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林果業生產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05 07:27:00
導語:全縣林果業生產情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人大常委會農村工作委員會
5月18日-28大小陳老師工作室日,我們在分管主任的領導下,會同縣林業局、果業局,就當前全縣林果業生產情況到a、s、d、f、g等鄉鎮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縣林、果業發展情況
1.當前楊樹豐產林發展現狀
我縣水庫河道較多,群眾一直有在河灘和水庫周圍栽植楊樹的習慣。以前,由于市場需求量小、價格低,加上楊樹品種更新慢、病蟲害嚴重及管理粗放等原因,全縣楊樹豐產林規模小、生長慢、效益低,一直穩定在2萬畝左右。
近幾年來,中央、省、市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啟動了各項林業重點工程,推動了我縣造林綠化事業的健康發展,形成了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熱潮。由于國家對東北、西南林區的天然林采取禁伐措施,再加上近幾年建材、家具和造紙行業對木材的需求不斷增長,造成木材嚴重短缺,木材價格一路上漲。為了緩解木材生小陳老師工作室產危機,提高楊樹豐產林生產、加工規模,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改善生態環境,市政府及時啟動了綠染沂蒙工程,計劃自2001年開始利用五年時間在全市營造楊樹林150萬畝,每年拿出200萬元全部實行以獎代補;去年冬天又啟動了水庫及河道工程管理保護范圍內的植樹造林,計劃栽植楊樹豐產林12.5萬畝,每畝楊樹林由市、縣兩級財政補助20元。除此之外,近幾年來實施的綠色通道工程也推動了楊樹豐產林的發展。在市場的帶動和各級政府的大力號召下,我縣群眾栽植楊樹豐產林的積極性非常高漲。特別是楊樹新品種107引入我縣以來,它耐干旱瘠薄和速生豐產的優良特性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更加推動了我縣楊樹豐產林的發展。據林業局統計,全縣目前已發展楊樹豐產林8萬多畝,其中在農田內栽植楊樹近5萬畝,今年春天新栽植楊樹超過2萬畝。
2.果業生產情況
到2004年底,全縣果園面積53萬畝,果品產量11億斤,實現產值7.1億元。其中,蘋果18萬畝,產量3.5億斤,主栽紅富士、新紅星、金帥等品種;桃是我縣果品生產的另一優勢項目,現有面積20萬畝,主栽朝輝、倉方早生、川中島、北京九號、寒露蜜、中華壽桃等10多個品種,年產優質桃6.8億斤。蒙陰桃具有色澤艷麗、含糖量高、耐貯運等優點,產品遠銷南北方各大中城市,已成為北方最大的蜜桃生產基地;板栗是全縣出口創匯的優勢項目之一,總面積10萬畝,年產板栗3000萬斤。蒙陰板栗有粒大、皮薄、口感好、色澤光亮等特點,成為外商的首選產品,在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2004年農民人均果品收入達1300元,占農民總收入的40%。
3.林果品種比較效益分析
將調查采集的各林果品種的產量、價格、成本、收益數據,取平均數折算為每年每畝的數據,列表如下:
林果品種比較效益分析表
注:表中數據為2004年度數,與常年有一定出入。成本費用率:實物成本占總收入的比率;平均工值:每個投工所創純收入值。
從調查情況看,近兩年果品價格穩中有降,加之生產資料價格漲幅過大,造成果園管理成本上升,經濟效益連年下降。
(1)桃、蘋果
主要調研的a鎮x村,全村共有532口人,152戶,全村總面積2400畝,果園面積500畝,大部分栽培樹種是桃,有480畝,品種是早白風、早久保、早豐王、倉方早生、朝暉等早中熟品種,年產桃近300萬斤,大部分銷到上海、杭州、金華、義烏等城市。全村152戶家家栽植桃樹,比較平均,大戶在3-4畝,效益較好,人均桃毛收入2810元。村民王恒,4口人,現有小麥1畝;地瓜0.3畝;桃園4畝、179株,1999年刨掉蘋果改植桃樹,2001年又改接換頭成早豐王。去年收獲桃6000斤,銷售價0.60-1.20元/斤不等,平均價格在0.80元/斤左右,總收入4800元,支出:噴藥6遍、約計900元;施肥8袋艷陽天牌復合肥,1袋碳銨,6拖拉機土雜肥(120元/車),合計1420元;投工220個;實物成本2320元,不算勞務投入,畝均純收入620元。實物投入和純收入比為1:1.06,每個勞動日創純收入2.82元。造成產量低、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緣于品種和氣候問題,早豐王屬早熟品種,管理期短,上市早,價格高,效益好。但由于開花早,最怕“倒春寒”低溫凍害。王吉恒家的桃園去年春天由于低溫凍了花,比常年減產60%以上。今年5月3日前后的連續低溫又使座果率比去年下降了70%左右,今年虧損賠本已成定局。
d鎮m村共有戶、口人,總面積畝,耕地面積畝,其中經濟林面積畝,并全為蜜桃一個品種,家家戶戶都有桃園。村民xx2004年經營桃園2.5畝、96株,1995年栽植,品種為秋風蜜、朝暉。2004年收獲桃12600斤,實際銷售價格最高0.6元/斤,最低0.1元/斤,平均每斤0.4元;總收入5100元。成本支出:噴藥12遍、780元,施用化肥990元,因去年降水較多,僅春季澆灌1次,支出45元,投工約計140個。不計投工,純收入3285元,畝均純收入1314元,投入和純收入比為1:1.81,每個勞動日創純收入23.5元。
s鎮f村,全村土地面積4400畝,耕地面積2400畝,果園面積1800畝,其中蘋果面積1000畝,主要栽培品種新紅星、紅富士、金帥;楊樹用材林500畝。村民xxx,60歲,2口人,有蘋果3畝、260株,20年生;桃1畝、50株,12年生;桃園間作栽植楊樹52株;小麥0.4畝;花生、地瓜1畝。蘋果,有富士、金帥、玫瑰紅三個品種。去年收獲近2萬斤,實際銷售價格最低0.17元/斤,最高0.90元/斤,平均0.70元/斤左右,總收入1.5萬元。去年共支出:施肥3次,2600元;噴藥16次,2000元;套袋1.9萬個,760元;澆水2遍,120元;雇工費1100元;總計支出6580元。純收入8420元,畝均純收入2800元。
(2)葡萄、板栗
f鎮xxx村是我縣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的村。全村150戶,580口人,果園總面積2300畝,其中葡萄400畝,蘋果400畝,桃杏300畝,板栗1200畝。去年由于夏季陰雨時間長,給葡萄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加上品種落后、未推廣套袋,因而爛果較多,比常年減產60%左右,低洼地減產80%以上;噴藥多,造成投資偏大,品質差、價格低,相對效益低,影響農民的積極性。村支部書記x,去年種植葡萄2.7畝,板栗5畝。2.7畝葡萄(口糧田1.8畝,承包田0.9畝),收獲近5000斤,銷售價格0.30-0.80元/斤,平均0.60元/斤,毛收入3000元;支出:農藥700元,肥料1180元,0.9畝土地承包費240元,總支出2120元,純收入880元,畝均純收入326元。5畝板栗15-20年生,毛收入4400元,農藥肥料支出680元,土地承包費300元,純收入3420元,畝均純收入684元。村民吳兆國,3口人,7畝耕地,其中,葡萄2畝,桃、杏1.2畝,板栗3.5畝,小麥0.5畝。去年,2畝葡萄共收獲3500斤左右,平均銷售價格0.45元,收入1570元。成本:復合肥3袋,尿素2袋,碳銨3袋,496元;打藥15遍,500元;春季澆水2遍,60元;土地承包費300元;支出總計1356元;純收入214元,畝均純收入107元。
xx鎮xx村170戶、560人,總面積1400畝,河灘楊樹豐產林200畝,麥田改楊樹用材林110畝,桃100畝,葡萄100畝,小麥150畝,花生、地瓜140畝。該村統一服務功能較好,村里有統一規劃,各業按區域種植,調整種植業結構都是根據大多數村民的意愿并經村民議事會決定,村民嚴格遵守村規民約,大家和諧相處,安足樂業。村里有葡萄專業合作社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和銷售服務,本村所產葡萄直接到杭州、上海等地銷售,銷價往往比本地市場高一倍以上。支部書記xxx,去年種植紅提葡萄近2畝,收獲2100斤,銷售價格最低1.00元/斤,最高2.50元/斤,平均2.00元/斤,總收入4100元。成本:復合肥2袋,尿素1袋,土雜肥3車,628元;噴藥16遍,460元;套袋1500個,240元;共計1328元。平均每畝純收入1386元。
xx鎮xx村,520戶、1520人,總面積1.1萬畝,板栗4100畝,蘋果200畝,桃190畝,小麥70畝,地瓜210畝,板栗園間作花生
320畝。村支部書記xxx2口人,現有板栗13畝,桃2畝,花生、地瓜0.2畝。去年收板栗3200斤,銷售價2.60-3.10元,總收入8900元。成本:復合肥10袋、880元,碳酸氫銨25袋、600元,土雜肥3車、330元,打藥2遍、430元;共計2240元。純收入6660元,畝均純收入512元。
蘋果、桃、葡萄等水果樹種雖然相對經濟效益較高,但同時也投入大,投工多,管理繁瑣,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中晚熟品種的蘋果、桃,一般都需要套袋,生長管理期特別長,施肥、修剪、授粉、疏花、疏果、噴藥、套袋、除草、澆灌、解袋、采摘、分級、包裝、銷售等十幾道工序,每畝投工一般需80個以上,非常費時耗力。并且主要管理期多在夏秋季節,果園內密不透風,暑濕悶熱,令人難耐。一般晚熟品種一年須噴藥12-15遍之多,每一次噴藥都會是汗流浹背,濕透衣褲,藥霧在噴灑果葉的同時也會或多或少地拋灑到人身和隨呼吸吸入體內。多數果農吃住在果園,長年累月與農藥密切接觸,長期生活在高農藥濃度的空氣環境中,必定會對身體造成損害。據桃墟鎮一農資經銷商測算,每年僅桃墟鎮就消耗各類殺蟲、殺菌劑達180多噸,硫磺200多噸。長時期、大區域內、大量施用農藥,對空氣、水體、土壤、生物食物鏈等生態環境的污染危害不容忽視。
蜜桃成熟時期也是桃農們最為繁忙的季節。一處桃園一般有2-3個品種,即使只有一個品種,也不會是同時成熟,一次賣完。多數品種天天都會成熟一批,如當天不摘第二天就熟過了頭,從開始銷售到完畢大都需要十幾天的時間。由于蜜桃不耐貯存,容易腐爛,收購環節對成熟度要求特別嚴格,不熟的不要,過熟的貴賤賣不了,因而須要天天采摘,天天銷售。夏季時節,冒雨采摘是經常的事情。采摘后又要肩挑人抬到大路上裝車運往收購點,有些地方需要到十幾里遠的外村銷售,有時只賣三五箱桃,也需要等候一上午甚至耽誤一天的時間,非常勞神費力。還要經常遭受壓級壓價、克扣刁難,受累又受氣。除此之外,運銷商戶收購果品都不是現錢交易,都委托當地經紀人組織貨源、信用賒購,一般到秋后或年底兌現結賬。一旦運銷商戶經營賠本,無力清償,造成拖欠,又會讓果農蒙受損失,仍有不少果農至今還沒拿到去年的果品銷售款。
(3)楊樹用材林
楊樹豐產林的發展與市場的需求有直接關系,特別是當前楊樹原材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蘋果、桃等果品價格卻在不斷下滑,再加上楊樹林投資少、管理簡單、省力、省心,尤其受到青年農民和打工一族的歡迎。
xx鎮xx村375戶、1200人,總面積3200畝,耕地1500畝,其中,楊樹用材林1100畝,占耕地面積的73%,其余為糧田。全村無經濟林,原有110畝桃和板栗,都砍伐改植為楊樹用材林。村民xxx3口人,口糧田及承包耕地9.5畝,河灘0.5畝,現有楊樹豐產林7畝,其余耕地種植小麥、花生。用材林按短輪伐期設計,先挖條帶,施足底肥,按3×2高密度栽植,每畝110株左右,平常管理只需每年追肥1次,澆水2-3遍,鋤草2-3次,畝年活立木蓄積量可達1.2-1.8米。今年春節后,采伐5年生楊樹林3.9畝,收獲木材25.5米,銷售價865元/米,樹枝每斤0.10元,毛收入2.21萬元。平均每畝年支出:化肥200元左右,澆水30元,投工3個。不計苗木等初期投入,每年每畝純收入903元,投入純收入比為1:3.92,每個勞動日創純收入301元。xxx的7畝速生豐產林,可年獲純收入5621元,此外,他平常在本村的木材加工廠打工,業余時間管理田地林木,妻子在臨沂打工,兩人每年打工收入7000-8000元不等。
綜合上述5種林、果的效益對比分析,總體上看,桃的實物成本占總收入的20-35%,蘋果占30%-45%,板栗占15-25%,葡萄占30-80%,楊樹占20%。各農戶間投入多寡差距較大,管理技術水平的不同,收入也相差懸殊。由于去年降水多、陰雨時間長,各業灌溉費用比常年大幅下降,但也造成施肥量大、噴藥次數多而支出增加。同時,還影響蜜桃的品質,導致口味差,銷價低;特別對葡萄生產更是影響巨大,比常年減產70%以上;在往年,葡萄一般畝均純收入3000元以上,是各果品中最高的。
通過比較分析可看出,楊樹用材林具有顯著的綜合效益和整體優勢。第一,投入少,經濟效益高。每年每畝只須投入肥料、澆灌費用二、三百元,一般平均每年每畝收入1300-1500元,投入產出比達1:4以上。目前,垛莊鎮的一些群眾正在探索試營在楊樹林中養植食用菌、種藥材、養雞等多種經營模式,一旦成功,經濟效益將會成倍增長。第二,投工少,管理簡單,節時省事。每年只需追肥一次,平常年景澆灌一兩次,鋤草兩三次,很少或基本不施用農藥,每畝每年僅需投工3-5個。一個青壯勞力可能管不好3畝桃園,但可以較輕松地管理五、六十畝豐產林。可節約大量勞動力和勞動時間去從事其他產業項目經營,創造更多的財富和收入。第三,市場前景看好。隨著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世界各國對天然林的保護力度逐年加大,木材需求缺口不斷擴大。我國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生產大國,也是一個消費大國,同時又是人均占有森林(木材)資源很少的國家。從1998年以來,國家開始實施重點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對國內森林采取逐年減伐措施。67%的重點地區林業用地被劃為生態保護區,禁伐區的森林完全停止采伐,緩沖區的木材產量也大幅度調減,全國商品材總供給量萎縮了1/3。據有關專家預測,2005年木材需求3.6億立方米,木材供應缺口至少1億立方米;2015年木材需求達4.2億立方米,缺口為1.6億立方米。因此,楊樹用材林業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第四,銷售方便,沒有賣難。近幾年,楊木原材一直供不應求,各路商販爭相上門收購,農戶只管談妥價格、監督計量好數量,采伐、搬運、裝卸等等一切都有商販負責,并且現款交易,貨款兩清,從不賒欠。第五,抗御風險能力強。一是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強。近兩年,楊木原材價格在700-1100元/米之間波動,目前市場價:直徑10厘米以上的860元/米,直徑20厘米以上的1050元/米左右。楊樹用材林不象果品那樣,一旦成熟,不論行情好壞都必須采收銷售。采伐期可視市場情況靈活調控,短輪伐期的可以通過間伐減小密度改成為中長輪伐期;一年四季都可采伐,沒有收獲期限制,盡可能地在行情上漲期以較高價格銷售,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獲取最大收益。二是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強。如遇較強的暴風冰雹,蘋果、桃等果品可能會絕產絕收,而對楊樹用材林則不會影響很大,一般不會造成大的損失。第六,生態環保效益特別突出。楊樹豐產林的大面積栽植,可有效地發揮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形成的大區域范圍的防護林體系,能改善農田小氣候,有效緩解干熱風、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的頻率;此外,通過大面積楊樹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吸附煙塵,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分泌殺菌素產生負離子,使空氣清新宜人,使城鄉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存在的問題
1.今年的果品銷售形勢非常嚴峻,不容樂觀。一是去年我縣儲存蘋果的商戶全部賠本,虧損嚴重,勢必會影響今年的蘋果及其它果品收購價格。二是今年我縣桃的產量增長很快,將達10億斤,增加3億多斤,從而加大銷售難度。三是果品價格已連續兩年下滑,今年價格很難預料,人們普遍預期不高,果農非常擔憂。目前,很多果農已在果園邊緣間作上了楊樹,作好了“楊進果退”的準備,一旦果品效益繼續下滑,可能會引發刨果樹風潮。
2.楊樹用材林無序擴張,林-糧、林-果矛盾比較突出,品種結構單一,規劃指導滯后。由于楊樹用材林具有顯著的綜合效益,特別是經濟效益較高,管理簡單,省心省事而被廣大農民普遍認識和接受,受市場效應和政府號召的雙重推動形成了“楊樹熱”,近幾年栽植面積迅猛擴展,從灘涂侵入糧田,進而擴向了山坡嶺地。楊樹用材林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存在著沒有規劃、放任失控、無序擴展等問題,從而造成林-糧、林-果矛盾比較突出。一是我縣土地面積少,適宜栽植楊樹豐產林的面積不大,迫使農民向農田方向轉移,導致大量農田被楊樹豐產林侵占,影響國家實行嚴格的土地保護政策的落實,造成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減少了糧食產量,增加了“無糧村”和“無糧戶”,加劇了糧食安全隱患。二是楊樹豐產林密度大,生長快,樹干高,根系發達,樹地矛盾非常明顯。加上我縣人均占有耕地較少,土地分散,一戶栽植,十戶受影響,極易引發地鄰間的矛盾糾紛。三是規劃管理滯后,技術指導不力。全縣楊樹豐產林已迅猛發展到近10萬畝,已經成為我縣農村經濟中與果業、畜牧業三足鼎立的又一新興支柱產業,但與楊樹用材林業高速發展不和諧的是我們的縣鄉政府部門至今仍沒有一個發展規劃和具體政策指導意見,使村級組織、村民群眾面對楊樹林無序擴張、侵占糧田果園而束手無策、聽之任之,或無奈地被動栽植。同時,業務部門技術指導很不到位,品種結構、栽植規則、管理規程、病蟲害防治等全由種植戶憑經驗操作,很少有技術人員到村入戶進行指導。造林過程中,土壤養分、品種、林分密度及地下水位等諸多要素配置不盡科學合理;品種結構單一,全縣絕大多數為107楊,大面積、同品種栽植,易發生病蟲危害。
3.優質果率依然不高,果園管理技術水平亟待提高,果品深加工能力嚴重不足。一是果品生產過于追求面積、產量,忽略質量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總體好果率不足30%,優質果少,“大路貨”多,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優質水果仍是空白。品種結構不盡合理,產期過于集中,適合加工果汁用的水果品種較少;二是有相當一部分果農對果園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多,有關果樹的生物特性、生長規律、化肥農藥的作用機理、理化性質、注意事項等基本知識知之甚少。在生產實踐中完全靠“跟著學”,不顧自己果園的實際情況,看人家打藥也打藥,別人施肥則施肥。施肥量、用藥濃度完全憑感覺“約摸著來”。如桃墟鎮安口村村民肖圣法,去年由于陰雨季節管理不到位,主要是用藥不當,2.08畝葡萄爛果特別嚴重,毛收入僅410元,虧損720多元。還有些果農嫌噴藥辛苦麻煩,為了省事或臆想將多種藥物的作用一同發揮,每次打藥總是把多種多樣農藥混合在一起施用,但結果往往是降低了藥效,造成浪費,甚至產生藥害。此外,多數果農用藥安全意識非常淡薄,以為低毒農藥無礙大事,噴藥作業多無任何防護措施,更有甚者赤膊光膀上陣。另有不少農戶,丈夫長年在外打工,家中勞務事務全由妻子一人承擔,有關果園管理的修剪、噴藥、授粉、疏花、疏果、套解袋、采摘等技術要求較高和勞動量大的事務全靠親戚朋友幫忙或者雇工,管不了也管不好,費用支出較大,實際收益不高。三是果品深加工能力不足。我縣是果品生產大縣,年產果品十幾億斤,但全部都是鮮果外銷,縣內除多家恒溫庫外,幾無果品深加工企業,更無大型龍頭企業。全縣果品產后的商品化處理(精選、清洗、包裝等)量少之又少,貯藏能力不到9%,加工能力更無從談起。
4.農用生產資料價格過度上漲,果農生產成本上升,投入積極性下降。今年春季以來,主要農資價格漲幅不斷攀高,化肥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其中復合肥價格漲幅最大,氮肥相對較小。如磷酸二銨每袋(50公斤)由120元漲到150元;艷陽天牌硫酸鉀復合肥(含量N.P.K45%)去年86元,現在105元;尿素從92元漲到100元。農藥平均漲幅10%左右,殺蟲劑價格基本持平,殺菌劑漲幅較大。由于農資大幅漲價,果農們今年大都相應減少了化肥施用量,抑制了投入積極性。此外,有些農業技術人員兼做農資銷售經營等第二職業,往往憑借果農對他們的信任,經常到村到戶高價推銷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在社會上造成很大負面影響。
三、幾點建議
1.加強領導,統一協調,全力以赴做好果品銷售工作。
縣鄉村各級要把果品銷售作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好,要千方百計開拓市場,為果農牽線搭橋,幫助他們找市場、找客源。到南方城市召開果品推介會、新聞會,舉辦產銷兩地聯誼會,提高蒙陰果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繼續實行“綠色通道”政策,禁止任何單位、個人,針對果品運輸車輛檢查和收費,保證貨暢其流。加強市場管理,維護市場秩序,為客商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密切關注,了解掌握各地市場信息,禁止外地客商和當地收購大戶連手壓級、壓價,最大限度地保護果農利益。
2.制定楊樹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政策,強化措施,促進楊樹用材林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提高認識,要把楊樹用材林業當作一大產業來抓,要認識到楊樹豐產林業已不再是副業,而是已經上升到了主業的地位。楊樹豐產林已經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比較效益明顯高于農作物的效益,同時,由此產生的產業鏈效應也非常巨大,從種苗繁殖、原木采伐運輸到木材加工銷售都可以給農民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農民從諸多環節中都可以得到利益。
二是縣鄉村各級要象重視果業、畜牧業那樣重視楊樹產業,搞好規劃,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協調化解林-糧、林-果沖突,保持各業和諧發展。要充分尊重農民的經營自主權,順應農業結構調整方向,大力推廣垛莊鎮營里村的經驗,積極發揮村民議事會的作用,根據大多數群眾的意見劃定楊樹栽植區域范圍,對區域內不愿栽樹的農戶進行耕地調整調換,及時制止隨意在區域以外農田里植樹造林的行為,規范農業生產秩序,減少樹地矛盾的發生。
三是鼓勵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林農復合經營,把林、農、牧、漁等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多種群、多層次、多效益、高產出的復合農林生產系統,從經濟上達到收益高、見效快、投資回收期短的目的。實行林-果、林-藥、林-草、林-林、林-菜、林-牧等復合經營模式,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立體種植,綜合開發,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業的綜合效益。更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增加植物種類,減少病蟲害。
四是建立楊樹技術推廣和管理系統,加快楊樹高新技術在我縣的推廣步伐。在楊樹種植面積大的鄉鎮,以林業技術推廣站為依托,組建有林業技術推廣站、楊樹種植戶參加的,并得到有關專家指導的楊樹協會或專業合作社,統一負責楊樹各種新技術的推廣、提供優良樹苗及有關楊樹供銷信息。幫助種植者了解品種特性,培育合格苗木,做好造林施工設計,制定資源管理各環節的技術規程,并監督實施;建立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系統,積極開展綜合防治。
3.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全面提高果農素質。
各鄉鎮果樹站要根據不同季節舉辦不同形式的學習班,擴大培訓范圍,切實提高果農的技術管理水平。近幾年推廣的無公害果品生產技術,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摘葉轉果、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等技術,要確實落到實處,提高新技術的普及使用率,提高果品質量,從而提高全縣的果園管理水平。縣果業部門應積極走出去,請進來,邀請專家教授來蒙陰傳授新技術、引進新品種,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保持我縣果業生產技術的先進性。
4.密切關注農資價格上漲問題,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的管理。
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過度上漲,完全抵消了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給農民的好處和實惠,限制了農民收入的增長。政府有關部門要采取強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大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懲制售假冒偽劣農用物資的不法分子,防止不法商販借銷售旺季哄抬物價,牟取暴利,坑害農民;疏通流通渠道,增加優質農資的供應量,確保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