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性教育誤區面面觀報告

時間:2022-07-12 04:01:00

導語:先進性教育誤區面面觀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先進性教育誤區面面觀報告

根據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全黨從2005年初開始,用一年半左右時間,分期分批進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從這次教育活動的實踐過程來看,在新的歷史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應當注意引導廣大黨員走出五個“誤區”。

誤區一:把本職工作等同于黨的工作

判斷一個共產黨員是否先進,除了要看他是否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還要看他是否能勝任本職工作。不過,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們發現有些黨員本職工作干得非常出色,有的還是某些部門的“業務尖子”,但在評議中群眾卻認為他們只是“業務骨干”,而不是先進黨員,這個問題值得深思。這里實際上涉及到黨員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認識和處理好本職工作和黨的工作的關系問題。

黨在執政之前,黨員的本職工作和黨的工作可以說涇渭分明,界線非常清楚。例如,解放前一位店員黨員,白天他要站柜臺,下班后他要參加黨的會議和學習,要完成黨交給他的散發傳單、傳遞情報等工作。西方許多政黨的黨員對本職工作和黨的工作認識也是明確的,所以,德國社民黨的章程里就有這樣一個要求“黨員對黨的工作要有政治熱情”。

黨執政以后,黨員的本職工作和黨的工作往往難以分清楚,尤其是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尤其如此。長期以來,在這些部門工作的黨員,思想認識上有個誤區:只要完成了本職工作,就算完成了黨交給的工作。實際上這種認識是片面的。

作為一個執政黨的黨員,在黨長期執政條件下,黨員的本職工作和黨的工作還是有區別的。由于一些黨員在思想上沒有分清本職工作與黨的工作,把自己所從事的本職工作簡單地等同黨的工作,他們對本職崗位傾注全力,工作干得很出色,而對于以黨組織名義召開的各種會議(黨委會和支部會除外),開展的各種活動,總是以種種理由,能躲則躲,能逃則逃。因此,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面,在某些機關黨委召開的時事政策報告會上,普通群眾席上是“濟濟一堂”,而黨員干部席上常常是“一片荒涼”,為什么現在黨的各種活動越來越失去吸引力,廣大黨員參與的政治熱情不高,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黨員,尤其是身居領導崗位的黨員注重干好本職工作而忽略參與黨的工作造成的。通過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使全黨同志明確了在執政條件下,黨員的本職工作與黨的工作的聯系與區別,從而激發起廣大黨員自覺參與黨的工作熱情,使我們這個具有85年歷史的大黨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

誤區二:把工作實績等同于工作精神

在先進性教育中,尤其是在評議階段,工作實績是評判黨員先進與否的一個重要依據。德、能、勤、廉是考核黨員干部的綜合指標,從廣義的角度來講,它也是評判普通黨員先進與否的綜合指標。這里講的績,就是工作實績。因為工作實績是證明黨員先進與否最有說服力的根據之一。

在先進性教育中遇到的問題是,有些黨員工作平平,多少年來工作都沒有冒過“尖”,這些黨員是否就不先進了?對此,各方的意見很不統一。

事物是紛繁復雜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絕不能搞“一刀切”。有一個單位曾遇到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從事教學科研的黨員,平時備課很認真,但由于表達能力欠佳,教學效果一直很差,學生意見很大,多年來年終考評常常被評為“基本稱職”或“不稱職”,在“先教”活動中,有人提議把他列為“不合格黨員”。黨支部經過認真討論研究,并對他近幾年來的工作進行歷史性的回顧與考察,感到這位黨員只是能力有限,工作態度還是好的。如果把這位同志調到適合他工作的崗位,相信這位同志一定能干出成績。基于這樣的考慮,黨支部沒有把他列為“不合格黨員”,而是讓他做專職資料員。短短的幾個月,他的工作便得到大家的認可。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我們既要堅持工作實績標準,但不能唯實績,一定要把工作實績與工作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工作精神歸根結底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斗,務求實效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

誤區三:把組織觀念等同于紀律觀念

長期以來,黨內不少同志有這樣一種誤解:把組織觀念等同于紀律觀念。說某某同志組織觀念不強,往往是指其紀律觀念不強。這種誤解在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初步得到澄清,但深層次的問題還沒解決。

組織觀念就是黨員對黨組織的基本看法,是衡量一個黨員黨性強弱的重要標志。要增強組織觀念,就是要遵循《黨章》和《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努力做到認真履行黨員的權利和義務,堅持參加組織生活,完成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執行組織作出的各項決議,自覺遵守黨的紀律。

紀律觀念就是黨員對黨的紀律的基本看法,是衡量一個黨員黨性強弱的重要標志。增強紀律觀念,就是要提高對黨的紀律的性質、地位、作用的認識和理解。

由此可見,組織觀念和紀律觀念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兩者是包容而非等同關系。即組織觀念是個大概念,它包含了紀律觀念的內容;紀律觀念是構成組織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把組織觀念等同于紀律觀念,實際上是降低了對黨員先進性的要求。

目前,黨員隊伍中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隊伍中,組織觀念不強主要是“兩面人”現象比較嚴重。何謂兩面人?就是有些黨員,尤其是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他們言行不一。在公開場合,他們千方百計把自己裝扮成黨的人。在私人場合,卻破口大罵共產黨,歷數共產黨的種種不是。好像黨內存在的種種弊端與他毫無關系。曾經要求中央有關部門,能否發明一種“政治上的X光機”,對我們的干部心靈深處進行透視。說的“政治上的X光機”,意指建立一套完備的干部選拔任用考察監督制度。

誤區四:把發展黨內民主等同于黨內矛盾公開化

不少人希望此次先進性教育活動要進一步促進黨內民主,真正讓廣大黨員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不要像過去那樣對黨內發生的事情老是“捂著”、“蓋著”,主張把黨內矛盾公開化,要讓“真相”大白于天下。

發展黨內民主是否要把黨內矛盾公開化,不僅是先進性教育中必須要回答的問題,也是黨內民主建設整個歷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要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基礎,以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黨的委員會制度為重點,從改革體制機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愿的黨內民主制度”。指出了發展黨內民主的正確道路。

發展黨內民主,關鍵是要做到“兩個統一”。一是民主與集中的統一。發展黨內民主,如果不分層次,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點,隨隨便便地使黨內矛盾公開化,只會在黨內造成混亂,給敵對勢力以可乘之機。二是民主與團結的統一。黨的八大《黨章》指出:“黨的團結和統一是黨的生命,是黨的力量所在”。十六大報告又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可見,黨的團結和民主都是黨的生命,如果隨便公開黨內矛盾,勢必會破壞黨的團結和統一,也會危及黨的生命。

為什么有些同志主張黨內矛盾公開化?并把它看作是先進性的象征?這里有一個認識的誤區,以為西方政黨民主化,就是允許將黨內矛盾公開化,其實并非如此。德國社會法律顧問卡斯騰施丹恩德博士指出:“黨員可以而且應該能夠批評自己的黨,但黨內一致性原則卻要求這種批評應在黨內,尤其是在相應的責任委員會中進行。”西方政黨尚且如此,作為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如何處理黨內矛盾的問題上,難道還要倒退到西方政黨的后面去嗎?

誤區五:把“帶頭致富”等同于先進性

在郊區農村,許多群眾希望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使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能處理好“帶頭致富”與“共同富裕”的關系,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提出了“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富民政策。然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相當一部分人對于黨的這一政策還心存疑慮,持觀望和等待的態度,一些人的頭腦里仍然殘存著“富”則意味著是資本主義的僵化思想,黨的富民政策難以得到貫徹。因此,提出了共產黨員要“帶頭致富”,以促動黨的富民政策的推行。通過黨員敢于富、可以富這樣一種事實,向人們昭示黨在特定時期的一種政策取向,表明黨在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并以此推動和促使人們思想觀念的進一步解放與轉變,掙脫“左”的思想的禁錮和羈絆。

提倡黨員“帶頭致富“也是重新塑造共產黨及其黨員的崇高形象的需要。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我們黨不斷地發揮其先進性和戰斗性的作用,使黨樹立起了崇高的形象。然而,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黨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下降,“無錢辦事和無力辦事”的現象較為普遍地存在。在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因為集體經濟的匱乏而無從發揮,一些黨員因為自身的貧窮而人微言輕,以致被人瞧不起。在這種形勢下,黨以與時俱進的政治勇氣和氣魄,大膽鼓勵共產黨員“帶頭致富”,是有著現實意義的。

然而,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特別是在人人都想富、人人都敢富,甚至有一部分人不擇手段非法致富,而且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今天,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應當主要體現在帶領群眾“共同富裕”上。2005年底,總書記在青海等地視察工作時,明確提出“發展為人民、發展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號召,帶領群眾共同富裕,是貫徹落實“由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要求的具體體現。作為“先富起來”的黨員,應當把自身致富的本領、經驗、手段傳授給群眾,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