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動態管理機制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27 09:30:00
導語:黨員動態管理機制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黨的*關于“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的新要求,都勻市針對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管理難規范、教育難落實、作用難發揮、關愛難到位等問題,實行“鏈條”式管理模式,積極探索城鄉一體、雙向互聯的“鏈條”式黨員動態管理新機制。
一是完善黨員動態“管理鏈”。構建“雙向三級”管理責任體系。“雙向”即:流動黨員定期向所在黨支部匯報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況;黨支部定期向流動黨員傳達黨的方針政策,通報支部活動開展情況,介紹家鄉發展變化等。“三級”即:在市級建立了流動黨員服務中心,在鄉鎮、辦事處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在村黨(總)支部、社區建立流動黨員聯系服務登記點。對各個站點進行掛牌,明確專人負責、落實責任,向流動黨員公布流動黨員服務專用電話,在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時,各基層黨(工)委分別將中組部、省、州、市委組織部及本鄉鎮流動黨員咨詢服務專用電話打印在《流動黨員活動證》的背面,告知流出黨員“無論在何處,只要發生困難,隨時可以拔打流動黨員專線尋求幫助”。流動黨員服務中心負責加強宏觀管理,掌握全市動態,流動黨員服務站建立流動黨員臺帳,主抓流動黨員管理工作,每季度組織所屬支部開展一次流動黨員普查。流動黨員聯系服務登記點負責流動黨員的日常管理,及時掌握流動黨員的基本情況和動向。通過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黨小組,異地建黨支部、聯合黨支部和派駐黨建指導員等多種措施,確保黨員流動到哪里,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到哪里。目前,全市共有流出黨員645名,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581本;流入黨員17名,已編入工作單位的黨支部。
二是健全黨員雙向“服務鏈”。流動黨員服從流入地和流出地黨組織的雙重管理,定期向兩地黨組織匯報思想、生活、學習情況,參與流入地黨組織組織生活。流入地和流出地黨組織配合通過“送學上門”、“寄學上門”、流動黨員服務站確立黨員活動日等教育形式,加強對流動黨員的培訓教育,并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及時掌握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情況。去冬今春以來,都勻市各黨(工)委流動黨員服務站通過郵寄、郵件、書信、電話等方式,及時將新《黨章》、*報告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等資料送到流動黨員手中,要求流動黨員加強學習,全面領會*精神實質,立足自身工作實際,做到離家不離黨,流動不流失,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定期向組織匯報情況。如沙寨鄉流動黨員服務站采取留守黨員幫扶流動黨員“一對一”形式學習;平浪鎮流動黨員服務站利用黨建博客向流動黨員黨建信息;沙包堡辦事處工委流動黨員服務站采取郵寄資料形式讓流動黨員隨處學習;文峰辦事處工委流動黨員服務站還利用網絡、電話等媒介與流入地黨支部達成共識,由流入地黨組織代為培訓等。
三是建立黨內關懷“幫扶鏈”。實行流動黨員“結對幫聯”責任制,流動黨員中素質較高的、富裕的與文化層次低的、貧窮的黨員結成幫扶對子,在黨員中形成“相互帶動、和諧融洽”的結對共建機制。目前,共結成幫扶對子381對。同時,各黨(工)開展一系列活動,做好流動黨員的關愛工作。如在生活上,民政救濟對流出黨員家庭要有所傾斜;在生產上,組織干部職工、村組干部在農忙時節幫助搞好生產,使他們在外能安心工作。壩固鎮在春節前利用專車到火車站、汽車站接待務工返鄉黨員,將他們送回家,春節后又用專車將這些務工人員送到車站;對流出黨員貧困家庭進行幫扶。有的黨支部對外出黨員家庭開展了黨員一幫一活動。在逢年過節時到外出黨員家中進行慰問,關心、了解外出黨員家的生產生活情況,為其解決實際困難。
四是創建黨員作用“發揮鏈”。各黨(工)委利用節假日返鄉時機開展流動黨員座談研討會,加強流動黨員之間、在家黨員與外出黨員之間的溝通聯系,建立信息雙向交流共同發展平臺,引導有一定經濟實力和技術專長的流動黨員返鄉創業,積極投入建設家鄉氛圍高漲,為當地經濟發展作貢獻。如大坪鎮營盤村外出黨員吳應華,外出務工后不管家鄉的建設,村里集資修路通知其交錢時,死活就是不愿交,20*年,當他知道村干部為他家打田、插秧時,他很是感動,主動與黨支部聯系,交納了集資款,并表示以后一定好好支持村里工作。沙寨鄉白頭村下雞賈組流動黨員趙應元春節回家,看到村民雨天走路像犁田,夜間走路“踩高蹺”,非常危險,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及時召集外出務工寨友商議,帶頭集資、集砂石,動員大家一起義務投工投勞修通戶水泥路及安裝路燈,在他們的帶動下,半個月時間硬化道路2公里,安裝路燈45盞。平浪鎮平壩村黨員駱最鵬通過三年打工,學了一些技術知識后,20*年在平浪鎮建了益林環保鉛筆生產加工廠,目前生產規模可達日產鉛筆5萬支以上,效益較好,同時解決了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工作問題。凱口鎮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金昌言,利用在外務工學到的技術,承包了200畝荒山荒坡種草養牛,成了凱口鎮的養牛大戶。
- 上一篇:計算機教育效益思考論文
- 下一篇:創新素質教育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