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稅賦”后農村黨建工作怎么辦

時間:2022-02-26 02:44:00

導語:“零稅賦”后農村黨建工作怎么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零稅賦”后農村黨建工作怎么辦

農村免征農業稅的惠民政策實施后,得到廣大農民的衷心擁護。這項政策必然會在農村社會引起一系列深刻的變化。“零稅賦”后農村黨建工作面臨不少新的課題,亟待我們認真研究,及時解決。

“零稅賦”后,農村黨建工作存在許多新問題。一是農村基層組織對工作定位、今后工作重點沒有找準著力點。過去,人們常會用“催糧催款、刮宮引產”來形容農村干部的工作,但“零稅賦”后,農村基層的工作,忽然沒有了硬性任務,今后的工作定位怎么確定?工作重點又擺在哪里?部分鄉鎮、村的領導和干部一時很難適應這種變化,這種不適應嚴重削弱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二是基層干部的工作手段和自身能力與農民渴望發展的客觀要求不相適應。過去,基層干部代表各級政府向農民征繳各種稅費,在征繳過程中自然形成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現在,這種間接管理手段缺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也虛化了。另一方面,這些年隨著交通、通訊、傳媒的發展,農民的民主、自治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農村打工潮的興起,帶來許多新的觀念、新的技能。農民渴望發展,希望干部們能提供更多的市場信息、技術指導,希望干部能為他們融資和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在信息資源的占有上已經逐漸接近,有的打工回鄉者甚至占有更多的信息與技術,這使基層干部感到更嚴峻的挑戰:自身的能力和信息占有與農民強烈的發展要求已經不相適應了。三是農村黨員的發展、教育、管理和作用發揮與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形勢不相適應。農業稅免征后,沒有了交“皇糧國稅”的壓力,大部分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壯年打工走后,農村發展黨員難成為新問題。此外,對外出打工的黨員的教育管理也是個問題。現在的農村黨員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勞動力大轉移的客觀形勢。四是基層組織、基層政權的構架和運行機制需要改革調整。雖然現在多數鄉鎮都在努力轉變角色,從“管理”轉向“服務”,但體制、機制未改,這種轉變也就帶有探索性質,而非全局性、普遍性的改革,加之缺乏科學的體制、機制作保證,光靠自身積極性無法持久,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積極應對,積極采取對策予以解決。一要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創新農村黨建的體制、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重視農村發生的深刻變化,組織力量調查研究,認真分析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結合本地實際,探索新的農村黨建體制、機制。二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班子、隊伍建設,使干部、黨員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面對新形勢,農村黨建工作首先要堅持“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各級領導班子要轉變觀念,適應變化,樹立起一心為農民的理念,努力為農民提供法治的、穩定的社會環境,提供比較全面的市場信息,提供常用、實用的農業技術服務,提供基礎的教育、衛生、文化娛樂服務,支持各種農村專合組織依法運營。要想方設法讓農村經濟發展、讓農民增收致富,尤其要加強對農村黨員的培訓,讓他們成為農村增收致富的帶頭人。同時要關心扶持農村困難黨員,發動其他黨員、群眾以不同方式幫助困難黨員脫困或減困,使他們得到組織的溫暖。三要加強農村黨內民主政治建設和法治建設,形成一大批有凝聚力、向心力的農村工作的戰斗堡壘。要增強黨內民主,保證民主集中制得到切實執行;要增強法治意識,加強法治建設,嚴格依法辦事,不能有特殊的組織和個人游離于法治框架之外;要推行民主管理,不單是黨內要民主,對農民更要民主,要實行“村務公開”,讓農民能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要逐步讓村的辦事程序民主化、制度化,要注意完善“公推直選”村干部的機制,讓“一切為了村民群眾”的意識深入村干部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