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chuàng):學校體育建設管理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7 04:00:00
導語:獨家原創(chuàng):學校體育建設管理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是“以德育人”的一門大課。它的廣度、深度、難度、高度,越來越使人們形成共識。根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戰(zhàn)略思想和國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指導方針。體育這門課程,除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與技能,達到“健身強體”的目的之外,更具有“開智創(chuàng)新,以德育人”的獨特優(yōu)勢。承認優(yōu)勢,發(fā)揮優(yōu)勢,創(chuàng)造優(yōu)勢,這是當前教育科學領域中落實“以德育人”的一個重大科研課題。
1.體育教學是實施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禮儀,是現代人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新世紀擴大改革開放的精神財富。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享譽世界。在提倡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繼承與發(fā)揚“禮儀之邦”的道德風范,禮儀教育顯得十分重要。而體育教學,正是強化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體育教學與禮儀教育的許多方面是有機結合與自然滲透。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的基本動作訓練、形體訓練、儀態(tài)儀表訓練、健美操訓練等等,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嚴格要求、嚴格規(guī)范。它與禮儀教育中的舉止禮儀、品貌禮儀、形體禮儀自然對口吻合。另一方面,在禮儀教育中要求學生“精神飽滿,舉止文雅,站有站相,坐有坐樣”。即“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等等,這些又正是體育教學中的基本要求與啟蒙教育。二者相輔相成、互為條件,乃是“花開并蒂、天作之合”。
體育教學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活動空間廣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往比一般文化課多,時而活動在一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談笑風生,親密無間。既有利于溝通思想,聯絡感情;又容易暴露一些問題,有利于及時勸解,及時疏導。就象在競賽活動中,有的為了指責對方,就粗言臟語,甚至動手傷人;有的內部互相埋怨,百般指責,巧語傷情;有的借口裁判不公,不甘失敗,甚至侮辱老師、裁判等等。這些問題的暴露,正有利于教師抓住時機,廣泛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禮儀教育,使他們懂得“言為心聲,語為人鏡”,人際之間要“以禮相待,以禮為榮,以禮為樂”。做到“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人,不傷害于人”,高高舉起“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光輝旗幟。
2.體育教學對學生頑強意志的培養(yǎng)具有內在的驅動力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人們常常感嘆現在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承受能力逐漸降低,面對艱難困苦,容易知難而退。因而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這正是體育教學“以德育人”功能的重要體現。在《體育之研究》中指出“生而強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無數事實證明:勤于鍛煉,則弱者轉強;惰于鍛煉,則強者轉弱。這是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實踐證明,強化身體練習,這是體育教學區(qū)別于其它課程教學的顯著特點。學生掌握了某項運動技術和基本理論之后,就必須進行大量的身體練習。如學習游泳,除了在岸上掌握其動作技術外,更重要的是必須下水練習,不下水,永遠也學不會游泳。游泳這個項目是這樣,其它的運動項目也是這樣。要掌握好一項動動技術,都要經過反復練習,才能使動作達到高度的準確性,達到動作自由化的程度,這樣就要付出很大的體能和體力,并且還會在練習過程中產生許許多多生理感受,如疲勞感、疼痛感、酸脹感,同時還會伴隨著產生許多心理感覺,如:怕苦、怕累、怕痛、怕傷等心理障礙。面對生理感受的痛苦與心理感受的畏懼,作為教師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勵學生用頑強的意志去迎難而進,迎難而上,堅信“毛鐵久煉成鋼”,“技能久煉成巧”。如:中長跑教學,有些意志不堅強的學生,每當跑到生理上出現“極點”的時候,就會馬上停頓下來。偶然一次不足為怪,但如果這些學生每次都是這樣,那么,他們的中長跑成績決不可能達到目標,他們的意志品質就經不起實踐的考驗,以后遇到中長跑這個項目就望而生畏,知難而退。作為教師,就要適當的利用中長跑這個項目去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敢于克服困難,與困難作斗爭的勇氣。使學生懂得:只有通過勞累、磨難等令人不快不舒適的外界剌激,才能鍛煉人對自然、社會的挫折能力。因此,體育教學,不但為學生掌握運動技術,鍛煉身體提供了條件,更是為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意志品質,為適應未來艱苦創(chuàng)業(yè)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3.體育教學對學生組織紀律觀念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有目標,教有常規(guī),賽有規(guī)則,練有紀律,比有風格。這些對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為了使學生達到一定的運動量,使肌體能受到適當刺激,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提出不同的訓練標準,采取不同的組織教法,激勵學生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如在速度、耐力練習過程中,就對參跑的距離、次數、速度、姿態(tài)等提出具體要求,使學生通過練習提高運動能力,鍛煉頑強拼搏精神。這種精神,日積月累,就成為一種催人奮進的人格力量。又如,體育競賽為了保證比賽的順利進行,事先要精心設計制定好有關的比賽規(guī)則,耐心進行賽前道德教育,以防止運動員違紀違規(guī)行為的發(fā)生,并養(yǎng)成運動員自覺遵守規(guī)則,聽從指揮,服從裁決的良好習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長期參加這種規(guī)范的、嚴格的、有組織的體育活動,就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從而懂得:在學校要做一名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好學生,出校后,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真正樹立起二十一世紀青年的美好形象。
4.體育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競爭意識和團結奮進精神的重要支柱
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表現形式,它在歷史發(fā)展和進步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體育與愛國主義精神在其本質的內涵上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比賽中取得的光輝成就,極大地激發(fā)了億萬人民,特別是激發(fā)青少年學生的愛國熱情,成為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民族凝集力。這部“強我民族,壯我國威”的“歷史記錄”,正是我們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科書”,百講不煩、百學不厭。
現代社會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加快,變化莫測,競爭激烈,因而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是當前學校教育中一項重要的任務。體育活動大都是競賽性很強的活動,為了達到訓練的預訂目的,爭取優(yōu)勝成績,就需要進行千百次的單項練習,磨練意志克服來自主觀或客觀上的各種困難,特別是學校體育活動的評比、競賽,從內容到形式,從方法到要求,都有強烈的群體性、組合性,都抱著有為集體爭取榮譽的目的。因而在集體競賽項目中,參與者容易意識到個人的努力程度與能量的發(fā)揮程度,將直接關系到集體的榮譽。學生心理上的這種重壓,就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學、互相保護、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
5.體育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有獨特功能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而體育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體育運動能調節(jié)人的生理機能,改善和提高神經系統的工作能力,使人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從而為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生理準備;其次,體育運動可以調節(jié)人的心理,使人精神煥發(fā),充滿活力,為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提供心理準備;第三,各種體育運動技術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不斷的追求新的目標,思考新的動作,把握新的技能技巧,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與健康的心理品質。各種體育比賽的競爭性也決定了體育運動必須“推陳出新”,不斷地進行技術變更和戰(zhàn)術調整。體育運動的瞬時性和復雜性,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做出在平常情況下無法設想的高難度動作。
我校以務實的態(tài)度狠抓體育工作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致力打造教師隊伍,扎扎實實開展適合本校特色的各類體育活動,使學校體育工作有一定的發(fā)展。
我們提出了“提高要求、強化學習、注重研培”的體育教師隊伍打造途徑,力求探索一條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和諧發(fā)展之路,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1、提高要求
我們要求老師們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以積極的心態(tài)正視客觀環(huán)境中的不利因素,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還向老師們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技能高要求,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是一名高素質體育教師的真本事。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讓學生們掌握跑、跳、球類等運動技能,老師當然首先要能準確地演示。如果連體育教師自己都不會,還怎么指望我們的學生掌握、進而借此鍛煉自己并不強壯的身體?另外,對于正在長身體、長知識的學生,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是他們最好的榜樣。要求我們的老師做真正的專業(yè)化的體育老師,應具有本專業(yè)獨有的職業(yè)水準,做有底蘊、有底氣、自信的老師,應該展示出體育教師應有的精氣神。
2.強化學習
當今,與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樣,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思想指導下,從而引起學校體育整體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其來勢之猛,進展之快,超過以往任何一次的改革。它不再是在傳統體育教學框架內的教學內容、組織教法的局部改革,而是從教學理念,到教材內容、方法,直至評價體系的整體改革。面對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引導體育教師要主動參與學校體育整體改革,加強學習,邊學習邊實踐,不斷以新的知識充實自己,尤其要學習現代教育論,教學論和課程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領會“課標”和“課改”的新理念,新的教材體系,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與學的方式、方法,新的評價理論。
3、注重研培
(1)組織體育教師認真開展教育教學和教科研活動,每周安排半天固定時間,進行聽課、研討、交流,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通過學習型學校、學校型團隊活動的推進,在體育教師中形成伙伴合作式教研氛圍,促使體育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善于合作、勇于探究、開拓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思想水平、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3)組織觀課活動,為體育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通過校內外的教學交流提高教師看課、評課的能力,從而改變教師“重看輕評”的習慣。
幾年來,學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工程和教育現代化工程,采用集資、借資等方式,先后建起了微機室、語音室、實驗室、圖書室、多功能廳、自然生態(tài)館、多媒體室等現代化教育設施。“抓藝教,促發(fā)展”是學校素質教育中的特色活動,體育舞蹈、小提琴、書法、鼓號、美術、播音等藝術活動培養(yǎng)了大批特長學生,96年我校還在全市率先開設了形體課。藝術教育結出了累累碩果,學生獲得全國少兒國標舞第一名,鼓號表演、書法美術作品、大合唱等分獲市一等獎。
我校有一支朝氣蓬勃的教師隊伍,平均年齡28歲,10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學校校齡雖然不長,但在校長的帶領下,教師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立足課堂教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取得良好成績。我校是首批示范學校、市甲級管理學校、省電教設備一類達標學校、市電教先進單位、市文明單位、市紅領巾示范學校,教育教學水平位于市前列。
我們還將繼續(xù)努力,將在加強場地器材建設、抓好業(yè)余訓練隊伍的競訓工作方面下功夫,積極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我校校情的體育工作管理新思路,以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為契機,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發(fā)展。