并舉,較好地推動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增長幅度分別為37.9%、36.4%、33.3%,全年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45.5億元,同比增長30.4%。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15.1億元,同比增長30%,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全年已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4家,總數達67家。
(六)打下了堅實的項目工作基礎
一是對上資金爭取成績顯著
年初確定國債等項目資金爭取任務1.5億元。全年共爭取各類資金4.2億元,其中前四批國債資金1.02億元,非切塊資金1.8億元,完成全年計劃任務的280%,為全區項目推進注入了源頭活水。
二是與央企對接成效初顯
根據省、市要求,我區搶抓機遇,進京跑部,開展與央企項目合作工作,目前,已與中糧中谷公司、中冶恩菲公司達成糧食產業發展戰略合作項目、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個簽約項目,總投資18億元。中冶集團恩菲公司太陽能光伏電站、中糧肉食集團畜禽養殖基地(總投資10億元)等一批有潛力的項目仍在積極對接之中。
三是項目備案、批復雙增長
今年,我區項目立項數量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逆勢上揚,全年平均每2天有一個項目批準實施。全年共備案項目97個,總投資22億元(08年2億元),同比增長11倍;核準、審批項目94個,總投資9.2億元(08年0.6億元),同比增長15倍,總計備案、批復186個,總投資規模31億元。投資項目備案數量、規模雙增長表明---我區民間投資熱情高漲;對上爭取項目數量、規模雙增長可以看出---政府擴大內需政策發力有功;批準實施的項目多說明---項目推進工作取得明顯效果,全區上下抓項目意識明顯增強。
四是項目謀劃進入良性循環
超額完成年初確立200億元的項目謀劃任務。1-12月份,謀劃項目438個,投資規模267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32.5%。其中謀劃新開工項目119個總投資35億元,前期工作項目123個總投資58億元,儲備項目203個總投資172億元。年度轉段項目24個,其中由前期工作轉段為新開工項目9個,由儲備轉為前期15個。切實做到:“謀劃一批、申報一批、前期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環。
五是營造了濃厚的項目工作氛圍
通過一年來的實踐,加深了全區上下對項目工作重要的認識,建立了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形成了“謀項目、引項目、爭項目、推項目”的工作合力,優化了項目工作環境,鍛煉了干部隊伍,架起了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為今后的項目推進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項目推進措施得力
(一)謀劃項目抓推進。一是立足區情謀劃項目。年初對全區投資家底進行仔細摸排、綜合分析,分工業、農林水、三產服務、基礎設施、社會發展五大類建立了項目庫,確立了70個3000萬元以上重點推進項目為項目,為推進年提供了抓手。二是緊扣政策謀劃項目。緊緊圍繞國家擴大內需增發國債投向政策,謀劃項目達300余個,并及時向上申報爭取;三是圍繞規劃謀劃項目。深入研究國家、省、市、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合肥經濟圈、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發展規劃和國家制定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等,積極謀劃一批牽動全局、影響深遠的重大項目,為推動我區項目建設持續發展增添后勁。
(二)爭取項目抓推進。我們始終把項目資金爭取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區領導和各部門負責同志不間斷地跑省、上京,爭項目,摸信息,增感情,己并成功爭取各類項目資金4.2億元,帶動相關投資近5億元,占全區項目投資(不含房地產)的35%,實施了各類分項目200余個,其中江淮大型防爆電機、四院病房大樓、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木南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農村安全飲用水、“村村通”等項目投資都在千萬元以上。擴大內需項目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點。
(三)主攻招商抓推進。我區堅持招商引資主戰略不動搖,成立13個招商組,多措并舉抓招商,為項目推進工作提供源頭活水。全年,由區領導帶隊外出招商就達26批次、200余人次,足跡遍布長三角、珠三角。今年我區又在沿海發達地區增設駐外招商聯絡處5個、設立創業者協會1個、聘請招商引資顧問6位。在新引進的176個項目中,超千萬元項8個,超五千萬元的項目16個,超億元的項目6個。
(四)銀企對接抓推進。成立了區金融工作辦公室,邀請市銀監局及各商業銀行來金安參觀考察工業經濟,密切銀政企關系,先后與市農行、徽商、工行和建行等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幫助企業融資近4億元。同時,從區財政拆借3000萬元資金支持企業發展,區擔保中心和城投公司資本金規模增加到1億元,積極為企業融資提供服務,為項目推進提供資金保障。
(五)完善機制抓推進。建立了項目從組織、謀劃、爭取到推進、調度、分析、管理、考核等一整套工作機制。在組織上,成立了金安區“項目推進年”工作領導小組(金辦字[2012]22號),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四個班子有關負責同志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在計劃、謀劃上,印發了《金安區2012年“項目推進年”活動實施方案》,分別成立工業、農林水、三產服務、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項目申報協調六個項目謀劃工作小組,由區政府各位分管區長牽頭,各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在爭取上,成立了擴大內需工作領導小組,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分管領導親力親為,不間斷地率隊跑省跑部。在服務上,深入企業著力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建立了《區領導聯系幫扶重點建設項目和工業企業制度》,成立28個幫扶組,對全區95個規模以上企業和重點項目進行聯系幫扶,8月份又出臺了《金安區公務員聯系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管理辦法》。在調度上,建立重點項目定期調度制度。區項目工作領導組辦公室每月調度一次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區發改委每月開展一次投資和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區政府每季度調度一次重點項目進展情況,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每半年調度一次項目推進情況。重點加強對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推進工作的監督檢查,協調解決影響項目建設的主要問題。在管理上,嚴格落實“四個一”機制,多次組織現場督查工作;在考核上,完善項目推進工作激勵機制。印發了《金安區2012年度工作考評方案》將招商引資和項目、工業發展、民生工程建設等工作,列入對鄉、鎮、街、區直各單位年度綜合考評,根據項目謀劃、項目申報、資金爭取、項目實施完成情況評選項目推進工作先進單位;同時,修訂了《金安區項目(資金)工作考核獎勵辦法》,繼續對爭取成功的項目補助項目工作經費。
三、幾點工作體會
必須堅持領導推動。今年以來,區委、區政府把“項目推進年”和“企業服務年”作為加速金安崛起戰略舉措,擺在重要位置,區四個班子領導率先垂范,親自參與聯系重點項目和企業、率隊招商、爭取項目等具體工作,在全區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部門成員協同抓的項目推進工作合力,為項目扎實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必須強化部門聯動。今年以來,區直各部門和鄉鎮街,不斷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打破條塊分割,建立良好的互動協調機制,在項目推進的各個環節中,同頻共振,步調一致,各盡其責,效能提高,作風改進,服務優化,為加快項目推進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必須調動企業參與。今年以來,在金融危機的嚴竣形勢下,我區民營投資熱情空前高漲。民間投資規模約占已完成投資的70%左右。實踐證明,實行領導干部聯系重點建設項目和工業企業,是調動企業參與投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企業家的投資熱情,是推進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項目推進存在的問題
一是建設用地制約仍然突出。項目建設用地緊張、拆遷困難造成了項目落地難、開工建設難,出現了招商項目排隊等土地現象。
二是資金制約仍是主要矛盾。從調度的95個重點企業和項目看,融資難、資金緊張尤其是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缺乏仍然是當前企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同時,部分鄉鎮的功能區建設缺乏平臺支持和融資渠道,項目建設進展緩慢。
三是投資總量仍然偏小。我區投資增幅今年一直在全市居高領先,但投資完成總量只居全市第6位。客觀上原因是城市建設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市,同時我區億元以上大的投資項目太少,項目投資規模不大。招商引資數量雖多,但缺少拉動性的大項目。
四是民生工程配套資金壓力趨大。隨著納入民生工程管理項目的不斷增多,要求區級配套資金越來越多。我區的民生工程配套資金已從2007年的1949萬元增加到2012年的3895萬元。由于區級財政仍然薄弱,越來越多地方配套資金使區、鄉兩級難以承受。
五、明年項目推進工作建議
明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的關鍵之年。
(一)2010年項目工作預測
總體來看,明年發展環境會有所改善,世界經濟回暖復蘇,國內經濟增長的壓力減小,政策調控的導向和重點將由保增長,轉變為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同時,2010年也是我區抓住“融入合肥經濟圈和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重大機遇,推進金安跨越式發展關鍵的一年。應該看到,明年我區投資將沿續今年投資高速增長的慣性,加上近年招商引資項目累積效應釋放、中央擴內需項目持續推動,民間投資熱情高漲等原因,全區項目推進工作將攜勢上行,呈現“續建項目增多、新開項目增多、竣工項目增多、大項目增多”的“四多”局面已成必然。
總的來說,我區區位、資源優勢更加凸現,產業基礎和承接能力已初步具備,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步伐進一步加快,一個加快發展、奮力趕超的金安已顯端倪。
(二)“六個著力”做好2010年項目推進工作
一是著力推進一批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建設。計劃推進投資3000以上重點項目62個,總投資147.4億元,年度計劃安排投資15億元。其中續建項目37個,總投資37.8億元,年度計劃安排投資8.35億元,新開工項目25個,總投資33.5億元,年度計劃安排投資6.65億元,前期工作項目6個,總投資21.9億元;儲備項目7個,總投資47.5億元。
二是著力謀劃一批超億元重大項目:圍繞《合肥經濟圈一體化建設金安發展規劃》、《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金安發展規劃》,著力謀劃合六工業走廊、市區半小時通勤圈(金安片)建設、中糧肉食養殖基地、金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中冶太陽能光伏電站等一批重大項目。形成“謀劃一批、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特別是要積極謀劃與《合肥經濟圈基礎設施規劃》、《合肥經濟圈城鎮發展規劃》相銜接,圍繞規劃同籌、交通同網、科教同興、環境同治,以及產業聯動、市場聯體、旅游聯線、信息聯通等,廣泛開展合作。項目謀劃要堅持交通先行,即圍繞“二圈四線”,著力打造金安半小時經濟圈。“二圈”即:提升改造312國道合六段等級為雙向8車道,建設合六城際交通,使金安成為“合肥半小時通勤圈”地區。打通中店、孫崗、三十鋪、木廠環線,打造市半小時經濟圈(金安片)。“四線”即:加快區內交通建設,改造升級六毛路、李三路、吳大路(吳山-大崗頭)、椿大路(椿樹鎮-霍山大河廠)等縣際交通線。抓住《合肥經濟圈基礎設施規劃》、《合肥經濟圈城鎮發展規劃》編制《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為契機,爭取將“二圈四線”納入皖江城市帶城市建設框架之中,獲取政策和資金支持。
三是著力開工一批重大建設項目。以承接產業平臺建設為重中之重,主攻金安經濟開發區配套基礎設施及開發區入園企業建設,著力推進城北工業集中區、中店工業集中區、孫崗工業集中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加快江淮電機產業園、新華畜牧產業園、汽車零部件加工產業園、工美服裝加工產業園,金利國際城大市場、元和老年公寓、元一休閑山莊、花卉苗木城、木南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浙東商貿城二期等項目為切入點,為我區投資提供重點支撐項目。還有一些重大招商及期工作項目有望明年開工建設。
四是著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①搶抓“一圈一帶”建設機遇,圍繞承接產業轉移這一主攻方向,重點開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小分隊招商,突出打造江淮電機產業板塊,汽車配件加工產業板塊,新型建材,大麻紡織深加工產業板塊,服裝羽絨加工產業板塊和優質農產品加工六大產業板塊集群,延伸產業鏈條,彌補產業配套和物流成本較高不足,化資源優勢(包括勞動力)、產業優勢、區位交通優勢為經濟優勢。②堅持領導推動、部門聯動,調動企業參與,組建承接產業轉移板塊,主動與長三角城市聯系,積極參與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分工合作,兼于江蘇實施發展蘇北戰略,建議我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方向應確定為浙江、上海和廣東;同時高度重視與央企對接工作,不斷挖掘潛力企業和產業,擴大對接范圍,提升產業承接層次;③抓住春節民工返鄉時機,加大對皖江城市帶金安示范區建設的宣傳力度,實施引鳳還巢,開展全民創業,企業要借機以多種形式積極加大招騁力度,留足用工人才。④積極實施開發區擴區。皖江城市帶規劃獲國家批準實施后,相關政策含金量足,預計春節后,我區作為示范區必將迎來招商引資新高潮,特別是要爭對產業轉移集群化、組團化的新特點,堅持規劃先行,擴大開發區到50平方公里,加強規劃控制,當前,特別要搶時間做好“合六工業走廊”規劃,做好大承接、大招商、大發展的準備。⑤兼于市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門檻設為3000萬元,我區經濟開發區可否在綜合考慮投入成本與引入資金的“性價比”上做文章,算好“成本帳”、“土地帳”、“效益帳”,科學布局并相應提高312國道兩側引資門檻。發改委、國土、環保等職能部門,嚴把投資強度,堅決不引污染、高耗能和淘汰項目,提高土地利用率。著力把金安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經濟增長的核心增長極。
五是著力加大對上爭取工作。繼續加大項目爭取工作,繼續搶抓國家4萬億投資的政策機遇,力爭在交通、農村水利、商品基地、社會事業、民生工程以及節能減排人、優勢產業上爭取更多投資。
六是著力小城鎮建設提速。堅持立足后發優勢,一要扎實做好規劃。結合當地文化底蘊和內涵,圍繞“有一個具有一定特色支柱產業,有一條高標準的示范街,有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工業集中區,有一批配套齊全、管理規范的住宅小區,有一個有一定水平的文化休閑健身場所,有一套比較完備的長效管理機制”的“六個一”目標,走特色城鎮建設、發展之路。二要突出抓好綜合治理,集中治理好臟、亂、差,提升小集鎮創建整體水平。三要切實搞好開發,創新發展方式,加大集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四要突出重點,鼓勵先行先試。就區位和交通而言,我區沿312國道、六壽路、六舒路鄉鎮,尤其要加大沿線規劃、管理和開發力度。
我區“項目推進年”的實踐表明: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項目是執政為民的有效載體,項目是改善環境,增強區域競爭力的基本條件,項目是實現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同時,如何抓好項目建設也是檢驗每一位黨員干部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尺。抓項目就是抓投資、就是抓經濟、就是抓發展。因此,我們要認真總結經驗,堅持以項目推進建設統領全區經濟工作,把項目推進年引向深入。一是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力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建議增設“項目推進綜合服務機構”,進一步創優項目推進環境。二是進一步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和管理,建議明年和“十二五”期間深入持久地開展“項目推進年”活動。
- 上一篇:開發區發展現狀調查匯報
- 下一篇:縣區重點企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