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農民外出務工問題的社會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26 05:18:00
導語:鎮農民外出務工問題的社會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8月1日至8月6日我們西南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組一行8人來到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伏虎鎮,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伏虎鎮的6天中,我們開展了許多活動,和留守兒童聯歡、與當地領導干部座談、為留守兒童義務輔導功課,深入農民之中調查研究等等。在農村里,我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是我們這些大學生第一次如此熱衷于農村問題,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農村問題。其中大家關心最多,也是討論最多的,就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的問題。大量農民工外出務工不僅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便是一系列諸如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無人照看,地方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對此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伏虎鎮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基本情況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
二,調查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伏虎鎮及其所轄幾個村落農民外出務工情況。
一般情況:外出務工農民年齡一般在17歲到50歲之間;男女比例約為3:2;90%以上去往上海,廣東及新疆,甘肅等地,約10%在周邊縣市打零工;當地土地資源稀少,人均耕地不到0.5畝。
三,調查方式。
實地走訪農戶,與農戶面對面交談;與鄉鎮及村干部座談了解相關情況。
四,調查時間。
*****
五,調查內容。
主要關注當地農民工外出打工者的人數以及所占當地勞動力的比例;打工經濟對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大量農民工外出給當地帶來的主要社會問題。
六,調查結果。
以伏虎鎮及二村(徐家壩村)),六村(張家觀村),十六村(碑亭子村)為例,統計數據如下:
1,伏虎鎮,共有人口3萬6千人左右,其中農業人口1萬5千人左右,耕地1萬余畝,外出務工人員7千人以上;外出務工收入占總收入的50%左右;
2,二村(徐家壩村),人口1356人,345戶,625畝耕地(水田210畝,旱地415畝),外出務工人員400人,其中省外約250~260人,省內周邊縣市約150人,男性占70%,30歲以下占60%,外出務工收入占60%左右;
3,六村(張家觀村)人口732人,勞動力370人左右,共有502畝耕地(水田178畝,旱地324畝),約有200人在外打工,青壯年有2/3在外務工,打工收入占農民收入的60%以上;
4,十六村(碑亭子村),人口832人,200戶,共有耕地720畝(水田244畝,旱地482畝),外出務工人員約有300人,其中省外約250人,省內縣市約50人,夫妻二人一同在外務工的約占總戶數的60%。
5,農村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有60%以上是留守兒童,而且還有10%左右由單親撫養;
6,夫妻二人共同外出務工的,約占家庭總數的60%以上,夫妻完全在家的僅占5%左右。
在我們所調查的每個鄉村中,勞動力大量外出的現象都是很嚴重的,很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大街上除了放暑假的學生之外,基本上看不到與我們同齡的人,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年幼的孩子,鄉鎮上毫無生氣可言,盡管能從街道兩邊的建筑上看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每個地方都好似一座空城,給人以蕭條之感。
農民工外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勞動力閑置的狀況,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地方財政狀況的改善,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是現在卻顯現出了極大的弊端,除了給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帶來管理,安全上的隱患之外,更是對基層地方上帶來許多難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留守兒童問題。父母的外出,隔代教育的弊端使得這些孩子普遍有性格上的障礙,要么少言寡語不與其他人交談,要么調皮搗蛋無法調教。父母外出不能給予孩子精神上的安慰,于是便試圖在物質上去補償,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留守兒童在吃喝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負責的情況下,每月仍能從父母那里得到100~200的零花錢。處于很多方面的原因,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很少對孩子的消費進行管制,加上孩子年幼,本來就缺少自制力,大部分孩子都將錢花費在諸如網吧,游戲機廳等地方。很多留守兒童對學習不感興趣,調查發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只有2%左右的孩子學習刻苦,成績優秀,卻有40%以上的孩子學習成績較差。有些留守兒童走上不良道路,甚至違法犯罪,如據五村(袁家巖村)村支書介紹,該村一留守兒童袁某(男)多次入室偷盜財物,后被當場抓獲;六村(張家觀村)一留守兒童徐某(女)沉迷網絡,于2006年偷偷跑去和網友見面,至今未歸,其他諸如整日上網,亂交朋友,聚眾打架鬧事等現象更是常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十分嚴重,這勢必會對下一代的將來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2。留守老人問題。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后,留守老人的勞動負擔必然加重,加上好多老人還要照看孫兒,本身又沒有積蓄,容易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另外,留守老人精神上的孤獨以及生活與疾病缺乏照料問題也很嚴重。
3,耕地閑置問題。青壯年大量外出,留守的老人婦女只能簡單種些水稻玉米用于基本生活需要,有大量土地閑置。
4,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由于基本沒有勞動力在家務農,基層政府無法引導農民進行必要的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仍以種植水稻玉米等為主,而且傳統的油菜種植,家庭養豬等產業也逐漸萎縮,以十六村(碑亭子村)為例,84年~98年全村平均養豬1500頭左右,97年更是達到2400頭的記錄,98年以后,由于勞動力開始大量外出,養豬數量逐漸減少,年均700頭左右,然而在2006年即去年卻只有400頭,今年由于動物疾病原因,生豬數量更少。雖然政府積極引導外地客商前來投資,承包閑置土地進行枇杷,桃子等水果的種植,但是效果不佳,效益低下,大部分處于虧損狀態。
5,農村基層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由于缺少勞動力,基層政府只能出資雇傭外地勞工進行公共設施的建設,這無疑加重了農民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以伏虎鎮各地正在進行的衛生井建設為例,撇去國家財政補貼,如果由本村勞動力修建,每人只需交70元左右便可,而現在雇專業工人修建每人不得不多交30元。另外大量家庭舉家外出務工現象的存在也導致公共工程建設集資困難,鄉鎮政府債務問題嚴重。
6,農業稅征收困難。勞務收入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勞務經濟的壯大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舉家外出,造成許多地方有戶無人,他們外出務工的地點不固定,農業稅長期無法正常征收。這既是過去為了完成農業稅征收進度形成村組干部,鄉鎮干部墊款,鄉鎮政府貸款的重要原因,也是農業稅難以征收的癥結所在。
7,計劃生育工作難以進行。隨著農村青壯年人員大量外出,以村組為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面臨許多困難,婦檢無法進行,生育指標無法落實,出生人口難以統計等。
8,農村黨員發展及教育管理存在盲區。農村有一定文化青年及年輕黨員外出務工,使得農村黨員發展和管理教育困難,流出地鞭長莫及,流入的又無具體措施,長此下去會導致村組黨員發展斷檔,村級組織后繼無人。
9,夫妻家庭問題。夫妻雙方如果有一方在外務工,由于長期不能回家團聚,必然導致夫妻感情的淡化,離婚率上升。
七,調查體會。
由調查結果可見,大量農民工外出已經給打工目的地城市和基層地方雙方帶來了許多困難,這些現象必須引起我我們的重視,采取措施,防止情況的進一步惡化,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呢?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應該引起充分重視:
1,調整農村發展戰略,綜合規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農村家庭和農村社會的角度來看,近年來各級政府積極推進的農村勞動力異地轉移--新近被稱為"異地工業化"或"異地城市化"--是一種遠距離、高成本的轉移方式,它以大量的農民家庭解體為代價,使得家庭這一最為重要的社會組織單位因為中間一代(家庭的頂梁柱!)的外出而接近于被掏空,只留下老少兩代,并進而使農村社會失去生機和活力。這種本來被當作化解"三農問題"戰略舉措的轉移方式,雖然在經濟的意義上起到了緩和"三農問題"的作用,但是在社會的意義上也同時惡化了"三農問題",甚至使它更加復雜和嚴峻。因此,在制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方案時,不應該僅僅從經濟的角度出發,而是要充分地從社會的角度進行綜合、系統、周密的規劃,否則就會顧此失彼,在尚未徹底解決一個問題的情況下卻引發另外一些可能更棘手的問題。
2、加快城鄉二元經濟社會制度的改革,廢除阻礙農民徹底進城的制度和政策規定。農村家庭危機主要是由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不徹底所造成或加劇的。如果作為流入地的城市并不只是單純地接納一個孤立的外來"勞動力",而是也能同時接納一個完整的農民家庭,那么上述問題就會在相當程度上得到避免或緩和。這就需要從根本上廢除城鄉隔離的二元經濟社會制度。雖然一些城市政府近年來在清理針對農民進城的歧視性政策、取消就業限制等方面有了重要改進,但還遠遠不夠,在取得城市(鎮)戶口、就業、子女接受教育和社會保障等許多領域,還存在著對于外來農民的整體性排斥和歧視,這是造成"農民工"本人不能實現"市民化"以及其家庭不能整體遷入的主要原因。除了在這些領域加快改革步伐之外,政府還有必要在建設和提供廉租房等方面予以必要的支持,以降低農民家庭遷居城市的門檻和成本。
3、加快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增加農村地區的就業機會,促進農村勞動力的就地和就近轉移,即大力促進小城鎮建設。從發展戰略上對目前實施的以大城市為主的城市化戰略予以大幅度調整,也即改變將現有的少數大城市"做大做強"的做法,而將大量的小城鎮"做實做強"。城市化戰略重點轉移到中小城市、建制鎮,以及農村集市的建設,通過加大對這些地區的公共建設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當地的投資環境,以此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對于農民就地就近轉移的吸引力。
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一些專家提出了如下建議:
1,針對留守兒童來講,應該重視和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讓留守兒童在校園里得到更多關愛和幫助,老師們應該盡可能多的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及生活上的困難,及時了解學生家庭情況的變化。學校也應增加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閱讀的書籍以及增加娛樂設施。
政府發揮相應作用,在留守兒童集中的地方設立幼兒園或診所,加大對農村地區中小學的投入,改善學生的住宿條件,為留守兒童創造更多健康成長的空間。
發揮社區及一些非政府組織的作用,開展綜合輔助留守兒童的活動
2,關于土地閑置及產業結構調整問題,鄉鎮政府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將土地集中起來,進行規模化生產,培育新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比如發展經濟作物的種植,但一定要慎重,要經過縝密思考,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伏虎鎮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為了開發閑置土地,政府不顧本地實際情況,鼓勵外地投資者投資種植枇杷,結果因為氣候因素枇杷無法開花結果,投資方損失慘重,地方政府也負債累累。
3,關于計劃生育和農村外出黨員教育問題,可以采取措施加強農民工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合作,建立外出農民工檔案。
4加快發展小城鎮,小城鎮是轉移農民的基地,是二、三產業的載體,對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有選擇的培育一批重點的中心集鎮,努力在城鎮投資體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鎮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雖然6天的時間里我們不可能得到充足的數據,但我仍然感受到農村問題的復雜和農民面臨的諸多困難。在家務農則收入難以維持生計更別說子女教育問題,外出務工又難以顧及到孩子和老人的照顧問題,農民面臨兩難的選擇,這就需要我們給予農村地區更多的關心和支持。農村地區的發展和穩定關系到全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希望社會各界都能夠清醒認識到當前形勢的嚴峻,并給予新農村建設以最大的幫助。
這次三下鄉活動雖然早已結束,但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使我們這些讀圣賢書的人也開始關心窗外事。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在生活著九億多農民的廣大農村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問題,那里的經濟還不夠發達,那里的政治體制還不夠健全,非常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盡自己應盡的一份力,作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