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科學決策思考

時間:2022-02-23 05:38:00

導語:黨委科學決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委科學決策思考

一、“集體領導”是科學決策的核心內容

集體領導是科學決策的核心內容。在一切重大問題上,由領導集體作出決定,這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之一,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黨的領導活動中的運用。堅持和維護集體領導,集思廣益,不僅能夠防止個人專斷的產生和發展,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決策上的失誤。黨的各級領導機構,一般說來,都是由各級黨組織通過民主推薦、選拔的優秀分子所組成,他們不但具備思想好、能力強、水平高等良好的綜合素質,而且在相當程度上能代表廣大黨員和群眾的利益,反映他們的意志和愿望。堅持集體領導,實質上就是在領導工作中堅持群眾路線,有利于實現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所以,各級黨委都應當堅持集體領導,維護集體領導。要堅持和維護集體領導,必須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明確黨委集體討論決定的重大事項。黨委要堅持抓大事、議大事,堅持重大問題民主討論、集體作出決定。黨委討論研究問題,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大政方針上,不能陷入事務主義。集體決策要做到通觀全局,統攬全局,善于掌握和駕馭全局,既要有全局工作的長遠目標和整體思路,又要有階段性的目標,立足當前解決影響本地區、本部門工作和發展的現實問題。黨內重大問題包括: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務的部署,重要干部的任免、調動、處理,涉及群眾利益和群眾關系的重大問題,還有上級領導機關要求決定和討論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應當根據情況和規定的程序分別提交黨委全委會、常委會或黨組集體討論決定。

(二)強化黨委成員參與集體領導的責任意識。黨委的集體領導是以其成員積極參與為基礎的,每個成員都要加強黨性鍛煉,樹立全局觀念,積極出主意,想辦法,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實現科學、高效的集體領導。

責任意識來自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決策者應具備四方面的素質和五方面的能力,同時要處理好兩個關系。四方面的素質是:1.政治思想素質。應有強烈的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對人民高度負責;有全局意識,堅持維護整體利益,有克己奉公,敢于同損害黨和人民利益的行為和歪風邪氣作斗爭的大無畏精神。2.科學知識素質。應具備一定廣度的基礎科學知識和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特別是要有領導決策的科學知識。3.作風素質。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了解實情,掌握全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統籌兼顧,善于協調各種利益關系,駕馭和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4.品格素質。忠于職守,勇于負責,勤于思考,敢于探索,敏于實踐,開拓進取。五方面的能力是: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判斷能力、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兩個關系:一是處理好黨委成員個人與組織的關系。黨委成員,特別是書記,在黨委內部是普通一員,在討論決定重大問題時,只有一票的權利。體現這種平等權利,才能有效地發揮每個黨委成員參與集體領導的積極性。二是處理好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的關系。強調集體領導,絕不是降低或抹煞個人的作用。每一個領導成員,必須對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切實負起責任,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該由自己獨立負責解決的問題,不能事無巨細都拿到黨委會上討論。落實個人分工負責制度,集體的決策才得以貫徹執行,否則就會出現決而不行,名為集體領導,實則無人負責的狀況。

(三)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少數服從多數,是黨委決策的基本要求。黨委討論決定問題,必須堅持這一原則,形成正確的集中。對于重大問題的決策,要進行表決。少數人的意見被否定后,必須擁護和執行多數人所通過的決議,除必要時在下一次會議再提出討論外,不得在行動上有任何反對的表示。在這個前提下,對于少數人的不同意見,也要予以認真考慮。若對重要問題存在嚴重分歧,雙方人數接近,除了在緊急情況下必須按多數意見執行外,應當暫緩作出決定,待進一步調查研究,交換意見后,下次再表決;在特殊情況下,可將爭論情況向上級組織報告,請求裁決。

(四)嚴格執行決議的紀律。執行黨委決議,這是集體領導的最終體現。對黨委會議作出的決定,各成員必須堅決執行,不允許個人隨意改變。如有不同意見,或在工作中因出現新情況需要改變原決定的,可以向書記建議提請下次黨委會討論。但在集體沒有作出新的決定之前,應堅決執行集體決定,在言論和行動上不得有任何公開反對的表示。對重大突發性事件和緊急情況,來不及召集黨委會議研究處理的,書記、副書記或其他黨委成員可臨機處置并及時向黨委會報告。對應保密的黨委會議內容及討論的情況,必須嚴守秘密,不得向外泄露,違者應追究個人責任。

二、“民主集中”是科學決策的根本保證

民主集中是群眾路線在黨委決策中的具體體現,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的有機結合,是科學決策的根本保證。民主和集中相輔相成,貫穿于決策全過程。其主要環節有:

(一)調查研究。包括決策前、決策中、決策后的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解決與決策有關的各種問題。

——決策前的調查研究。黨委成員要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了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及時提出需要由黨委集體決策的事項。

——決策中的調查研究。在確定需由黨委集體決策的事項后,必須擬定調研提綱和計劃,明確牽頭負責的領導或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開展工作。根據了解的情況和獲得的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綜合,對調查結果作出正確的結論,形成并擬制提交黨委集體決策的意見和方案。對一些特別重大的問題,必須擬制兩個或多個方案供決策時選擇。

——決策后的調查研究。決策后應切實抓好決策的實施及督促檢查工作,促進決策落到實處。黨委成員要在深入實際中不斷發現和解決決策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為黨委完善決策或進一步決策提供依據。

調研的具體形式和方法主要包括:重點調研、典型調研、專項調研、綜合調研、實地調研、現場調研、蹲點調研、座談調研等。

(二)政策協調。對關系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大事,應采取黨政班子聯席會議或黨委擴大會議形式,征求意見,充分討論;有的還須征求老同志和黨員代表、人大代表的意見。屬政策性的決定事項,應認真對照上級有關文件,不能違反上級規定;涉及有關部門和地方利益的事項,應征求有關部門和下級黨委的意見。

(三)民主協商。對重大工程部署和帶全局性的發展規劃等重大事項,在黨委會議初步確定方案后,應召開民主協商會,征求各派和無黨派代表的意見。要鼓勵各方人士暢所欲言,充分發表意見。會后認真收集綜合,研究分析,采納正確的意見。

(四)專家獻策。對需要作出科學預測或評估擇優的重大決策,必須召集有關方面專家開會聽取意見,或者專門成立專家小組進行研究論證。由專家運用專業知識和科技手段進行分析判斷,評估論證。在此基礎上,黨委集體經過反復比較,選擇最佳的決策方案。

三、“個別醞釀”是科學決策的必要途徑

黨委會議集體討論決定問題前,通過有領導有組織的、平等誠懇的個別醞釀,交流溝通,形成共識,達成一致,有利于發揚民主,提高決策效能,這是科學決策的必要途徑。會前個別醞釀,應以主持會議的黨委書記為主,可在三個層次中進行:

與副書記之間醞釀。書記和副書記是領導班子的核心成員,決策前交流磋商,統一認識,對組織好黨委會議至關重要。

與黨委成員之間醞釀。確定議題前,書記應與成員通氣,與分管領導充分醞釀,了解議題的調研情況,各種方案比較的意見以及其他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與有關方面醞釀。決策預案應與有關方面廣泛醞釀,聽取不同意見,糾正片面的看法,協調分歧的意見,為會議作出正確決策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可解決“少數服從多數”與“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里”這個兩難的命題,使少數人正確的意見得以充分表述,決策者有充分的思考,最終形成科學的決策方案。

個別醞釀切忌三點:一是私下授意,變相小圈子之間的通水、拉票;二是強加于人,利用職權強迫他人就落;三是形式主義,會前醞釀只圖形式,對不同意見不作合理取舍,或把個別醞釀當作個別打招呼。

四、“會議決定”是科學決策的實現形式

會議決策是集體領導的必經程序,是科學決策的實現形式,只有通過黨委的會議決定,黨委的決策才合法化并具權威性。因此,組織好會議,提高會議決策的效能十分重要。黨委會議應突出抓好幾個關節:

第一,嚴格議事規則。要建章立制,有法可循。制定《黨委會議議事規則》,規范集體決策的要求和程序。黨委會議的基本程序是:主持人說明議題;分管黨委成員或主管部門匯報情況;學習上級有關文件規定;確定討論問題的原則;展開討論,與會人員充分發表意見;對討論事項進行表決;主持人歸納,作出會議決定;明確分工,抓落實。

第二,明確表態意見。黨委成員對每一決策事項都作出表態,發表意見必須觀點明確,支持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應當有鮮明的態度,不能模棱兩可,左右搖擺或不負責任,消極應付,人云亦云。

第三,科學歸納集中。在充分討論和各成員明確表態的基礎上,黨委書記應對會議討論的問題作出歸納集中即形成會議的決議。書記要綜合多數人的意見,采納少數人的正確意見,吸取個別反對意見中的合理成份。不能用自己的意見代替大家的意見。概括歸納的意見,應再次征得各成員的同意,大家認可后方能作為會議的決議。對意見分歧較大的事項,則暫緩作出決策,待進一步評估論證后再作決定。

????“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四個方面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構成了一個完整嚴密的科學決策體系。我們要認真學習,不斷探究這四個方面的內涵,使決策真正做到民主化、科學化,以提高黨委科學決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