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勞力資源企業招工現狀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25 10:11:00

導語:縣勞力資源企業招工現狀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勞力資源企業招工現狀的調研報告

企業調研報告

企業調研報告

××縣作為一個擁有近百萬人的人口大縣,總人口達95萬,其中18-60周歲的人口數占1/2,勞動力資源的豐富是毋庸置疑的,隨著全縣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增大,那么我們在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大環境下,如何開發好、利用好、管理好我縣勞動力資源,使其發揮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實施“對接長珠閩、融入經濟圈,加速工業化、建設新于都”戰略,招工工作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我對××縣勞力資源企業招工現狀進行了調研,并進行了初探。

一、基本情況

(一)、勞動力資源總量大,結構逐步優化,質量逐步提升

一是勞動力資源總量多。××縣總人口95.2萬人,城鎮人口17.1萬,農業人口78.1萬人,人口總量大;據統計,2005年我縣勞動力資源達45余萬人,其中,到外省務工的人數24.31萬人,到外縣的人數0.56萬人,在本縣的20.1萬人。二是勞動力年齡結構年青化。我縣勞動力以青年為主,且男勞動力明顯多于女勞動力。全縣勞動力30歲以下的約占80%,31-45歲的約占16%,46歲以上的約占4%。男勞動力占58.7%,女勞動力占41.3%。三是勞動力文化素質逐步提高。據調查,目前我縣勞務者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2%,中專文化占4.5%,高中文化占16.1%,初中文化占62.1%,小學文化占15.3%,文盲或半文盲占0.7%。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勞動力成為勞力資源的主體。

(二)、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勞力需求量大,普遍用工不足

據統計,我縣共有企業135家,其中工業園有96家,以治金、建材、電子、輕紡、食品等產業為主,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人才需求以技能人才的需求為主,如以泰、于達、怡信等規模較大的企業,普通技術工人占到了全廠總人數的95%,而管理和高技術人才只占到5%。據統計,全縣企業共需用工人數為1.82萬人,已有在崗工9863人,尚缺6000多人,其中工業園需9686人,已有在崗工6432人,尚缺4264人,只占需求總量的60%。

(三)、重視人才培養,招工力度大,成效顯著

1、密切配合推行“兩化”,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開發培養人才也是我縣工作的重點之一,力求解決兩個問題,培養主體和培養方向;一靠企業“點兵”。工業園管委會和勞動人事局牽頭對企業缺額人員進行全面統計,確定人才需求方向與需求量,聯系培訓單位,為企業“下訂單”,以職業技術學校和夜大等為培訓載體,培訓合格直接上崗。今年上半年,單職業技術學校培養的“訂單人才”就達1700余人。二是財政“練兵”。縣財政每年拿出幾百萬元的專項資金實施公民職業化和農民知識化工程,僅上半年,舉辦各類培訓486期,培訓人數達2.3萬余人,為縣內企業輸送大批合格的技術人才,較好的緩解了企業用人緊張的問題,穩住了企業的心。

2、加強領導建立機構,為順利開展招工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一是成立領導機構。縣委、政府專門成立了縣企業招工領導小組,統一部署、調度全縣招工工作;二是成立三級責任招機構。招工領導小組下設招工辦,負責全縣具體招工和招工情況匯總督查,各鄉鎮及縣直機關也成立了相應的招工機構,負責招工工作的領導及招工協調、服務監督等工作,各社區、村、組成立招工小組,走村入戶,深入群眾開展招工;三是強化了督查機制。縣招工辦開展督查活動,及時通報各鄉鎮和縣直單位有關選送人員情況,與鄉鎮主要領導、縣直單位負責人保持電話聯系,督促鄉鎮和縣直單位加快、提高選送人員速度和質量,切實推進招工工作的進展,對任務完成好的單位、部門給以通報表揚,對任務完成落后的單位給以通報批評,有效提高了招工工作實績,使招工工作得以有序、健康發展。

3、創新工作方法,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有效渠道

一是主動深入。縣招工辦、勞動部門、工業園管委會采取積極的工作方法,深入企業了解用工情況,及時匯總企業用工信息,印發成招工簡介,發放到各個鄉鎮、縣直單位,確保信息暢通;二是宣傳造勢。并以懸掛橫幅、發送手機短信等方式大造招工形勢,營造招工氛圍;三是明確責任。分解細化招工工作,使各鄉鎮及縣直機關都有一定的招工任務,有招工任務的鄉鎮及縣直機關,必須及時選送,全額完成指標數。通過開展招工工作,有近千名青壯年婦女走上了工作崗位,有近600名下崗職工重新走上工作崗位,一部分外出務工者也紛紛返鄉就業,他們的就業,壯大了我縣務工人員隊伍,繁榮了我縣的"打工經濟",拉動了我縣的消費,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繁榮,帶來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4、工業化得到加強,使縣域經濟聚人效益得以凸現

通過招工,確保了企業用人,我縣的企業大部分足額生產或超額生產,大部分企業在不斷壯大。企業的發展,帶動了產業經濟的形成和發展,加速了我縣工業化的進程。如于達電子從年前的38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700多人,以泰電子、怡信電子、偉盛針織等一大批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電子產業、針織制衣等產業也正在逐步形成,尤其是工業園,人氣漸旺,在加速工業化進程的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外商來我縣投資辦廠。

四、存在的問題

1、招工工作主體錯位,企業的主體角色沒有體現

招工工作應當以政府的引導和管理為前提,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完成對社會人才資源的調配,在這里企業是招工的主體。我縣為了使招工工作進展更加順利,縣委、縣政府對鄉鎮和責任單位制定了嚴格的獎罰措施,使鄉鎮和責任單位成了招工的主體,導致了部分單位和鄉鎮沒有認識到招工工作的重要性,認為招工工作與己無關,不是重要工作,敷衍了事,存在弄虛作假的現象:有的只管選送人員,不負責人員進廠,有的以老充新,冒名頂替,有的以各種借口推拖,相互推諉,有的責任單位職責不明,招工工作毫無頭緒,另一方面也使企業形成了消極的招工態度,完全把招工看成是政府的事,形成“等人”、“挑人”的心理,等著政府送工人上門,任意拔高選人標準,挫傷了招工單位對招工工作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招工工作的順利開展。

2、企業待遇偏低,尚未形成留人機制,管理不科學

據了解,我縣企業的工時普遍過長,待遇較差,管理較落后。除以泰電子、于達電子等少數幾個待遇較好、管理較科學的企業外,大多數企業員工每天需工作10~12時,月休息日只有二天,人均月工資只有500~600元之間,甚至還更低,這種竭澤而漁的用工方式必然導致企業招工難、留工更難;且我縣工業園的企業,大部分缺乏長遠計劃,對于員工狀況、薪資結構設計都沒有合理分析,如何招人,怎樣用人、留人都沒有一套可行的措施,相比國內許多先進企業都靠打造自身企業文化、建立企業自身人性化管理體制留人才,而我縣還存在抵押工資等原始辦法,難以留住員工的心。

五、對我縣招工工作的幾點建議:

1、強化宣傳力度,引導就業理念

目前,我縣尚有潛在可發掘勞動力20余萬人,其中青壯年勞動力達9.9萬,主要由農村人口中長期務農人員和城鎮人口中長期貿守人員組成,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偏低(80%以上只有初中文化及初中以下文化)且無一技之長,造成思想觀念相對保守,對土地有較強的依賴心,對于“下海”“打工”缺乏自信,缺乏闖勁;這部分勞動力,要以宣傳為“破冰船”,宣傳職業教育理念,解放人們思想,并在他們當中樹典型、立榜樣,引導他們主動、積極參與再學習、再教育,推行職業教育,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努力掌握一技之長。

2、加大招工力度,確保企業用人

由于招工工作涉及面廣,就目前而言,政府甩手,完全讓企業去搞招工的話顯然還不現實,因此,還應加大我縣招工力度,進一步推動我縣招工工作的進展把招工工作長期堅持下去;建立有效督查機制,強化督查,獎優罰劣,加大對鄉鎮和縣直單位招工工作的核查,對于進度較慢、選送人員質量不高的鄉鎮和單位,要督促鄉鎮和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使其盡快加大招工工作的力度;對于弄虛作假的鄉鎮和責任單位,要及時曝光通報,保證我縣企業用人。

3、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引導企業建立人性化管理體制

要進一步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定期對企業開展勞動法宣傳教育,從維護勞動者權益和保護企業長遠發展的高度,引導企業依法用工,勞動部門要對企業進行約束,督促其早日以合理的薪資用工,對于不依法用工的企業要依法教育,情節嚴重的要依法查處;對于制度先進,管理科學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為后進企業樹立榜樣,激勵企業建立科學管理體制,為招工、留人創造良好環境,做好企業的參謀和監管人。

4、做大做強培訓載體,為縣域經濟發展備足人才。

公民職業化和農民知識化工程是目前解決企業招工難題的突破口,職業技術學校也逐漸成為企業的“磨刀石”,因此,繼續大力推行“兩化”工程,把城鄉剩余勞動力有效開發,使其轉化成可用人才,為縣域人才“培源”;繼續大力支持職業技術學校的發展,擴大職校的招生比例,同時要注意針對企業需求,豐富培訓內容,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5、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據調查,大部分勞動力被土地或者家庭束縛,田地無人經營,子女無人看管,父母需人照顧、子女上學難等問題,只有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才能讓他們投入到縣域經濟發展的需求中來,目前我縣有幼兒園、托兒所、社會福利院仍未全部完善到農村和社區,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健全,農村孩子要進城里學校讀書手續繁雜,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及城鎮勞動力向職業化轉移。發展社區服務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使務工人員子女有所托,父母有所養,解決他們后顧之憂,才能使他們放下擔子輕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