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5 10:54:00
導語: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我市農村大量勞動力閑置,出現了農民大量進城務工的現象。加強外出務工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農民工法律意識、法律素質的重要措施,是促使農民工在遇到困難和糾紛時依法解決糾紛、依法維權的基本手段,也是減少社會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戰略性任務。
一、當前我市農民工法制教育的現狀
我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素有安徽北大門之稱,總面積9786平方米,下轄墉橋區、靈璧縣、泗縣、碭山縣、蕭縣,總人口604萬,其中農業人口502萬,占全市人口的83%,據20**年底統計,我市外出務工的農民約100萬,是一個農民外出務工較為集中的地區,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民工法制教育問題,將農民工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每年我市在農民工返鄉和外出打工的集中時期,采取集中的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免費發放《農民工外出維權手冊》、《農民工維權指南》等法制宣傳資料,開展法律宣傳和法律咨詢。此外,我們還經常利用送法下鄉、法制文藝演出的形式對農民工進行法制宣傳,同時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對農民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明顯提高。蕭縣開展“普法到九頭”(地頭、床頭、桌頭等)活動,在內容形式上貼近農村、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取得了顯著成效。泗縣長溝鎮利用農村集貿市場,在四輪車上采取有獎問答的形式對農民進行普法,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均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農民工犯罪率明顯升高,他們在遇到問題或糾紛往往不是訴諸法律,而是采取暴力解決的方法。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農民工文化素質較低。外出務工人員大多生活在我市的一些比較偏遠落后的鄉村,文化素質相對偏低。據初步統一,我市農民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6%,其中小學文化程度的占相當一部分。他們進城后,市場經濟和城市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更刺激其強烈的追求財富的欲望,價值觀受到扭曲,極易接受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影響。再加上一些封建文化、警匪片中的惡勢力犯罪方面的影響,很容易使農民工對處于社會最低層的現狀產生不滿,進而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農民工法律意識淡薄。外出務工的農民多數法律意識差,甚至根本沒有法制觀念。有些人既不懂得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又不懂得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遇事容易沖動,往往通過非法的途徑解決問題,極易引發犯罪。
(三)農民工可利用的法律救濟途徑較少。由于農民工對城市環境的相對陌生,一旦出現與當地居民或雇主發生糾紛的時候,他們可利用的法律救濟途徑相對較少。這在客觀上導致他們在遇到問題時,不會主動地尋找法律解決的途徑,往往采取過激手段或者違法行為來保護自己,造成犯罪現象時有發生。
三、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建議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采用多種形式,不斷探索行之有效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上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一是對農民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少數干部甚至認為,農民工大多自身素質低下,對其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是在做無用功,在浪費資源。二是各地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抓得不夠實,不夠緊,很多工作只是流于形式,不注重實效。
(二)法制宣傳的形式和內容單一。在宣傳形式上,目前還多是停留在標語、咨詢、宣傳車等傳統的模式上,缺乏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法制宣傳教育的內容上,目前更多的只是宣傳學習法律法規的條文,對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缺乏有效性、針對性。這樣不利于農民工對法律的全面理解和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法制宣傳教育的深入開展。
(三)工作機制不完善,經費投入不足。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作,其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可見的,應該有專門的機構負責起來。特別是基層,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經費得不到保障,工作開展存在著很多困難。
針對我市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更好地開展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對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認識。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農民工依法維權、依法經營、遵紀守法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加強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克服松懈思想和厭戰情緒,將這項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將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列入年度普法工作計劃,并作為普法工作的重要內容,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大局加強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使之形成制度化。
2、創新法制宣傳形式,增強法制宣傳的實效性。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要結合其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堅持形式多樣,講究實效。一是要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對當前農民工所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如勞動用工、社會保障、安全生產、勞動仲裁、法律援助等,切實解決農民工實際的問題,更好地維護其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社會的穩定。二是要注重宣傳形式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形式要針對農民工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基層普法組織要依托現有資源,開辦農民法制教育學習班,堅持集中輔導和個人自學相結合,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地方通過建立固定的宣傳窗口,如黑板報、櫥窗等形式進行宣傳,同時也可以利用法制文藝、法制圖片展、發放法制宣傳資料等入耳入腦、深入淺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我市一些縣、區采用的“法律趕大集”,在農村集貿市場開展法律有獎問答、法制文藝下鄉、農民工法律服務卡等法制宣傳形式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今隨著農民工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工中手機的用戶也越來越多,也可利用短信的方式進行法制宣傳。
3、加大經費投入,建立完善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機制。我市及部分縣區政府雖已將普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但由于財力所限,離人大《決議》和《條例》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特別是鄉鎮,資金問題更加突出,多數鄉鎮無專項普法經費。今后要逐步加大經費的投入,完善基礎的保障措施。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由各級普法教育領導小組牽頭協調,各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在工作中要把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到依法治理目標管理,將職責具體明確到村級組織,責任到人,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檢查,扎扎實實的把工作落到實處。
- 上一篇:經濟犯罪協調工作方案
- 下一篇:企業服務月活動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