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思想現狀及教育對策的調查
時間:2022-06-02 04:50:00
導語:農民思想現狀及教育對策的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充分發揮農村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這是現實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需要。自*年以來,我區堅持市委總體戰略,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特別是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農業實用技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市民再就業技能培訓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我區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研階段,我分別到山區、壩區、失地農民安置區與村(社區)干部、群眾就農民思想教育問題進行了座談調研,就我區農民思想現狀提出教育對策。
一、我區農民思想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巨大,農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民思想多元變化。但由于農民自身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再加客觀條件環境的制約,農民思想并未隨農民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同步發展、提高,并未與我區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而同步。具體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感恩意識淡溥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祖國富強,人民幸福。有的農民幸福生活中想不到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不能正確看待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政策、措施,甚至抵制或有過激行為。
(二)個人利益至上
有的農民不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利益三者的關系,個人利益至上。金錢萬能,沾邊就說錢,不論是學習、開會、培訓,還是選舉都如此。只要權利,不要義務;只講索取,不講奉獻。
(三)道德觀念不強
有的農民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道德全無,甚至連最基本的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都喪失殆盡。如有錢就享樂,無錢等幫扶;人人活雷鋒,唯我不助人;我不孝父母,自有人“孝”我等現象。
(四)是非標準模糊
有的農民不分真善美與假惡丑。明哲保身,不敢與壞人壞事作斗爭;沉迷于封建迷信和賭博,甚至涉黃涉毒涉黑;不靠勞動和誠實經營取得合法收入等。
(五)法制觀念淡薄
有的農民不學法、不守法。夫妻矛盾、家庭和鄰里糾紛升級甚至發展到刑事案件;以強凌弱,巧取豪奪,甚至詐騙搶劫;無視法律、政策,無理上防等。
(六)市民意識缺乏
城鄉一體化,大量農民逐步進入城市、集鎮而成為新市民,但有的農民闖紅燈、橫穿馬路;打光胴胴,小區里養雞種菜;隨意丟垃圾、說臟話、不顧周圍鄰居喧嘩吵鬧等。
(七)心理失衡失落
有的農民文化差,缺技能、好逸惡勞,不思進取,平均主義思想嚴重,對貧富差距擴大不滿,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認為是政府造成的,由此覺得“不公平”,對政府、他人不滿,個人也自暴自棄。
二、我區農民思想教育對策探討
說,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新的歷史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農民教育在環境、內容、形式、要求等方面都呈現了新的變化。新形勢下,如何結合我區帶頭實現城鄉一體化,帶頭建成經濟新高地,開展農民思想教育取得實效。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
在區委、政府的領導下,各相關部門、各鎮鄉(街辦)及村(社區)黨組織都要把農民思想教育作為己任,納入目標考核常抓不懈。首先,區統籌委牽頭,區級各相關部門參與組成區農民教育責任共同體,明確教育目的、內容、方式、成效、經費、責任單位等,分工實施。如黨校負責村(社區)干部素能提升,農發局、農廣校、科技局負責農業技術培訓,教育局、勞動局負責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遠程局通過遠程教育網全方位信息服務等。
其次,加強鄉鎮黨委和村(社區)干部為重點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是加強農民思想教育的關鍵。鄉鎮黨委和村(社區)支部都要高度認識、明確責任抓落實,并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群團組織在思想政治工作和農民教育的特殊作用,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特別是要通過好的作風、服務人民的行為來增強同老百姓的血肉聯系,增強教育的說服力。
再次,把農民思想教育作為幫扶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幫扶讓農民經濟發展了,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了,但還需提高農民的思想政治覺悟、文明道德素質,使農村真正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使農民逐步成為新市民。
(二)圍繞中心,立足實際
農民思想教育要圍繞我區帶頭實現城鄉一體化,帶頭建成經濟新高地這個中心,立足農民思想實際現狀,缺什么補什么,有針對性地開展。
首先,對農民進行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的教育。通過教育,使農民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源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源于改革開放好的政策,增強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信心,增強戰勝困難、共渡難關的意志和決心,從而更加自覺地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更加自覺維護社會穩定。
其次,對農民進行熱愛家鄉,帶頭實現城鄉一體化,帶頭建成經濟新高地的教育。通過教育,使我區農民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大蘭移民、龍華實踐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和巨變,引導農民自覺支持和努力投身到我區城鄉一體化的偉大實踐中來,成為這一實踐的推進主體和享受主體。
再次,對農民進行政策、法律、文明道德教育。由于歷史和農民文化素質較低等現實客觀原因,總體來說,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不很強、政策不很懂,因此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政策法律教育,使農民養成學法、守法、護法的良好習慣,不做違法的事。學習掌握政策發展經濟,維護權益,共同維護社會穩定。文明道德方面以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教育為主,開展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鄰里團結、誠信、團結友善、愛家敬業、勤儉自立、助人為樂等教育。使干群、鄰里、家庭、群眾之間文明和諧相處。
(三)優化載體創新形式
農民思想教育要不斷探索適合農民并易于接受的模式,優化載體、創新形式,增強教育的感染力、說服力和吸引力,才能持久,才能取得實效。
首先,思想教育融入到農民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為核心的活動中,增強教育的吸引力。通過科技下鄉,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農民創業培訓、農村公共服務的完善、公共設施建設以及其他民生工程實施,吸引農民、教育農民。
其次,抓好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堅持村民自治、抓好“三務”公開,深入調查研究,幫助每家每戶解決具體的生產生活困難,以清廉、務實的作風服務農民,凝聚人心。
再次,堅持廣大農民群眾為主體,開展各種健康的文化活動,以農民身邊的典型事例教育農民,增強教育的感染力。組織文明家庭、孝星、致富能手、見義勇為者三八紅旗手等各種先進人物引領、帶動周邊農民;組織文藝文演、歌詠比賽、體育活動等群眾性活動讓農民群眾參與其中,被感染、熏陶,受到教育。
- 上一篇:國際貨幣經濟研究管理論文
- 下一篇:林業局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