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7 04:12:00
導語:*村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鎮××村調查
如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筆者長期跟蹤調查××村,從××村近幾年的發展中,找到了很多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契合的思路和舉措,這種契合能在大多數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中找到,對此進行總結和思考,有利于我們深化認識、更新思路、改進措施,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深挖問題根源,突破瓶頸謀發展
××村地處壩區和山區結合部,距縣城9公里,有16個村民小組,670戶,2621人。××村雖地處縣城近郊,但長期未能改變落后面貌。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以來,××村兩委班子不斷深入認識村情,深挖阻礙發展的問題根源,研究解決發展瓶頸,聚合人力人心謀發展。
(一)、強化班子建設,打造團結實干的發展氛圍
××村地緣優勢突出,守著一方熱土卻難改變落后面貌,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問題當然首當其沖。2000年村改委后,經過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認識與思考,班子問題最早被提出來,也得到了最及時的解決。
閑散現象突出是制約××村發展的主要問題,根源是守業思想嚴重。面對這累年積弊,村兩委班子正視問題,查擺問題,努力打造團結過硬、實干過硬的村兩委班子和黨員群體,影響帶動全村樹新風謀發展。村兩委班子在班子內查找到了個人自我意識過強等矛盾根源,求同存異,增進團結,帶頭改變了“散”的形象,促進了“八大員”和全體黨員之間增進相互了解,化解誤會,逐步影響廣大村民,促成全村齊心聚力、和諧共進氛圍;村兩委班子帶頭改變“閑”的形象,扎扎實實地一件一件解決好群眾呼聲高的問題,以實干精神來贏得全村上下的擁護和支持,有效引導和帶動全村上下,屏棄安逸閑適思想,積極配合做好全村重大項目建設,踏實地經營好家庭經濟,閑人閑事不斷減少,干事創業逐漸成為主流思想。村兩委班子以實干興村的具體舉措帶動了全村實干興家,廣大農戶又以實干興家的具體行動促進了實干興村,全村真正成為了實干村。
(二)、強化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村呈丘陵地貌,相對山區來說,生產生活條件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晴通雨阻”的交通,“年年挖溝年年放水難”的水利,“寨頭亮、寨腳黑”的供電,落后的基礎設施狀況,使地緣優勢難以轉化為發展優勢,延緩了發展速度;“昨砌一墻磚、今和一池泥”的打工經濟和“早種一墑菜、午賣一窩雞”的家庭小副業,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好發展問題。
痛定思痛,××村集中精力,著力抓基礎謀發展。經村兩委班子積極爭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過“爭取項目投一點、上級部門要一點、村中老板捐一點、村民集一點、投工投勞擔一點”的方式,實施了:一是投資114萬元,建成213國道至村委會3.24公里的村級柏油路,村組道路全部修通;二是投資118萬元,建成全長8.4公里“三面光”溝渠,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400畝;三是投資133.55萬元,改造了通向各自然村的10余公里電網,實現了戶均一表,城鄉同價;四是投資126萬元,架通至各自然村的程控電話線路,全村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的覆蓋面均達100%;五是投資110余萬元,種植和改造茶園1600畝。四項基礎設施和一項基礎產業的建設,解決了溫泉村最想解決,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初步建成了有較好基礎設施條件和產業發展基礎的文明新村,打牢了××村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基礎,增強了發展能力。
(三)、強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村地處縣城近郊,城區的一些不良思潮和行為,極易感染到這里,貪圖享樂思想、游手好閑現象、喝酒鬧事情況、小偷小摸問題等都較突出,村民各自為政,意見難統一,管理難實現,行為難約束。本來看好××地緣優勢的一些投資者,往往會顧忌這里的綜治環境和村民的精神狀態,望而卻步。
××村兩委班子認識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基礎,是促進農村發展的重中之重。全村把創建文明村活動與加快農村發展的奮斗目標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實。從建立領導責任制入手,促成了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問題有人解決的良好局面。從提高農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入手,堅持開展思想、文化、科技、衛生等寓教于樂的活動,促進了農村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從制定實施《××村村規民約》入手,實現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臟亂差”等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整頓亂堆亂放,清理垃圾死角,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從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入手,加強了綜合整治力度,封建迷信、打架斗毆、聚眾賭博等歪風得到遏制。從民主選舉村兩委班子入手,發揚基層民主,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等制度,形成民主管理的濃厚氛圍。從發揮群眾組織的作用入手,動員多方面力量參與全村經濟和各項事業建設。責任人到位的工作,各項措施的落實,廣大村民的積極響應,渲染出溫泉文明村創建活動濃烈的氛圍,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2001年12月××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發展環境逐年優化。
二、狠抓產業支撐,樹強支柱求發展
××村從長期的發展實踐中認識到,靠勞務輸出和家庭小副業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好奔小康的問題。2000年以來,全村以樹強茶葉和生豬生產主業為目標,加強招商引資,強化農村綜合管理、綜合服務,大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資源的利用能力,加快發展。2005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達590.34萬元,比2000年367.75萬元增長60.53%,農民人均純收入1434元,比2000年的886元增長61.85%。
(一)、提高產業關聯度,延伸鏈條增效益
面對著不斷夯實的發展基礎,××村打起了細算盤。全村以沼氣建設為核心,連接發展好以茶葉為主的種植業和以生豬為主養殖業,樹強支柱,促進產業關聯,實現循環發展、高效發展。
××村是××市能源建設示范村,目前已建成沼氣250口,覆蓋面在40%左右,沼氣建設促進了農村種養殖業的清潔生產,帶動了農村改圈、改廁、改灶,改善了村容村貌。以沼氣為中心樞紐,××村初步串起了“生豬養殖+生豬販賣+屠宰經營”、“茶葉種植+茶葉加工+茶葉營銷”、“生豬養殖+沼氣+茶葉種植”、“生豬養殖+沼氣+青飼料、蔬菜種植”等幾個簡單的產業循環發展鏈條,提高了各產業的關聯度,提高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也提高了產業的增加值。2005年,全村肉豬出欄3340頭,戶均5頭,仔豬出欄13564頭,戶均20頭,有年出欄2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戶40戶,生豬屠宰和販賣經營戶30余戶;全村471戶農戶種茶,建成茶園3075畝,人均1.2畝,有20畝以上的茶葉規模種植戶5戶,5畝以上的種植戶360余戶,茶葉加工廠6個,茶葉營銷戶6戶。2005年全村茶葉總產值達168.75萬元、以生豬生產為主的畜牧業總產值110.11萬元,分別占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8.59%、18.65%,兩項合計占47.24%,支柱產業真正地被樹強。2006年,全村計劃實現沼氣建設100%覆蓋(除五保戶),計劃新植茶園500畝,××村種養殖業清潔生產、循環發展、村容整潔的新農村建設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二)、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廣納資金技術提速度
缺少資金,是阻礙農村發展的通病。近年來,××村以環境吸引發展資金,以資源撬動發展資金,以效益留住發展資金,成功引進個體投資者10人、公司1家,引資近500萬元進行產業建設,加快了發展速度。
引進個體老板××,投資上百萬元,改造提升碎石廠的生產能力,為全村帶來近2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引進××××等9位茶葉老板,開發種植茶葉2340余畝(其中烏龍茶280畝),此前××村多年發展,也僅建成600畝左右的茶園,而且低產老茶園居多,招商引資使全村茶園面積在較短時間內增長了5倍,優質高產茶園的比例也大幅提高。在冬季農業開發中,引進了××有限公司,以“公司+農戶”的形式,發展優質反季節蔬菜,2005年完成了62畝20余個品種的試種,取得了初步的經濟效益,在選定適宜品種和推廣種植技術等方面取得預期的效果。在此次試開發中,公司支出農民工的工資近4萬元,十余名打工農民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群眾積極性很高。2006年公司計劃發展200畝×××,并計劃在××村發展多種形式的長期合作,除了發展冬季反季節蔬菜外,還準備在其他季節,發展市場缺檔的高效益蔬菜,不斷擴大優質蔬菜的生產和外銷。招商引資加速了××村支柱產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加速了農業科技推廣和市場經濟知識普及,全村的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三)、提高農村綜合管理、服務能力,激發積極因素促健康
“人少事多”是農村管理服務工作的普遍現象,如何提高農村綜合管理、服務能力,集中精力搞好產業建設,是無法回避的問題。××村堅持用制度來管理,用民主的方式來管理,調動各方面積極力量參與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贏得了搞好綜合服務的時間和精力,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村黨支部在深入村情認識的基礎上,制定完善了黨支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完善落實了黨員民主議事制度、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村務公開制度、村干部民情懇談和聯系制度以及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村規民約等制度,推進了村兩委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提高了管理效率。××村積極發展茶葉和肉豬養殖兩個產業協會,以“支部+協會”的形式,加強了對主要產業發展的管理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把農民組織起來,提升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解決好了農民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問題,為樹強兩大支柱產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群眾組織活躍在產業建設、矛盾調解、村容保潔、文體活動等各個方面工作中,受到廣泛好評,獲得了“省級優秀婦女之家”和“省級巾幗科技致富示范村”的榮譽稱號。各項制度的落實,各種管理服務的完善,有效激發了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上進心,調動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形成了“人人求發展、事事為發展”的良好氛圍,在全村的“三個文明”建設中,不管是黨員干部,還是普通群眾,都能積極主動地發揮一己之力、一己之長,有利于全村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積極因素,得到了較充分的涌動。
三、不斷總結經驗,深化認識快發展
××村近幾年的良性發展,發端于基礎建設,發展于不斷解放思想、深化認識、更新思路、團結實干,這些成功的舉措和取得的實際成果,為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廣泛的智力支持。
(一)、解決好思想問題,其他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村的發展困頓,首先就困在思想上,地緣優勢帶來的滿足感,優越的農村政策帶來的依賴感,淡化了村民干事創業的思想,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想都不去想上。××村兩委班子以干出來的實際變化,來影響帶動廣大村民逐步破除“靠、閑、散”思想,強化了村民主動發展的訴求;發展就意味著要改變生產生活習慣,安逸閑適的狀況改變了,就容易產生“難、怕、厭”思想,××村以黨員干部帶頭干、致富能手帶路干,來破解這一心理障礙,強化了村民主動發展的信心;要發展就要面對新環境、新挑戰,就要有新能力,××村以加強培訓指導、加強示范推廣,來破解“老、舊、陳”思想,強化了村民主動發展的能力。從村兩委班子到普通群眾,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素質,想干,敢干,會干,最終干出了發展的新天地。
(二)、解決好班子問題,發展就有堅強的組織保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人,關鍵在農村黨支部,關鍵在有一個圍繞發展、服務發展、促進發展的兩委班子,關鍵在有一批帶頭創業、帶民創業的黨員干部。××村從守業到創業的深刻變化,源于兩委班子以農村“三學”為契機,以創建黨員示范戶等為手段,帶頭解放思想,帶頭團結干事,以好作風創造了新業績,從而使“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各項思路和舉措,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認同和支持,促成了“班子團結帶動全村團結,班子實干帶動全村實干,班子發展帶動全村發展”的生動局面。
(三)、解決好環境問題,發展就會有不竭的動力
怎樣讓各生產要素積極涌動,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村以環境改變人、以環境塑造人、以環境吸引人,激發村內村外各積極因素建設新農村。從村兩委班子自身建設開始,通過制度建設、服務組織建設、群團組織建設,不斷改善軟環境,促進硬環境建設,廣大村民逐步被發展的實際成果感化,被發展的具體要求同化,支持發展、維護發展成為主流思想,全民參與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是實證。內部環境好了,地緣優勢就更具吸引力,投資者從無到有,迅速增加,資金、技術、市場信息不斷涌入,加速了發展。內部外部兩股積極的力量互動發展,為××村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