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市場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24 12:43:00
導語:用電市場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邊是嗷嗷待哺,一邊是緊緊壓縮“口糧”。人們在震驚“電荒”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對經濟調節所帶來的無奈和可怕,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調整產業結構,這恐怕是“電荒”所給人們帶來的最深刻反醒。
缺電!缺電!…
幾乎在同一時間,缺電的聲音響徹中國大部分土地?!半娀摹痹诮o全社會帶來影響的同時,受其沖擊最大的莫過于工業。**市經濟格局如何走向?用一位政府副市長的話概括為兩個經濟,一是煤電經濟,二是大工業經濟。煤電也屬于工業范疇,歸納起來**的經濟也即工業經濟。**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18.5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61.74億元,占52.06%。**市相對全省以至全國來講,工業還比較落后。能夠保證工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也即保證了我國經濟的半璧江山。當前,當我們工業界的各位老總正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發展時,沒想到當頭棒喝,整個的發展環境使他們頭暈目眩。**年**市全年全網拉限電損失電量1668.26萬千瓦時,2004年1至3月,共拉限電損失電量1704.4萬千瓦時,3月10日到12日三天拉路165條次,損失電量約305萬千瓦時。“現在**市絕大多數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一位政府官員如是說。“我們平安化肥廠也是**納稅大戶,今年基本處于半停產狀態,生產難以維持”,嚴重的缺電使**工業蒙受了巨大損失,直接限制地方經濟的發展。工業如此狀況,其它行業也未幸免,盡管**供電分公司在執行計劃用電,分配負荷時堅持“先農業,后工業,先生活、后生產”用電方針,但往往由于“僧多粥少”,有限的電力難于維持日益增長的負荷需求,至使目前大部分農村用電只能維持在每天2-3小時,更有困難的一星期只能維持兩到三天,有的由于地方政府部門保護當地工業,又把負荷進行分攤,致使個別地方甚至一星期連二到二天也難于保證。社會不理解、群眾不理解,今天的電力部門怎么了?憤怒的用戶把所有不滿情緒都傾注于供電部門。缺電以來,全國各地均不同程度發生用戶沖擊供電部門的事件,最為嚴重的是山西代縣發生50余人沖擊供電部門,打傷3名職工,砸壞設備的惡性事件。
飯量究竟有多大?
**年,**網供平均負荷21萬千瓦,年售電量15.02億千瓦時,**年平均負荷23萬千瓦,年售電量17.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75%。**年12月份,為徹底摸清當前用電情況,**供電分公司組織對**全網進行了大負荷試驗,結果顯示:**網供負荷最高已達38.1萬千瓦,地區用電負荷最高已達40.8萬千瓦,而省公司平衡全省用電負荷后只給其下達的指標為20-25萬千瓦之間,缺額近一半。產品越短缺,人們的購買欲望越強烈,市場需求越火爆。市場經濟這種“違反需求定律”賣漲不賣跌現象似乎也集中顯現于電力行業。盡管隨著供需緊張,國家提高相關電價,取消原諸多優惠政策,但用戶的用電欲望卻在一個勁地上漲。與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年12月份,全市煤炭、化工、電冶、市政、農業等最大負荷分別增長8.6%、38.7%、111.1%、21.9%、8.2%,均居歷史之最。地區用電40.8萬千瓦負荷中,居民照明、重要負荷、高耗能,煤礦、躉售及其它各占比例為14.7%、29.4%、17.9%、12.3%、8.5%、17.2%,僅居民照明和市內重要負荷總加已占44%,達18萬千瓦,其它工業報裝21.9萬千瓦。同時,隨著春灌開始,預計今年全市排灌用電負荷將達到5萬千瓦,剔除天氣轉暖采暖負荷下降等因素,用電負荷凈增達3萬千瓦左右。按平均21萬千瓦指標計算,高峰負荷缺額21.1萬千瓦,限電比例47%,今年無米下炊已成既定事實。2004年是**市招商引資年,按照市政府的意圖,全年招商引入投資250億元,其帶動的負荷增長可想而知。依據《**電網發展規劃》(2004-2008)預測,2005年**最高負荷將達到66萬千瓦、2008年將達到96萬千瓦,飯量增加年勝一年。只能以一個人的口糧對付二個人吃飯,這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用電的實際境況。
電網的承受力有多大?
在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面前,**電網愈來愈感到“力不從心”,電網建設滯后的矛盾同時成為圍繞用電工作的一道難題。一是用電需求與供電能力的矛盾。由于用電緊張、供需矛盾加劇,部分線路線徑細、變壓器容量小,超載、重載直接影響損耗增加,使增供與降損的矛盾尤為突出。如我市工業集中的懷仁縣,該地區35千伏站變壓器長期處于過負荷運行狀態,主變銅損均大于鐵損,并隨著負荷不斷增加,使整個**電網潮流瓶頸問題出現在35千伏網絡上,對全公司降損節能造成極大影響。二是供電要求與投入能力的矛盾。兩網改造中由于資金所限,部分縣級供電企業在變電所、配電臺區的布點建設上達不到規定要求,存在供電半徑大于標準,配變負載率小于30%,“大馬拉小車”的狀況。如我市部分農村變壓器月抄見電量在100千瓦時左右的非常多,有時一臺30千伏安配變甚至月抄見電量不足30千瓦時,供電量不足線損電量。一方急切需要電,另一方卻是浪費嚴重。三是供電結構的矛盾。集中表現為城農網無功補償能力不夠,無功損耗得不到及時、合理補償。四是單主變、單電源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供電安全準則達不到要求。全市3座220千伏變電站中,其中一座是單主變運行,一旦發生故障,將會造成大面積停電。這些問題的存在至少向我們發出這樣的信號。一是幾年之后,當電力不再短缺,放開計劃用電,電網能否承受得了將來的大負荷壓力。二是在有電的情況下,電網能否輸得出,落得下。三是農村電網結構需進一步優化等等,都是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計劃用電渡難關
當前,中國經濟開始了新一輪快速增長,在這個時期,無論是產業結構的升級,還是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都將導致電力需求的上漲.為滿足這一需求,國家進一步加人了對電源建設的投資,發電能力不足的問題有望從2006年起得到緩解。但是,從根本上解決電力供應問題,僅有發電能力的增長是不夠的,還必須輔以輸配電能力相應增長。否則,電網就有可能成為電源和最終用戶的“瓶頸”,形成更大程度上“卡脖子”和窩電現象,造成新的資源浪費。加大電源和電網的投資建設是解決缺電的根本措施,也是長遠之計,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必須從計劃用電入手,從中挖掘用電的最大潛力,以解燃眉之急。一是要立足長遠發展,控制好高耗能企業的發展。近年來,電力需求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工業用電量增長提速,其中尤以高耗能行業的增長最為顯著。**年重工業用電增長率接近GDP增長的兩位,重工業中的黑色、有色金屬工業用電增長分別達到21.57%和23.25%。隨著電力的高速發展,如何解決隨之而來的資源消耗、投資資金和環保壓力等一系列問題,是電力發展面臨著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二是要做好節電工作,這是克服缺電的最好方法之一??偫碇v道,在中國,再小的事乘以13億人口都是一個很大很大的事。如果每人每年節約1度電,全年就是3億!以1噸煤可以發電2500千瓦時計算,13億計需消耗煤炭52萬噸,無疑是一座偌大的煤山。三是要做好電力供應的“后勤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障好電煤供應,不能由于缺煤而使電力供應再“雪上加霜”。四是要進一步強化電網統一調度,千方百計確保電力系統安全供電。當前,不少電廠和電網在缺少備用或零備用的條件下,連續高利用小時運行,安全的裕度幾近為零,因此要特別重視安全運行和設備維修質量,努力減少由于設備故障而引發更嚴重的缺電。五是要努力通過價格杠桿,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指導用戶優化用電行為,共同著力進行解“電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