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才培養思考

時間:2022-02-18 09:21:00

導語:旅游人才培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人才培養思考

世界旅游組織教育理事會認為,旅游教育和研究已經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因為旅游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改變并不斷對已有的旅游服務提出質疑。旅游業正面臨這樣一種需求:更高的安全度、更多的選擇、更高質量的服務,更高的滿意度,而這種需求只能通過更好的培訓才能得以滿足。旅游人力資源素質的高低已經成了決定各個國家旅游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旅游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

一、國際旅游教育的特點

1建立起了與旅游業發展相適應的旅游高等教育體系

隨著旅游業在全球經濟地位的逐步提高,旅游教育與研究在發達國家正日益受到重視,例如在澳大利亞有四分之三的大學開設了旅游學課程,不僅如此,原有的專業也在擴大規模。在美國,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提供旅游及相關學科的大學數目持續增長,目前有近280所大學開設了學士學位以上的旅游學位課程。日本也在2006年4月成立了大阪旅游大學,這是日本的第一所專門從事旅游教育的大學。

2旅游教育與研究向名校滲透

發達國家的著名高等院校越來越關注旅游教育與研究。如在全美排名前12所世界著名的大學,有10所大學都已經不同程度地開始對旅游現象進行了研究。應該說旅游教育和研究在美國是日漸繁榮且向高水平發展,旅游的學術地位在不斷提升。

3重視師生的實踐經歷和工作經驗

發達國家旅游教育十分重視教師的實踐經歷,如美國的大學在教師的聘任上,拒絕缺乏實踐經驗、空洞的理論家,對教師的選拔除了基本的學歷要求之外,還要求所有教師必須同時擁有所授課的產業背景和相應的資格證書。這種對實踐經歷和工作經驗的要求也轉向學生。美國招收的研究生在入學之前,一般都有3~4年的工作經驗。著名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要求本科生在入學前必須具備1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歷,否則要先進行半年以上的學前培訓,而研究生則必須具備至少兩年的全職工作經驗。他們認為,只有如此才能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培養具有戰略眼光和決策能力的旅游管理行家。

4建立起多層次的培訓體系

如美國希爾頓飯店管理集團與休斯頓大學合作舉辦希爾頓飯店管理學院。日本最大的旅游公司日本交通公社、泰國的達仕泰尼集團都有專門培訓員工的旅游大學。行業協會或者開展培訓及資格認證工作,或者開辦自己的旅游教育機構,如美國飯店業協會下設教育學院、瑞士飯店協會創建洛桑飯店管理學校,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教育及培訓機構之一。可以說,發達國家的培訓已經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形式、交叉式的培訓網絡結構。

5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

發達國家旅游教育的特點是人才培養的國際化。以瑞士旅游教育為例,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能進入國際市場競爭,敢于挑戰現代旅游業跨國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目標是:“為全球培養21世紀款待業的領袖”;日本大學的旅游教育不斷朝向國際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以促使學生對國際社會的了解,增強國際旅游合作能力。

二、我國旅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1政府主導、多方聯動的整體功能發揮不足

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政府、企業與旅游教育機構的各自單方面努力日趨增強,但以政府或行業協會為主導、多方共同研究旅游人才培養的合作體系尚未形成,整體功能發揮不足。特別是行業協會服務、協調、監管的功能尚未充分發揮作用。

2學科地位不高、高層次旅游教育實力不強

我國目前的旅游教育處于“大產業、小專業”的境地。由于學科地位不高、優秀師資流失、缺乏學術或學科帶頭人、旅游專業特色被他強勢專業所掩蓋,國內許多綜合性大學甚至知名大學的旅游專業面臨著停止招生或招生規模下降等不容樂觀的局面。另外,我國雖有研究生、本科、專科(含高職)和中等職業教育四個層次,旅游院校層次結構總體趨于合理,但在所有旅游院校中,接受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學生數只占10%左右,而接受專科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約占90%。旅游專業高層次教育遠不能滿足旅游業大發展對高級人才的需求。

3師資專業化程度不高,實踐能力不強

目前從統計的數據來看,我國旅游院校師資來源有一半以上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到校任教,或“半路出家”,從其他專業“轉行”的,沒有行業背景或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占專業教師總數不到15%。而從國外院校師資隊伍的情況看,發達國家從事旅游教育的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普遍占教師總數的50%以上,有的幾乎達到100%。

三、加快旅游人才培養的建議

為適應中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面對旅游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為加快旅游人才培養,我們建議:

1構建“大旅游教育”的新格局,發揮人力資源開發的整體效益

旅游業是大產業,大產業需要大教育。因此,從國家層面,可以考慮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整合各類資源,在政策及資金等方面給予旅游教育必要的支持,同時在宏觀上更好地引導旅游業人力資源發展,為人力資源建設提供指導性意見、政策和制度的保障;行業協會充分發揮服務、協調、監管的功能,廣泛參與旅游教育及研究活動,開展培訓及資格認證工作;旅游企業與高校加強校企合作,學校為企業提供人才、承擔研究課題,企業為學生實習提供場所和富有行業經驗的師資,雙方互利互惠。由此,旅游行政部門、旅游行業協會、旅游院校和旅游企業等多方聯動,優勢互補,形成旅游人力資源開發的“大旅游教育”格局。

2設置獨立建制的旅游學院(大學),引領全國旅游教育的發展

根據行業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建議在“十一五”期間設置3~4所獨立建制的旅游本科學院(基本條件具備者可選擇1或2所經“改造”直接設置為具有碩士或博士招生資格的旅游學院或旅游大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旅游行業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壓力。這些院校除自身培養高層次的旅游人才外,還可以引領全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旅游教育的發展。

3構筑旅游教育研究平臺,建立旅游師資培養基地

建議設立國家和地方兩級專門的旅游教育研究機構,籌建全國性的研究旅游教育學術團體——中國旅游教育學會,為旅游教育提供研究與交流平臺。結合旅游教育實力和特色,分區域、分步驟、分層次地在我國設立若干旅游師資培養基地。從師資這一源頭要素上保證旅游教育的整體質量。造就一支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能勝任旅游人才培養任務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4積極開展旅游教育國際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旅游人才

以合作辦學、聯合培養、教師互訪、學術交流等方式,積極開展和加強國際合作,盡快實現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質量與國際接軌;引進國際組織教育培訓機構先進的管理、培訓理念,高素質的師資以及一流的課程體系、教材、教學方法,加快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步伐。桂林旅專正在與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開展旅游教育合作,力求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旅游人才培養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要加快中國旅游人才培養的步伐,確實需要政府以及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達到以人才推動中國旅游業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