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統籌養老服務交流
時間:2022-10-23 04:05:00
導語:城鄉統籌養老服務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近11萬人,占總人口14.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出全國3.6個百分點,已提前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20**年,我市被確定為浙江省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活動試點單位后,在省民政廳的有力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出發,努力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探索完善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養老服務機制,逐步完善以居家養老服務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輔助,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協調發展,多種養老方式相互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全市現已擁有養老機構43家(其中民辦19家),在建民辦養老機構3家,總床位2654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24.55張,提前4年超額完成了國家和全省“十一五”規劃的既定目標,初步走出了一條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養老服務社會化新路子。具體做法是:
我市自2005年實施創建養老服務社會化試點城市以來,市委、市政府按照“城鄉統籌、多輪驅動、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民政、財政、勞動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領導小組,積極探索“政府負責、民政牽頭、社會興辦、公眾參與、市場推動”的養老服務社會化發展長效機制,著力實現社會福利從“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推進。一是全面開放國辦養老床位。全市現有國辦養老機構24家,建筑總面積27946平米,總投資2315萬元,床位總數1277張,集中供養五保、“三無”老人821人,集中供養率達99.5%。去年以來,全市國辦養老機構剩余床位面向社會全面開放,做到資源共享,僅五大集鎮敬老院就入住社會老人52名。二是不斷完善居家養老長效機制。去年以來,市政府撥出專款在試點街道全面推行居家養老服務,重點為70周歲以上的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等獨居老人和生活特別困難等六類對象提供免費養老服務;街道成立了家政服務公司,社區配備專職干部,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從而確保居家養老的長效發展。三是大力發展民辦養老機構。通過龍頭帶動、政策扶持等手段,全市現已新批開業民辦養老機構19家,建筑總面積28650平米,總投資2516萬元,床位1087張,入住624人,入住率達57.4%;正在建設的有3家,床位290張,已試營業的民辦養老機構還有5家,床位約200張。四是推進城鄉養老服務協調發展。市里始終堅持養老服務“市區以居家養老為主,農村以機構養老為主”的思路,既立足于完善農村集中供養長效機制的建設,確立國辦養老的主導地位,又著眼于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使其成為社會化養老的重要補充,還積極探索以居家養老為重點的多種養老方式,從而形成養老服務多種形式、多種檔次、城鄉協調發展的局面。
二、加強引導,合理規劃,大力開創“民辦公助”扶持新辦法
政策引導是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發展社會福利事業的重要手段。市政府根據社會力量參與發展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的積極性,不斷加大引導扶持力度,深化民辦公助工作機制。
一是不斷加大民辦養老機構扶持力度。2007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的實施意見,明確重點實施稅收減免制,對民辦非企業的養老機構,暫免征收養老機構企業所得稅和養老服務收入營業稅。重點實施床位補貼制,對民辦養老機構通過擴建、改建與新建,當年新增30張床位以上的,根據入住數,每人每床一次性給予600元的補貼。重點實施項目扶持制,對新擴建項目,一次性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給予10萬元以上的扶持。對符合規劃要求,并具備劃撥條件的民辦養老機構用地,政府予以劃撥。對承擔政府集中供養職能的民辦養老機構,給予優先扶持。實踐中,重點扶持了市陽光山莊(福利院),政府劃撥土地15畝,上級撥款228萬元,并大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建設,建成面積1.1萬平米,總投資1760萬元,開放床位230張;重點扶持了甘霖康樂敬老院,除財政撥款23萬元之外,政府還協調國有閑置糧倉讓其租賃改造,使其規模擴大到150張床位,并主動承擔了43名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塑造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在全社會興起了投資創辦養老機構的熱潮。
二是合理規劃民辦養老機構布局。按照不同人群、不同收入、不同消費的社會養老需求,全市在規劃中按照高、中、低三個檔次進行布局建設,明確提出了“養老服務一條街、養老服務一個鎮、養老服務一個村”的設想。在實踐中,指導投資者創辦養老機構進入養老服務集聚區,全市已建成開業的19家民辦養老機構中,有13家集中在市區環城西路和甘霖鎮大王廟村,占68%。既培育了一個養老服務產業區,又促成了養老服務集聚效應和規模優勢,集聚在養老服務一條街、一個村的養老機構,收費標準普遍在400元到600元之間,受到社會老人的普遍認可與一致好評,連遠在新昌、紹興等周邊縣市的老人也紛紛慕名而來,入住率在90%左右,養老機構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三是切實加強業務工作指導。在創辦過程中,許多愛心人士與有識之士想辦養老機構,但又擔心沒有經驗,辦不成,辦不好。對此,20**年5月,市民政部門會同社保部門,積極組織民辦養老機構的院長和工作人員免費開展崗位培訓和業務輔導,對考試合格的發給資格職業證書,提高了他們的業務水平和創辦養老機構的信心。不定期的對各養老院的衛生狀況、安全情況進行檢查,指導他們排除安全隱患,文明管理、有序經營。去年下半年,市里召開現場會,推廣了甘霖康樂敬老院投資者愛心創業、愛心奉獻的成功經驗。今年初,市里還組織各養老院負責人赴杭州等地考察養老服務方面的先進經驗與做法,增強了他們興辦養老機構的信心。
三、寬進嚴管,及時規范,不斷提高民辦養老機構服務新水平
堅持“先開放、后規范”的工作思路,采取先辦后批、寬進嚴管,為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創造寬松環境。一是堅持在審批中輔導。市里對經濟有困難,特別是一些下崗職工,允許他們先試辦后審批,既有效幫扶他們實現再就業,又能引導社會上的愛心人士,邊辦邊探索,避免投資風險,減少投資成本。如**市夕陽紅老人公寓等3家養老機構,是下崗職工創辦的典型,審辦期間得到民政部門的指導后,入住老人從創辦之初的三五個增加到25個以上。二是堅持在認定中規范。提倡鼓勵民辦養老機構在符合衛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因陋就簡,從小到大,但要列入政府重點扶持,應按照政府規定的最低規模要求和建辦標準,進行逐一認定。民政部門在認定中,既注重培育扶持,也重視規范管理,幫助他們建立安全保衛、食堂飲食等六大制度,提高養老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特別是甘霖康樂敬老院,投資建設呼叫系統與視頻對話系統,使入住老人能夠與院長保持24小時對話聯系,與長期在外的子女或親人實現視頻對話。三是堅持在互動中發展。市里成立了民辦養老機構行業管理協會,政府為他們搭建了管理平臺,制訂了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行業管理細則,不定期召開行業聯誼座談會、工作經驗交流會,加強行業管理,推介成功經驗,互助互動。民辦養老機構的健康成長和協調發展,增強了民辦養老機構的活力,塑造了民辦養老機構的良好形象。
各位領導,我市雖然在協調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進程,特別是培育扶持民辦養老機構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與上級的要求和先進兄弟縣(市)相比尚有距離。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深入貫徹會議精神,積極探索民辦公助、規范管理、協調發展的新舉措、新經驗,努力創建省級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城市,為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 上一篇:五個好村黨組織考評報告
- 下一篇:培雙帶先進個人考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