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思考

時間:2022-04-03 07:38:00

導語: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思考

*市地處贛西中部,總人口110.97萬,其中婦女52.5萬,占總人口47.3%。近年來,*市婦聯緊緊圍繞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把做好婦女創業就業工作作為推動婦女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切入點和落腳點,注重在營造婦女創業氛圍,激發婦女創業熱情,提高婦女創業能力,拓寬婦女創業渠道上下功夫,通過實施“百、千、萬”工程,全市共培養樹立近百名婦女創業典型,扶持引導近千名婦女走上自主創業之路,介紹幫助近萬名婦女實現就業和再就業。我們的主要做法是:注重一個“爭”字,突出一個“創”字,落實一個“干”字。

一、上下齊動爭重視,想方設法爭支持,以績感人爭信任,為婦女創業爭得一個好氛圍

按照王君副書記在省婦聯九屆六次執委(擴大)會上的指示精神:婦聯主席作為廣大婦女的代表,不僅要敢說話,還要會說話。隨著社會轉型、體制轉軌和經濟的發展,婦女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多,婦聯組織要為婦女創業與就業真正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就必須爭取各級領導的關心和重視,爭取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配合,爭取廣大婦女群眾的信任和參與,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我們一是憑借男女平等這一基本國策為我們壯膽,憑借省婦聯領導為我們掌腰,去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我們經常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匯報婦聯組織在推動婦女創業就業工作中發揮的作用;省婦聯領導每次來視察指導工作或遇在省里開會的市領導時,都在市領導面前為我們說話,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二是憑借婦兒工委、“巾幗建功”、“雙學雙比”領導小組等有利平臺延伸工作職能;如:圍繞市里正在實施的“十萬農民培訓工程”,我們發揮婦聯組織的網絡優勢,利用女性之間便于溝通的特殊身份,爭到了全市所有家政服務員培訓的任務,實行婦聯組織培訓,政府買單,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發證,巾幗愛心服務中心推薦就業的一條龍服務體系。今年已培訓802人,全部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就業率達95%,不僅為受訓婦女提供了優質服務,還為婦聯機關創收近萬元。三是憑借我們驕人的業績贏得信任。如:圍繞“決戰決勝工業銷售收入500億”工程,我們婦聯干部被派進駐高新區和參與20個重點調度項目建設等工作,實現了婦聯干部直接參與經濟建設的新突破,目前所分管項目進展順利,多次受到市領導的好評。四是憑借我們對婦女姐妹的深厚感情提升工作熱情;當我們的下崗女工、優秀繡娘張小紅在自主創辦渝州繡坊陷入困境時,我們力爭市領導的重視和關心,邀請市委書記鐘利貴等領導多次走訪視察,不僅鼓勵張小紅自強不息,迎難而上,同時要求有關部門大力支持,還給張小紅出金點子,指出她應從創出特色品牌方向發展,即用分宜“夏布之鄉”的夏布繡*名人傅抱石的名畫,作為仙女湖旅游產品,這一金點子不僅為張小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年產值達100余萬元),還帶動了近百名繡娘就業,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渝州繡坊的夏布刺繡品已申請到了專利號,一年后將獲專利證書。資金短缺是困繞婦女創業的因素之一,針對大多數婦女不懂政策,無人擔保且不知如何申貸,申貸手續又較繁瑣的情況,我們爭到了由政府提供的婦女創業小額貸款貼息基金,直接由婦聯推薦項目,落實對象,這項政策惠及到近百名創業婦女,目前,貸款金額已達5302萬元,解了創業女性的燃眉之急,由于我們多方爭取,我市婦女工作特別是婦女創業就業工作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市委鐘利貴書記親自撰寫題為“貫徹男女平等,促進兩性協調發展”的文章,并在《江西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市政府汪德和市長親自表態并批示,婦聯的人員編制及工作經費政府給予保障。分管婦聯的市委市政府領導督導有關部門,為婦聯創辦的“巾幗愛心服務中心”、“巾幗創業與就業培訓中心”開綠燈并親自授牌。

二、創新思路,創新載體,創新方法,為婦女創業創出一片新天地

婦女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支偉大力量,待業婦女是一支有待開發的人力資源,她們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勞的精神,干事創業的愿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充分開發利用好這一資源,幫助更多的婦女實現創業與就業,我們在爭得了各方面重視支持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工作思路、工作載體、工作方法的創新。一是創建新手段,開辟創業通道。針對婦女工作對象點多面廣,工作人員及工作經費緊缺等情況,我們及時創建了*婦女網站,開辟“創業與就業”、“創業女性風采”、“法律咨詢”等專欄,利用網站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遞創業與就業信息,推出婦女創業與就業典型,交流創業與就業經驗及體會。二是搭建新平臺,優化創業環境。針對部分婦女創業與就業過程中遭遇來自單位的不平等待遇,遭遇來自家庭的暴力侵權行為等現象,我們爭取領導重視成立了“*市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聯席會”,借助于人大、公、檢、法、司的力量,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并首次將制止家庭暴力列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考評內容,為婦女創業與就業創造了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和家庭環境。三是建立新基地,創新培訓方式。針對過去婦女培訓較為分散、被動、盲目的情況,我們爭取多方支持,克服重重困難,借鑒無錫、瞿州的經驗,創辦了“巾幗創業與就業培訓中心”,有了自主管理的培訓基地,變分散式、被動式、盲目式為集中式、主動式,針對性培訓,實行基地專業化培訓與崗位社會化培訓相結合。

三、強素質能干事,抓重點干實事,拓空間干好事,為婦女創業干出一串新業績

有了領導的重視和各界的支持,搭建了工作平臺,明確了工作思路,關鍵還要落實在“干”字上,尤其是群團部門,更是要虛工實做,真抓實干。我們一是宣傳動員激活創業。首先響應市委市政府“全民創業、富民強市”的號召,立即召開全市婦女創業與就業動員大會,向全市婦女發出巾幗創業倡議書,號召全市婦女樹立新觀念,適應新崗位,創造新業績,先后推出“十佳再就業明星”、“十佳巾幗創業標兵”、“十佳家政服務明星”、“十佳三八綠色示范基地”、“十佳庭院經濟大戶”等一批婦女創業就業典型,并利用*日報,*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與此同時,以“干部創事業,能人創企業,百姓創家業”為主題,組織了成功創業女性事跡報告會和巡回演講活動,發放創業宣傳手冊,組織女大學畢業生參觀成功女性創業基地,舉辦創業主題研討會等等,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婦女的創業熱情。二是教育培訓幫助創業。針對待業婦女普遍存在觀念陳舊、文化偏低、年齡偏大、技能單一的實際情況,我們把教育婦女轉變擇業觀念、提高職業技能和競爭能力作為工作切入點,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層次開展培訓,使婦女創業培訓做到內容多樣化、陣地穩定化、制度規范化、渠道多元化。首先是建立培訓基地,力促培訓工作規范化,特別是今年掛牌成立的市巾幗創業與就業培訓中心,被市農工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定點培訓家政服務員的示范基地,承擔了全市的家政服務員的培訓任務。其次是瞄準市場分層培訓,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針對婦女素質差異,城鄉差別和就業愿望的不同,先后舉辦了大齡婦女家政服務技能、下崗失業婦女市場急需實用技能、農村婦女種養加實用技能、青年婦女創業能力等培訓班。再就是實行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將巾幗愛心服務中心打造成婦女就業的指導中心,協調中心,為婦女創業提供了全方位服務。三是政策扶持推動創業。首先我們爭取有關部門支持,聯合制定了“婦女創業小額貼息貸款實施辦法”、“巾幗社區服務工程實施辦法”、“婦女創業與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等19項政策與措施,為婦女創業就業開辟“綠色通道”。與此同時,結合*實際,著力打造“農村女專業戶,城市女企業家,機關女干部,返鄉創業女帶頭人這四支巾幗創業隊伍,使她們成為“創事業、創企業、創家業”的典范,并采取八項舉措,拓展婦女就業空間,即舉辦用工洽談招聘會輸出一批;促進企業內部消化一批;婦聯家政服務吸納一批;鼓勵自當老板創業一批;與女能人女企業家結對領帶一批;引進項目安置一批;向政府公益項目推薦一批;向畜牧業加工業領域分流一批。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共舉辦3次大型招聘洽談會,現場錄用婦女6005人,免費培訓4228人,免費介紹上崗8215人。再就是建立流動婦聯跟蹤扶持,渝水區婦聯針對外出務工婦女較多、文化素質偏低、法律意識淡薄等情況,在深圳羅湖區成立了全省第一個流動婦聯,為外出務工婦女提供職業介紹、法律咨詢、技能培訓等服務,使之成為外出婦女創業的“加油站”。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省婦聯的關心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配合下,經過全市各級婦聯干部和全市婦女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婦女創業與就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涌現出了一批創業與就業典型。如:擁有固定資產1.5億元的職業教育精英詹慧珍,服裝加工業創業明星江珍、*蜜桔種植女能手廖淑芳,全國“三八紅旗手”陳如華、“任長霞式的好干部”黎晴、渝州繡坊創辦人張小紅、巾幗創業標兵萬桂蘭、家政服務明星陳小白等,這些典型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創辦了自己的實業,增加了稅收,而且帶動了更多的婦女就業。市婦聯也由于在全市“三個文明”建設中做出了一系列有影響的工作而榮獲全市“十佳單位”榮譽稱號,是全市唯一一個非經濟部門榜上有名的單位,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隆重表彰和社會各界的一致稱贊。我市各級婦聯組織在推動婦女創業與就業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足,面臨新的就業形勢,我們將一如既往,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婦女創業與就業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