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春蕾計劃做法和思考
時間:2022-04-03 09:39:00
導語:婦聯春蕾計劃做法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幾年來,*市婦聯以關愛孤兒、貧困女童為重點,大力實施“春蕾計劃”,將“春蕾計劃”向縱深拓展,實施“社會媽媽”、“孤兒助養”工程,全面關心貧困兒童的健康成長,傾心營造關心、愛護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氛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贊揚。市婦聯實施的“社會媽媽”工程,榮獲市政府經濟工作創新創優獎、市委宣傳部首屆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
一、大力實施“春蕾計劃”,資助貧困女童
為發展女童教育,提高未來母親素質,幾年來,市婦聯在省婦聯、省兒基會的領導下,開展了旨在輔助政府發展女童教育的“春蕾計劃”。各級婦聯組織創新工作思路,擴大輿論宣傳,制定實施措施,開展資金募集,落實行動計劃,使“春蕾計劃”由救助小學貧困女童向資助貧困中學、女大學生延伸,由主要關心農村貧困女童向城鎮下崗、特殊困難家庭的兒童及孤殘弱勢兒童擴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積極宣傳“春蕾計劃”。市婦聯人大、政協委員向人大、政協多次遞交“關愛貧困女童”提案,引起黨委、政府的重視。我市各級黨政領導十分重視此項工作,原市委書記陳震寧專門批示要求拿出具體方案,遏制女童失輟學。市婦聯在《*日報》開辟“愛心檔案”,與*萬策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精美的“情系春蕾,愛心助學行動”明信片,廣泛向全社會進行宣傳。聯合市國稅局、教育局、關工委、廣電局舉辦“慶六一、情系春蕾”大型文藝演出和“關愛女童愛心總動員”等活動。通過各種宣傳,春蕾計劃已深入人心,爭取社會助學資金300余萬元,10000多名女童得到資助,有力地維護了女童受教育權力,改善了女童生存和發展環境。
二是創辦“春蕾班”。市婦聯積極與市國稅局等單位聯系,宣傳春蕾計劃,得到了市國稅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僅國稅系統干部捐資助學,捐款36萬元,創辦了4個“國稅春蕾班”。目前,共創辦“國稅、交通、萬潤”等特色春蕾班56個,其中高中、職業春蕾班18個,并為其提供勤工儉學崗位,讓大齡貧困女童掌握一門技術,不僅自己能脫貧,還能幫助家庭脫貧,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努力。
二、拓展“春蕾計劃”、實施“社會媽媽”工程
市婦聯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從加強未成年人特別是貧困女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成長的高度出發,2005年3月,聯合市委宣傳部、文明辦、教育局向全市下發了《關于在我市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實施“社會媽媽”工程的意見》,從精神上關愛她們,學習上鼓勵她們,生活上關心她們,經濟上資助她們,成為她們的“社會媽媽”。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目前已成功結對幫扶3000多名孤兒、貧困女童,捐款金額達200余萬元。主辦了《共享陽光、愛心永恒》等大型文藝演出,募捐“社會媽媽”愛心基金30多萬元,表彰社會媽媽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春蕾女童100個。
一是黨政領導率先垂范。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董茹娟、市人大副主任于麗華、市政府副市長楊莉等市領導率先垂范,以自身行動倡導社會各界人士踴躍爭當“社會媽媽”。市人大、市政協、市女知識分子聯誼會等女領導干部結對幫扶86名貧困兒童,“社會媽媽”們經常與孩子們保持電話、書信聯系,了解其思想、學習、生活情況。市人大副主任于麗華資助了孤兒李嬡嬡,她無微不至的關愛給了“女兒”春天般的溫暖,使她幼小的心靈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得到了極大的鼓舞,媛媛想到了更多像她一樣需要關愛的人,在學校成立了“愛心傳遞站”,把得到的愛再傳遞給困難同學。李嬡嬡2007年榮膺“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之星”稱號,20*年榮膺“全國百名優秀春蕾女童”、“江蘇省十佳春蕾女童”。
二是社會各界愛心如潮。“社會媽媽”工程的實施在我市引起了強烈反響,在這支愛心隊伍中有解放軍戰士、有下崗工人、有白發蒼蒼的老奶奶、還有不少男媽媽。市審計局、市交通局、江蘇連眾玻璃鋼集團等多個單位女工委成為社會媽媽群體。我市“社會媽媽”活動在全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鄭州、深圳、上海、武漢等城市都有熱心人士紛紛加入到我市“社會媽媽”的行列。社會媽媽們從生活的細微處做起,除了物質上的資助,她們奉獻的更多的是親情和關懷,一聲問候、一封書信、一件冬衣,便能給孩子們以家的溫暖,讓貧困兒童從社會關愛中開始新的人生。
三是特色活動情滿港城。我們將“社會媽媽”工程與婦聯重點工作有機結合,開展了“百崗助千童”、“社會媽媽”聯誼、親子互動等特色活動。全國“巾幗示范崗”、新浦長途汽車總站雷鋒車組的姐妹們資助了十名貧困女童,經常到學校、家庭走訪看望。“社會媽媽”還紛紛利用節假日、寒暑期將孩子們接到家中,讓貧困兒童體驗親情,感受家庭溫暖。在“社會媽媽”的共同關愛下,廣大貧困兒童學習普遍進步,身心得到了健康發展。
三、實施孤兒助養項目,關愛貧困孤兒
孤兒,是貧困兒童中又一特殊群體,為準確掌握孤兒情況,2007年,*市、縣、鄉三級婦聯和100多名志愿者,對全市孤兒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排查。孤兒的生存狀況牽動著黨和政府以及各級婦聯干部的心,為了讓孤兒健康成長,市婦聯積極爭取各方資金資助,實施關愛項目,努力構建關愛孤兒成長新型的社會管理服務格局。
一是扎實推進“孤兒助養”項目。自開展愛德“孤兒助養”工作以來,我市各級婦聯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安排專人實施,嚴格按照標準申報相關材料。一是層層發動落實。四縣婦聯召開鄉婦聯主席專門會議,對照標準責任到人;二是層層摸底調查。市、縣、鄉、村四級婦聯干部深入村莊、學校了解每個孤兒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三是層層審查核實。市、縣婦聯層層把關核實上報孤兒材料,確保上報資料準確真實;2007年以來先后6次接待愛德基金會來訪150多人,深入1000多名孤兒家庭調查走訪,上報各種表格、資料一萬多件,目前已有350多名孤兒得到資助。2009年得到孤兒助養名額180人,爭取資助款100多萬元,我市孤兒助養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有效改善了這部分孩子的生存狀況。
二是實施“孤兒家庭助養”。實施“家庭助養”是改變孤兒生存狀態的一條有效途徑。近兩年來,我們為失去監護人的孤兒尋找合適的家庭,在諸多報名的愛心家庭中,通過競爭上崗,確定孤兒撫養家庭。在新的家庭中,家長視其如親生子女,盡撫養教育之職,真正擔當起“父母”的責任。為使這些真正富有愛心的“家長”有足夠的能力奉獻愛心,我們積極爭取資金對這些“代管家長”從經濟上給予定額補助,給孤兒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溫暖的家。我市現有40多名孤兒寄居在“愛心家庭”中,在愛心父母的關愛下健康成長。
三是實施“孤兒集中供養”。灌南縣實施的“孤兒集中供養”是解決孤兒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行之有效途徑。集中供養,可以有效解決孤兒們“教”和“養”的問題,使他們享受集體生活與同學互助學習、平等交流,幫助他們克服自卑、自閉心理,樹立自強自立的信心。在市、縣兩級婦聯的共同努力下,灌南縣政府將78名孤兒分別集中在一所小學、中學供養,政府每年為每名孤兒出資2000元,社會各界每年都為孤兒所在學校捐資數十萬元,灌南縣婦聯還發動機關干部爭當社會媽媽,雙休日主動將孤兒接到家中,充分享受社會媽媽的關愛,孤兒集中供養徹底改變了孤兒的生存狀況。
- 上一篇:跨國公司外直接投資論文
- 下一篇:淺析股票市場博弈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