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總能沖鋒報告
時間:2022-10-12 02:58:00
導語:黨員干部總能沖鋒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是先鋒,黨組織是堡壘,這種作用在處理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中尤為明顯。探究黨組織和黨員總能在關鍵時刻沖鋒在前的根本動力以及產生動力的內在因素,我們主要歸納形成了以下觀點:
一、導向帶動
1、輿論引導。在信息極其暢通、輿論強勢擴張的社會環境下,媒介宣傳的引導作用非常明顯,也十分重要。近年來,各級黨組織通過會議、墻報、簡報、電視、報刊、網絡等途徑,廣泛宣傳黨員的理想信念、服務宗旨、責任義務等,使一些帶有革命性、根本性、長遠性的觀念深入到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據不完全統計,從**年至今的五年間,**縣各級黨組織開展黨的知識宣傳活動1.8萬余次,新聞媒體和社會媒介宣傳信息達3萬余條,引導帶動黨組織1300余個,教育引導黨員4萬余人。
2、典型引導。典型示范是非常直接的導向帶動因素。我縣一直堅持把“樹立一個典型、教育一批黨員、擴大一片影響、取得一番實效”作為教育黨員的重要方式,引導黨員遠學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近學趙本權、徐景平,同時樹起了郭家敏在“9.3”洪災中奮不顧身搶求高齡老太、楊朝霞夜以繼日抗旱為民、李三玉舍己為人抗擊洪魔等典型人物,利用“農民的好伙計”龔德興、“‘6.30’抗洪模范”何能權兩名黨外干部的典型事跡為素材廣泛造勢,以兩個典型人物形象為參照教育黨員,促使黨員在學習非黨干部事跡的過程中升華先進性。同時把眾多模范黨員的先進事跡編印成冊廣為散發,在3.5萬名黨員中產生了強烈的轟動效應。
3、教化引導。全縣各級黨組織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在黨員間廣泛開展互幫互助活動,結成黨員幫扶對子5000余對,著重幫扶思想落后黨員,引導他們向身邊的黨員、干部、群眾學習,通過言傳身教感化黨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各種形式的引導帶動,有力促進了黨員干部思想意識的全面優化。一是強化了思想牽引。通過突出的導向帶動和理念滲透,使黨員干部心中的榜樣更形象,目標更鮮明,宗旨更深化,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二是升華了主觀意識。廣大黨員干部對入黨為什么、服務靠什么、如何發揮作用、怎樣體現先進性等主觀意識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種理念與意識境界的提高,為促動他們在關鍵時刻沖鋒上陣提供了最根本的思想先導。
二、組織調動
1、堅強的組織領導。在我縣近三年連續發生的特大自然災害中,各級基層黨組織都能在最緊要的時刻擔綱重任,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凝聚起來形成合力,為抗災救災提供最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財、物力支撐。無論是抗擊洪災旱災還是處置突發性事件,縣、鄉、村黨組織都注重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身先士卒沖在第一線抗災救災,涌現了如賀成忠、王渠、郭家敏等一些勇斗洪魔的先進黨員,廣大黨員干部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構筑起了一道抗災救災的屏障。
2、系統的安排部署。為了使處理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工作井然有序,各級黨組織通過系統的安排部署,把任務逐級落實到黨員、干部和群眾,迅速調集人、財、物力資源。縣委組織部緊急通知基層黨組織整合黨員干部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積極作用,各鄉鎮、村黨組織和縣民政、救災等部門系統安排調動黨員干部,建立了科學合理的工作機制,為黨員干部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平臺。
3、科學的協調指揮。在不同階段與不同環境下,各級黨組織通過科學判斷形勢和策劃工作,進行統籌協調指揮,注重把黨員干部調派第一線抗擊災害和調處問題,在緊急關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避免黨員干部任務不明確、行動無頭緒。在抗洪抗旱的災害救助中,由于各級黨委、政府的統籌協調與指揮調度,以黨員干部為骨干的處理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隊伍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正是由于調度及時、安排有序,各級黨組織成為了黨員干部沖鋒上陣的核心與保障,在調動黨員能動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增強了黨員思想的向心力。黨組織在關鍵時刻發揮牽引、凝聚黨員干部的作用,使黨員干部的思想信念堅定不移地靠向黨組織,保證了黨員思想不分散、干勁不松懈、目標不轉移。二是增強了黨員行動的統一性。各級黨組織把政令傳遞給每位黨員干部,將黨員干部資源進行有效開發與合理利用,實行統一調度,有秩序地安排黨員赴一線、擔重任,為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提供了核心領導保障。
三、黨性驅動
1、政治覺悟逐步提高。通過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八榮八恥”榮辱觀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敏銳性、洞察力顯著增強,在處理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中,他們的黨員干部身份價值觀和宗旨意識便會集中體現出來。在我縣開展的問卷調查中,92%的黨員干部表示因為政治覺悟的提升繼而產生了沖鋒上陣的強大動力。來自農村一線的黨員張仕奇道出了幾乎所有黨員干部的心聲:黨員高于普通群眾的意識覺悟,就需通過實際行為,在關鍵時刻才能得到檢驗。
2、執政理念逐步深化。我縣堅持大力推進黨員干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切實轉變和深化了黨員干部的執政理念。廣大黨員干部之所以在緊要關注沖鋒在前,那是因為形勢在促動、人民在召喚,刺激了他們那顆“執政的根本在于民生民利”的心靈,也才涌現了千千萬萬沖鋒上陣的黨員干部。據統計,近100%的黨員干部均表示執政必須為民,為民必須在最危險的時刻敢于拯救人民于生死之間。這種執政意識的深化也成為了黨員干部沖鋒上陣的關鍵因素。
3、紀律意識逐步增強。關鍵時刻,鐵的紀律不容違反,這是廣大黨員干部共同遵循的原則。據有關調查顯示,在我縣發生的突發性重大事件和特大自然災害中,沖鋒在一線的群體中,黨員干部約占38%,這些黨員干部都自始至終地戰斗,沒有一名黨員干部不聽指揮、不服從安排而臨陣逃脫的。由此說明,黨員干部之所以沖鋒在前成為戰斗主體,與他們在關鍵時刻樹立的“軍紀戰令”紀律意識不無關系。
通過黨性的長期教育與鍛煉,為黨員干部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一是激活了黨員干部內驅力。黨性增強是潛性的,作用發揮是顯性的,在潛性向顯性轉化的過程中,來源于黨性意識的內驅力被充分激活,成為了黨員干部沖鋒上陣的思想導因。二是激發了黨員干部能動性。在黨性內驅力激活、膨脹的過程中,能動性也被黨員干部的主觀意識激發、帶動出來,轉化成了沖鋒上陣的具體行動。正是由于黨員干部的黨性內驅力與主觀能動性的連貫暴發,方才為沖鋒上陣提供了不竭動力。
四、責任促動
1、責任意識深入人心。“就算一名普通群眾,在面對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時,為了拯救黨和人民的生命財產,憑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也會義不容辭地沖上去,何況黨員干部。”石橋鎮黨委書記蔣洪毅如是談論黨員干部的責任觀。這種觀點是普遍性、大眾化的,它反映出眾多黨員干部的共同心態,也昭示了黨員干部高于普通群眾的責任感。這種正確的責任意識,我們認為其源于黨性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的共同成果。
2、責任制度體系完善。縣、鄉黨委、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均建起了《處理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黨員干部在處理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中的具體責任》等必要制度,對包括黨員干部、無職黨員在處理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中的責任劃分、履責事項和責任追究等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將責任制度化、明晰化、具體化,填補了指令的空虛與制度的缺失。一位黨員領導干部說:“完善責任制度,可以為促動黨員干部沖鋒上陣提供制度保障。”
3、責任落實具體到位。各級黨組織堅持把處理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的具體責任逐級落實到每名黨員干部,分別明確黨員干部如搶救財產、轉移群眾、衣食供應等職責,要求黨員干部務必在規定時限沖到第一線進行災前監測、災中救災和災后重建,保證了黨員干部在關鍵時刻義不容辭沖鋒上陣的穩定性,使得黨員干部作用的發揮成為了一種必然現象。
黨員干部總能沖鋒在前,也源于一種責任使然,這種責任與意識形態和制度體系有很大關系,產生了良性的責任促動效應。一是增強了黨員干部的責任心。眾多黨員干部均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天,我們必須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沖鋒在前,這是身為一名黨員干部的最基本的責任。由此反映出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在他們的行為中發揮了重要的促動作用。二是產生了督促帶動效力。在責任具體細化落實后,責任制度已客觀成為了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的一項“硬性指標”與又一保障性因素。
總之,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處理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中沖鋒在前,這種簡單、質樸的行為現象,蘊含著廣泛而深刻的道理。但究其根本原因,筆者認為主要還應歸結于人的能動意識激越出來的動態能量,而驅使能動意識的“支配器”便是思維與理念。因此,要保持黨組織和黨員總能沖鋒在前的良好勢頭,必須在理念上加以引導,從制度上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