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一把手負責制"負面效應

時間:2022-03-10 07:12:00

導語:有感于"一把手負責制"負面效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歲末年初,名目繁多的會議特別多,內容大都涉及熱點、難點問題,諸如“防止禽流感”、“拖欠民工款”、“今冬明春安全問題”、“年終送溫暖活動”等等。然而,這些會議都強調要“一把手”參加并負總責。對此“一把手負責制”有點感想。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提出“一把手負責制”過多過濫。從網絡上搜索“一把手負總責”關鍵詞,僅用0.79秒,就出現了278000個相關查詢結果。類似“人口、資源、環境”實行各級黨政一把手要負責制外,還有“官煤勾結遏制礦難一把手負總責”、“黨報黨刊發行一把手負總責”、“高教改革一把手負總責”、“退耕還林一把手負總責”、“安全工作一把手負總責”、“‘防非’工作一把手負總責”、“黨風廉政一把手負總責”、“軍轉干部安置一把手負總責”、“落實扶貧計劃一把手負總責”、“機關作風建設一把手負總責”等等……提出“一把手負總責”說法過于概念化,任何工作都是靠一件一件的具體任務落實來保證的。如果沒有領導班子的“分工負責和各司其責”,那么“一把手負責制”只能是一種口號。提出“一把手負責制”關鍵是要發揮班子全體人員的積極性,而不是處處身先士卒,事必躬親。

二、“一把手”不是“三頭六臂”。在現實中提出“一把手負責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特別是在現行體制下,“一把手”當然要對全局性、關鍵性、重要性的工作負總責。既然實行的是“一把手負責制”,那自上而下又為何又熱衷提出“一把手負責制”呢,恐怕還是內部運轉不協調造成的后果。除了總體上“一把手負責制”外,不能把一些過于具體的小事情也都要求“一把手負責制”。要知道“一把手”只有一個,也是一個具體的活人,并非三頭六臂。一些來自街道基層的“一把手”對名目繁多的會議苦不堪言,甚至一周5個工作日白天都在開會,只能用晚上時間回去貫徹,更談不上深入深層解決實際問題了。如果什么事情都要求“一把手負責制”,那么為何還要配備“二把手”、“三把手”做什么呢?

三、要慎重提出“一把手負責制”。鄧小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執行得不好,黨是可以變質的,國家也是可以變質的,社會主義也是可以變質的。干部可以變質,個人也可以變質。”不能正確執行民主集中制,直接影響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全局,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不難看出,當前在一些地方實行的“一把手負責制”不是建立在民主基礎的“負責制”,而是成了“一把手專權制”,完全背離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過分強調建立以“一把手負責制”為中心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容易造成下級“一把手”只向上級“一把手”負責,而不把自己周圍的同事和群眾放在心上。如干部考核制度形同虛設,內部監督機制尤其對一把手的監督幾乎失靈。于是,“一把手”在本企業、機關、單位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極易形成“一言堂”和對“一把手”的監督缺位。因此,“一把手負責制”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在強調“一把手負責制”的前提下,必須強調“分工負責和各司其責”。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四、“一把手負責制”容易權力壟斷。現實中出現許多腐敗現象,或多或少同“一把手負責制”有些聯系。許多單位“一把手”一個人說了算的實質,就讓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集中制原則變成了一言堂,使黨委分工負責制變成了決策權、執行權、用人權、財政審批權、使用權、監督權上的獨攬。因此,就會讓腐敗分子感到當縣委書記就是與縣長不一樣,當“一把手”就是比副職有天地差別的感覺來。因為“一把手”可以把監督、人事變成打擊別人、排斥別人的手段;因為“一把手”的隨心所欲,使公共財務變成了自己吃喝玩樂的小金庫;因為“一把手”權力過大,使黨員生活流于形式,基層組織渙散,民主選舉成了維護“一把手”權力的工具,使監督成為“真空”;而在選才用人上,由于“一把手”說了算,因此就有了任人唯親、拉關系和跑官要官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